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這一舉動,推倒多米諾第一張牌,差點毀掉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

有個著名的理論叫做蝴蝶效應,說的是一個蝴蝶煽動下翅膀,就可能引起幾周後萬里之外的一場海嘯。

他的這一舉動,推倒多米諾第一張牌,差點毀掉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

甭管是不是科學家的故弄玄虛,聳人聽聞,反正在歷史上確實有過這樣類似的事情,一次偶然的發現,摧毀了一個古老的民族,也幾乎使得地球另一端的一個悠久文明被摧毀,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要想把這一連串的多米諾骨牌講清楚,我們就要從第一張牌講起。

第一張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哥倫布發現美洲是一個意外,意外到連哥倫布本人至死都不認為自己發現的是一塊新大陸,而認為自己發現的是印度,這也是印第安人名字的由來。

他的這一舉動,推倒多米諾第一張牌,差點毀掉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

年少時讀過的一本書《馬可·波羅遊記》,改變了哥倫布的一生,在他的想象中,神秘富饒的東方古老文明遍地黃金,於是15世紀的某一天,落魄的哥倫布說服西班牙王室,帶領著90餘名船員,3艘大船開始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尋夢之旅。

哥倫布深信“地圓說”,因此在他看來,只要從西班牙西海岸出海,一路向西,就能到達夢想中的遠方,來到那個神秘的印度,乃至中國。

哥倫布的想法很好,方向也沒錯,錯就錯在他沒料到地球有多大。兩個多月的航行,已經精疲力盡,缺水少糧的船隊終於到達美洲巴哈馬群島的華特林島,哥倫布喜極而泣,即使這裡沒有想象中的黃金滿地,香料盈野的景象,只有土著人的幾個小破草屋,他依然深信自己來到了印度,發現了通往神秘東方的道路。

哥倫布的發現在歐洲引起了一場轟動,無數的冒險家前仆後繼趕往美洲,他們的到來給這片古老大陸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帶來了滅頂之災,古老的印加帝國被滅國,土著印第安人被血腥的屠殺和歐洲人帶來的瘟疫折磨的所剩無幾。

他的這一舉動,推倒多米諾第一張牌,差點毀掉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

與此同時,還有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在這時發生。土豆,玉米,甘薯,辣椒等原產美洲的農作物隨著冒險者傳回到了歐洲。一直到幾百年後,我們才知道,相較於新大陸的發現,這才是蝴蝶扇動的那一下翅膀,是多米諾的第一張牌。

第二張牌:土豆的傳奇

現在,以麥當娜、肯德基為代表的西式快餐風靡全球,薯條則是其中的代表食物,這種土豆炸制的方便食品甜脆可口,深受人民喜愛。可是,誰能想到,幾百年前,歐洲人甚至連土豆都沒見過。

他的這一舉動,推倒多米諾第一張牌,差點毀掉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

土豆,玉米等剛傳到歐洲時,是深受眾人鄙視的,一度認為這是野蠻人的食物,因此都是種植來作為豬的飼料來用。

但是,這些食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畝產高,對環境適應能力強。慢慢的,土豆被愛爾蘭人所重視起來,他們發現,土豆這種東西吃起來香甜可口,而且營養豐富,維生素C的含量甚至是蘋果的十倍。最關鍵是,人家土豆不挑地方,種在哪都能活,產量還高的可怕。只要有奶喝,有土豆吃,就不用擔心食物的問題了。

恰好,愛爾蘭最不缺的就是這兩樣的東西,於是,土豆種植在愛爾蘭迅速普及開來。很快幾乎成為了每個愛爾蘭人餐桌上唯一的食物。愛爾蘭的人口也因此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長,一百多年時間,就從200萬突破到了800萬。

他的這一舉動,推倒多米諾第一張牌,差點毀掉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

當時的英國人對愛爾蘭的這一做法極為鄙視,他們認為這幫鄉巴佬粗鄙無知,大老粗一個,只會吃這種豬食。

可是,英國紳士的冷嘲熱諷並沒有影響到愛爾蘭人對土豆的熱愛,他們甚至認為,只有兩樣東西開不得半點玩笑,一個是婚姻,一個是土豆。這是一個把禁止離婚寫進了憲法的國家,由此可見,土豆對於愛爾蘭人的意義。

說到這裡,插兩句題外話。後來愛爾蘭發生了一場土豆感染真菌事件,導致了絕收,也造成了愛爾蘭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大量的人餓死,還有很多逃亡到了美洲,如今的愛爾蘭裔佔據美國的十分之一,僅次於德裔。美國三分之一的總統具有愛爾蘭血統,例如肯尼迪、尼克松、奧巴馬。這其實都是這場饑荒引起的連鎖反應。

他的這一舉動,推倒多米諾第一張牌,差點毀掉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饑荒中,當時正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居然選擇了袖手旁觀,拒絕對一貫看不起的這幫愛爾蘭鄉巴佬提供援助,所以現在英國的全稱變為了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為什麼多了個“北”字,大家自行體會吧。

