藥械廠、402廠、紅旗橡膠廠、峨眉自行車廠……記憶中的沙河鋪

李劼人是我最崇拜的作家,李劼人的小說是我最喜歡看的小說。雖然他不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但他寫的有關成都的歷史卻比歷史學家寫的更為生動。


藥械廠、402廠、紅旗橡膠廠、峨眉自行車廠……記憶中的沙河鋪

-李劼人 圖-


李劼人說起成都的歷史來簡直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對成都歷史可謂是瞭如指掌。他對當時成都的街巷非常清楚,所以說起成都的街道,李劼人比高德地圖導航要準確得多,聽他導航,你不會走冤枉路。


他雖然不是著名的民俗專家,但是他描寫的成都民俗比民俗專家寫的更加引人入勝。我看過李劼人的著名小說《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這些小說裡提到了許多成都的大街小巷,但是卻唯獨沒有提到離他家“菱窠”最近的沙河鋪。


這個事情我覺得有點費解,因為一般的作家都喜歡寫自己住家附近的故事。而最近我又看了李劼人的短篇小說《天要亮了》,才終於曉得這篇小說才是專門寫沙河鋪的。小說裡先是介紹了一下沙河鋪的地理位置,然後寫了解放前夕沙河鋪的亂相,最後寫了解放後的沙河鋪的變化。


藥械廠、402廠、紅旗橡膠廠、峨眉自行車廠……記憶中的沙河鋪

-沙河鋪位置圖-


沙河鋪,過去街道名字一直寫作沙河堡,堡字有二音,用作地名一般讀作pu,成都人老是讀bao。可能是街名管理部門圖撇脫,乾脆就寫成沙河鋪。按古代驛站設置,一般是大致十里一站,古代(北方)多用亭,所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李白的《菩薩蠻》就有:...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而成都到重慶的東大路驛站則稱之為鋪(堡),從東門大橋出城過牛市口便是沙河鋪,再往東走就是黌門鋪、大面鋪。龍泉驛是大驛站,可以歇腳亦可住宿,沿老路上山就是山泉鋪,過了山頂是石盤鋪,石橋鋪過了就到達簡陽。


我喜歡寫成都的老故事,所以我經常會去成都的老茶鋪收集素材。關於沙河鋪,我在茶鋪裡頭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故事。因為是茶鋪裡頭聽來的,我還不敢貿然就寫進文章中,我認為寫歷史文章要尊重歷史,要對得起歷史,要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和檢驗。因此我還要自己去加以考證,有了確切答案我才會寫出來。所以我又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終於找到了可靠的資料,才能把在茶鋪裡聽到的故事寫出來。


說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沙河鋪那邊,曾經緊急成立了飛機制造工廠,即空軍第三飛機制造廠。當時設廠的目的非常明確:訓練設計和製造飛機的技術人員,並利用國產材料,自己設計製造飛機…...並且說是當時國家倡議用國產竹木試製和修理飛機,以代替當時不易進口的金屬材料,因此,研究竹木材料成為當時主要任務之一。經過仔細研究之後人們發現,川產慈竹非常適於造飛機,其竹材近表皮8%厚度無節處的抗張強度為6500磅力每平方英寸,強度與密度的比率3倍於航空用鋁合金。還有人說再用牛奶製成的乾酪素膠作粘合劑,這樣,一架竹木飛機就奇蹟般的“粘合”出來了。


1944年春天,這架竹木飛機造成之後,曾在成都太平寺機場試飛成功。這架1944年的“竹子飛機”,它根據蘇聯的TB-3轟炸機資料設計而成,叫研轟三式轟炸機。這是成都製造出來的第一架升上了天空的軍用飛機,更是世界上第一架升上了天空的竹製飛機。全機總重量達到了13200千克,可謂是中國當時生產的最大飛機。從1942年起,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成都的第三飛機制造廠先後生產出了30架教練機和30架滑翔機,其中大半都是竹木結構,這對中國的航空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上面寫的內容我在《中國近代航空工業史1909~1949》(作者:中國航空工業史編修辦公室編,出版發行: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13.11,ISBN號:978-7-5165-0261-7)一書中找到了答案:成都生產竹木飛機確有其事。現在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沙河鋪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做出了貢獻,為中國的航空工業做出了貢獻!


歷史上的沙河鋪,至少有兩件事情可以名垂史冊,一是文豪李劼人在沙河鋪住過,另外一個就是曾經在沙河鋪造出了中國的飛機!


