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但玄奘背后的一生,你并不清楚

《西游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但玄奘背后的一生,你并不清楚

86版的《西游记》成为很多人的记忆,一提起《西游记》,几乎每个人都能对里面的片段说上一二。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偷吃人参果,甚至对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的一段故事也记得清清楚楚。

《西游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但玄奘背后的一生,你并不清楚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唐僧的原型也就是玄奘法师,并没有这一段风流韵事。

玄奘本名陈祎,洛州缑氏,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偃师市人,是唐代著名的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也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西游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但玄奘背后的一生,你并不清楚


玄奘法师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先祖为陈留人。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在河南洛阳,子孙因此也在河南洛阳偃师市定居。

玄奘的父亲陈惠,一共生了四个孩子,玄奘排行老四,于隋朝仁寿二年出生。幼年时玄奘跟随父亲学习《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玄奘十一岁那年,便随二哥陈素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

从出家,到四处游历讲学,玄奘就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西游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但玄奘背后的一生,你并不清楚


《西游记》里,唐僧玄奘是因为菩萨点化,让他去西天求取真经,但实际上,玄奘是因为觉得很多经法翻译不善,其含义也十分混乱,让人理解不一。再加上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玄奘深思之下,产生了去印度求弥勒论师的想法。

《西游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但玄奘背后的一生,你并不清楚


他想要融合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在武德九年的时候,机会来了。当时天竺僧波颇来长安游历,玄奘知道这件事之后,前去拜访,在他的口中,玄奘得知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想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三年秋八月,玄奘正式踏上了西行之路。一路上虽然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仨人保护,也没有遇到妖魔鬼怪,吃他的肉长生不老,但他依旧遇到了很多困难。


《西游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但玄奘背后的一生,你并不清楚


一开始因为唐朝刚刚开国,贞观年间各地对其虎视眈眈,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禁止人民私自出境,玄奘多次向朝廷请愿,都遭到了拒绝。玄奘一气之下,选择夹在商人之间,混出了玉门关,单枪匹马踏上了征程,那一年玄奘二十八岁。


《西游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但玄奘背后的一生,你并不清楚


过了玉门关,玄奘进入了沙漠,茫茫黄沙,他抬头不见飞鸟,低头不见走兽,甚至连绿色的青草都没有。玄奘只能靠着白骨和骆驼粪认路,在恐惧与信仰中砥砺前行。


《西游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但玄奘背后的一生,你并不清楚


意外总是来的非常快,他在沙漠之中,将一壶清水打翻,周围没有水源,口干舌燥之下,自己强撑着走了五天四夜,最终晕倒在沙漠之中。不过幸好,跟从玄奘一起上路的马,是一匹认路的老马,它托着玄奘找到了水源,脱离了险境。

后来玄奘到了吐鲁番,得到当时的高昌王热情支持,并且给了他许多金银财宝,配了五十多名向导和随从,写了二十四封给沿途各国君主的信,请他们多多关照玄奘。可人在梦想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玄奘一行人在终年积雪的凌山九死一生,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才来到天竺。

到了天竺之后,玄奘学习了很多,他漫游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各处,巡礼圣迹,访求名师,最后因为思乡情切,回到了大唐,并将随身携带的六百五十七卷佛经运了回去。


《西游记》: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但玄奘背后的一生,你并不清楚


回到唐朝以后,玄奘夜以继日翻译佛经,辛辛苦苦工作了十九年,最终翻译出佛经七十四部、共一千三百多卷,成为研究印度古代文化的珍贵史料。

劳累一生,玄奘圆寂于麟德元年二月五日,享年六十二岁。

玄奘的一生,为了自己的信仰,经历了许多苦难。虽然在《西游记》里,唐僧所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体现出了玄奘在取经路上的辛苦和惊险。但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永远比艺术更加激烈。

所以我们每个人既要知道《西游记》的伟大,也要知道玄奘在背后到底付出了什么,我们要问一问自己,怎样执着于自己的信仰,才能不负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