諷刺的是,現在的英國也被曾經深深鄙視的土豆征服了,英國人的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土豆和炸雞,被世人戲稱為美食的荒漠。

第三張牌:人口的爆炸

土豆在歐洲的廣泛種植,使得人口有了爆炸式的增長,從1800年到1900年,歐洲人口從兩億人上升到了十億人。不過今天我們不談歐洲,來說說我們國家。

熟悉點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古代一直都有一個人口上限,大概就是一億上下,超過了這個人數,人口和資源環境的矛盾就不可調和,飢餓就會導致農民起義從而造成朝代的更迭,人口的急劇下降。明朝的滅亡直接誘因就是人口增長過快,又趕上西北大饑荒,民不聊生,才有了闖王李自成的起義。

那麼為什麼到了清朝中期,我們國家的人口一下子增長到了四億五千萬,而且一直保持不變呢?這就要從一個叫做陳振龍的人講起。

明萬曆年間,有個叫陳振龍的讀書人,科舉屢試不中,意冷心灰之下就跟隨他人到呂宋(今菲律賓)經商,當時的呂宋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而西班牙人將其從美洲新大陸帶回的甘薯、玉米等農作物帶到了呂宋試種,以此來解決殖民地的糧食問題。

很快,聰明的陳振龍就注意到了甘薯,也就是紅薯這種作物,抗乾旱,畝產高,甘甜可口,生吃都不是問題。自己的家鄉福建多山,耕地稀少,老家人民一直被饑荒所困擾,每年餓死人不計其數,而紅薯簡直就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啊。

他的這一舉動,推倒多米諾第一張牌,差點毀掉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

紀念陳振龍的先薯亭

然而西班牙人對紅薯管控極嚴,對敢於偷運紅薯種的殺無赦。不過聰明的陳振龍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把兩支紅薯藤蔓纏在船的桅杆上,外面塗上淤泥並綁上麻繩,就這樣,中國歷史上最意義深遠的一次“走私”活動完成了。

陳振龍在家鄉進行了試種,結果很滿意,順利的解決了家鄉的饑荒,甚至驚動了當地的官府,對紅薯進行了大力的推廣。可惜的是,這些都沒有引起當時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注意,結果,明朝就這樣錯過了一次良機。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紅薯終於被當局所高度重視,並且開始了全國強制推廣,很快,就取代了水稻,小麥,成了老百姓桌上的主食,使得千千萬萬窮苦百姓免除了飢餓的困擾。

他的這一舉動,推倒多米諾第一張牌,差點毀掉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

慢慢的,玉米,土豆等原產美洲的作物也隨之進入中國,同歐洲一樣,這些高產優質的作物,一下子改變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促進了人口的爆炸增長,達到了四億五千萬的歷史最高峰。

第四張牌:大分流的開始

這些美洲作物僅僅是導致人口的變多麼?如果這樣想,那麼就太膚淺了。小小的土豆,紅薯對我們人類社會造成的深遠影響遠不止此。

美國學者彭慕蘭的一本書《大分流》就對這件事做了詳細的闡述,裡面的許多觀點發人深省。

他的這一舉動,推倒多米諾第一張牌,差點毀掉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

首先來看歐洲,人口的增長導致了大量的閒置勞動力,土地就那麼多,沒事幹的年輕人紛紛湧入了城市,為歐洲的工業革命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和勞動力,於是,短短的時間內,歐洲就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農業時代一躍進入工業時代,生產力和生產技術有了本質的飛躍,將人類文明的進程向前推進了一個階段。

反觀中國,傳統的重農思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口的大量增長導致了更多的務農人員,農民的增多則需要更多的耕地。最終,耕地的增加趕不上人口的變化,反而導致了普遍的貧困和愚昧。

18世紀以前的中西方,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甚至很多方面中國還領先於歐洲。然而短短的百年,我們就從天朝夢中被狠狠的打醒,開始了近百年的屈辱史。

他的這一舉動,推倒多米諾第一張牌,差點毀掉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

清朝的滅亡,中國近代的衰落,就是多米諾的最後一張牌,是蝴蝶扇動翅膀引起的那場海嘯。從第一張牌倒下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小結:屈辱百年,帶給我們中華民族永遠抹不去的慘痛記憶,但是同時也徹底打碎了數千年的封建枷鎖,給了我們推倒一切重來的契機。八國聯軍,日本侵華,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恥辱,敲醒了國人麻木的神經,無數的愛國人士第一次睜開了眼睛,挺起了脊樑,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沒有小小土豆紅薯的傳入,又怎會有今天中國的繁榮富強呢?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我們似乎應該感謝哥倫布的多。

哥倫布踏上新大陸那一刻起,不知道他是否有想過,他會給多年後的中華民族帶來怎樣的災難?

他一定是想不到的,這不正是歷史迷人的地方麼?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更多有趣有料的歷史解讀即將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