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時,被分成15個國家,那它的百萬大軍是如何分配的?

1991年12月25日,作為全世界最強大國家之一的蘇聯,宣佈了自己的死訊。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議會,在這一天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被要求停止運作,俄羅斯作為它的政治繼承國由此誕生。

蘇聯解體時,被分成15個國家,那它的百萬大軍是如何分配的?

至此跟美國爭霸全世界長達數十年的超級帝國蘇聯轟然倒塌了,但是由於這個帝國的倒塌,並不是通過大規模的武裝衝突或者內戰造成的,是一個既得利益群體們,在談判桌子上討價還價而來。

所以相對於歷史上其他帝國的解體,蘇聯解體後,出現了大規模的利益分配談判,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愛沙尼亞、塔吉克斯坦、拉脫維亞、亞美尼亞、烏克蘭的領導人,他們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開始爭得面紅耳赤。

蘇聯解體時,被分成15個國家,那它的百萬大軍是如何分配的?

一個國家除了政府以外,是還存在一個極其龐大的組織,那就是軍方,當時蘇聯作為軍事上,可以跟美國爭鋒相對的帝國,它在自己解體的前夕,即1988年前後的兵力,足足是達到了513萬。

而蘇聯如此龐大的軍隊,他不僅僅是來源於自己的政治繼承者俄羅斯,其他14個分離出去的加盟國,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國民在513萬人之內。

蘇聯解體時,被分成15個國家,那它的百萬大軍是如何分配的?

因而如何分配這些士兵,也是當時整個瓜分蘇聯集團最核心的問題,畢竟軍隊是手握者槍桿子,一個不小心可能就造成軍事衝突,而衝突往往會導向戰爭。這不符合既得利益集團和平分手的預期。

所以為了安撫蘇聯軍方,既得利益集團是煞費苦心,最後拿出方案妥協性非常強,對於非特殊情況的士兵,一般是按照原籍分配,但是需要服役完自己已有的兵役時間。

蘇聯解體時,被分成15個國家,那它的百萬大軍是如何分配的?

舉個例子來說,若你是蘇聯時期參與軍隊的士兵,是不能立馬就退役的,需要完成自己剩餘的兵役時間,才能夠退役。

而比較人性化的是,假如您是俄羅斯人,蘇聯時期分配的時候,服役地點確實烏克蘭,蘇聯解體之後,是可以選擇回到俄羅斯繼續服役。

蘇聯解體時,被分成15個國家,那它的百萬大軍是如何分配的?

不過若您在蘇聯解體之後,不想回到籍貫地繼續服役,希望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原服役之地繼續服役甚至是退役後繼續生活,也是可以的。而這些不想回去的人,往往是前蘇聯軍中的軍官,他們多年服役,已經讓他們在服役地,留下豐富的人脈關係,個人私產,若回到原籍,意味著一無所有。

由於蘇聯解體之後,很多解體出去的國家,都是民族性質的國家,有著自己的主體民族,所以當時士兵還面臨第三個選擇。

蘇聯解體時,被分成15個國家,那它的百萬大軍是如何分配的?

就是回到自己民族是主體民族的國家服役,蘇聯時期為了平衡各個地區,曾經用區域移民的方式,讓各個地區的民族在多樣性的基礎上,還要保持微妙平衡,儘量不一家獨大,不過移民還沒有完成,蘇聯就壽終正寢了。

而這樣的直接結果就是,有主體民族的國家,很多時候會對非主體民族產生一種“外來者”的壓抑,這種情緒直接促使,蘇聯時期遷入的非主體民族百姓,絡繹不絕的返回自己的原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