我對沙河鋪的記憶是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的,這個時候的沙河鋪與李劼人小說《天要亮了》中的沙河鋪最大的區別就在於:1958年在沙河鋪和牛市口之間建了一個亞洲最大的無縫鋼管廠——成都無縫鋼管廠!正是這個無縫鋼管廠把成渝公路切斷了,沙河鋪作為交通要道的功能也被取消了。


藥械廠、402廠、紅旗橡膠廠、峨眉自行車廠……記憶中的沙河鋪

-20世紀70年代成都無縫鋼管廠圖-


20世紀30年代修的成渝公路,是以牛市口為起點,並且橫穿沙河鋪的,因而沙河鋪曾是一個交通要道。在20世紀40年代的成都地圖上,可以看到成渝公路是橫穿沙河鋪的。自從有了成都無縫鋼管廠,從牛市口到沙河鋪就不再那麼方便了,要圍著鋼管廠繞好大一個圈,走一條名字叫做“ 牛沙便道”的路才能到沙河鋪。


而在上沙河鋪街的東邊,另外修通了一條往西南方向的新公路,這條公路就把成渝公路的起點改成了九眼橋。這條新修的公路,分別取了兩個名字,在靠近沙河鋪這段,因為經過靜居寺,這條路也就取名為“靜居寺路”;在靠進錦江河邊的那段路,因為竣工通車的時候剛好是端午節划龍舟的時候,所以這段路就取名字叫“龍舟路”。龍舟路接上老的三官堂街,經過順江路、拌仙街就到了九眼橋。


20世紀70年代初的沙河鋪,雖然沒有了交通要道的功能,但是場鎮街道與其他街道一樣,有地段醫院,有糧店,有菜店,有自來水樁,因為是城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趕場。街上還有沙河堡小學,附近有四川師範學院,有川師附中,如果哪個願意,可以就在沙河鋪把從小學到大學的書都讀完。


沙河鋪還有好幾個工廠。成都藥械廠可能是最大的,這個工廠在解放前就有了,不過解放前沒有在沙河鋪,而是在南門大橋以南,現在的四川省農業廳那個地方。解放後可能是50年代初搬到了沙河鋪。


成都藥械廠也叫生物製品廠,解放前叫“血清示範廠”。作家嶽南先生在他的紀實文學作品《南渡北歸》中提到過一件事情,在20世紀40年代末期,中國的寶島臺灣突然爆發牛瘟疫,差點毀滅了臺灣的畜牧業,全靠從成都緊急空運過去動物血清,才挽救了臺灣的畜牧業。這個立了大功的血清,就是在成都漿洗街的血清示範廠生產的。這個血清示範廠後來遷移到了成都東門外的沙河鋪,名字也改成了生物製品廠。


沙河鋪還有一個工廠名字叫402廠,這個名字經常和在雙橋子那邊的420廠搞混,420廠是生產飛機發動機的,402廠是成都軍區的汽車修理廠。有人告訴我說,這個402廠的廠址就是以前那個生產飛機的第三飛機廠的廠址,這個說法我認為可信。402廠後來發展壯大了,從修理汽車的,變成了生產製造汽車的。他們製造的汽車名字好像是叫“山鹿”,廠的名字後來也改成了“山鹿汽車製造廠”。我曾親眼見到沙河堡坡坡上成編制約20輛左右402廠生產的“山鹿”軍用越野車,拖起小山炮魚貫而過。


沙河鋪另外一個比較出名的工廠名字叫紅旗橡膠廠,這個廠生產的是當時大家都很喜歡的解放鞋,那個時候,穿白色回力鞋的人是最少,好像是要九元多一雙,解放鞋的價格可能只有回力鞋的一半,價廉物美大家都喜歡。


除此以外,沙河鋪還有成都峨眉自行車廠、成都搪瓷廠、省糧食機械廠。峨眉自行車廠是生產峨眉牌自行車的,當年還是風靡一時。另外沙河鋪還有赫赫有名的成都軍區二招“望江賓館”。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原來橫在牛市口和沙河鋪中間的,曾經是亞洲最大的無縫鋼管廠——成都無縫鋼管廠。現在連名字都莫得了。牛市口和沙河鋪中間是一條通衢大道,這條通衢大道的名字也改回原來的“東大路”了。


世態變幻莫測,真讓人感慨萬千!


編審:趙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