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腦卒中早期康復訓練圖解合集,史上最全!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如果您醫院的患者得上了腦出血、腦血栓、腦梗死、腦中風、腦卒中,口眼歪斜! 不停的流口水,想說話說不清楚!走路花圈胳膊就像跨個框!想伸胳膊伸不開!想拿東西拿不住!想走路走不利索!這類患者在治療中遇到困難,我願意幫助你,願意分享我們臨床中的驗案供你學習參考!

回春堂中風偏癱研究院 主任 郭津池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回春堂 中風偏癱研究院,希望臨床醫生通過學習後能幫助更多的人,站起來!走起來!!好起來!!!

回春堂 中風偏癱研究院希望治療後的患者,回到家中積極康復訓練,現將回春堂整理出來的家庭訓練康復圖譜送給大家:

腦卒中的世界平均發病率約為200/10萬人口/年。70%的生存者有程度不同的殘疾存在。

患者或存在運動感覺障礙,或意識、語言、吞嚥、認知,以及精神心理障礙,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活動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不但降低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也給社會和政府形成很大的壓力。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社會老齡化加劇導致腦卒中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而對腦卒中病人進行早期康復治療,有利於防止或減輕功能障礙等後遺症,提高日常生活自立度,縮短住院時間,且對步行的恢復起決定性作用。

腦卒中的康復目標

功能-活動-參與

這個是很多腦卒中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一般對於康復而言,現在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個大目標。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第一個目標就是恢復功能。

它指的是,如果腦卒中患者存在功能損害的話,比如說有運動障礙、吞嚥障礙、言語障礙、精神心理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等,可以通過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而得到恢復。

第二個目標就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即提高他的日常生活能力,讓患者能夠獨立的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活動。

第三個目標就是社會參與能力的恢復。

現在的腦卒中有低齡化的趨勢,臨床上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發生腦卒中已經比較多見的。如果你只恢復了功能,只恢復日常生活自理,可能還是不夠,我們最終的目標,能讓患者重返工作崗位,不僅能夠養活自己,還可以養活他的家庭。

腦卒中早期康復診療規範

1、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

表現為偏身感覺(淺感覺和深感覺)障礙、一側視野缺失(偏盲)和偏身運動障礙;

2、交流功能障礙

表現為失語、構音障礙等;

3、認知功能障礙

表現為記憶力障礙、注意力障礙 、思維能力障礙、失認等;

4、心理障礙

表現為焦慮、抑鬱等;

5、其他功能障礙

如吞嚥困難、二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良好肢位的擺放,關節活動度訓練,動作轉移訓練,適度的主動、被動運動及基本的ADL訓練,必要的床邊語言、吞嚥、構音訓練、心理支持等。

康復治療方法主要採用神經促進技術、物理治療、作業治療技術及心理疏導

正確肢位的保持

所謂正確肢位擺放,是指為防止或對抗痙攣姿勢的出現,保護肩關節及早期誘發分離運動而設計的一種治療體位。早期注意並保持床上的正確體位,有助於預防或減輕上述痙攣姿勢的出現和加重。通常選用下列體位:

患側臥位:即患側在下,健側在上。斜側臥約40°~60°。頭部用枕頭舒適地支撐,背後用枕頭塞穩,患側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確保肩胛骨的內緣平靠於胸壁。上臂前伸以避免肩關節受壓和後縮。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後,手指張開,掌心向上。手心不應放置任何東西,否則因受抓握反射的影響而引起手內肌的痙攣。健側上肢置於體上或稍後方,放在身前是錯誤的,易引起帶動整個軀幹向前而引起患側肩胛骨後縮。患側下肢在後,患髖關節微後伸,膝關節略屈曲,這是重要的體位。由於患側臥位,增加了對患側的知覺刺激輸入,並使整個患側被拉長,從而減少痙攣且健手能自由活動。

健側臥位:健側在下,患側在上,頭部枕頭不宜過高。患側上肢下墊一個枕頭,肩前屈90°~130°,肘和腕伸展,前臂旋前,腕關節背伸。雙下肢間墊一枕頭,患側骨盆旋前,髖、膝關節呈自然半屈曲位,置於枕上。患足與小腿儘量保持垂直位,注意足不能內翻懸在枕頭邊緣。身後可放置枕頭支撐,有利於身體放鬆。健側下肢平放在床上,輕度伸髖,稍屈膝。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仰臥位:頭下置一枕頭,但不宜過高,面部朝向患側。患側肩部墊一個比軀幹略高的枕頭,將伸展的上肢置於枕上,防止肩胛骨後縮。前臂旋後,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張開。在患側臀部及大腿下墊枕,以防止患側骨盆後縮。枕頭外緣捲起可防止髖關節外展、外旋,枕頭右下角支撐膝關節呈輕度屈曲位。足底應放置固定物以保持跟腱不縮短,以上做法為防止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動。應儘可能少用仰臥位,因為這種體位受頸緊張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響,異常反射活動最強。而且,這種體位下,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處發生壓瘡危險性增加。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半臥位:患側後背、肩部、手臂、下肢用枕頭支撐,患側下肢微屈。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肢體被動運動

肢體被動運動一方面可以預防關節活動受限,促進肢體血液循環和增強感覺輸入的作用,還能預防壓瘡、肌肉萎縮、關節攣縮、關節疼痛和心、肺、泌尿系及胃腸道併發症的發生等等,另一方面,為即將開始的主動功能訓練做些準備。而對於存在嚴重的肌肉無力的偏癱患者,正確體位和被動的關節活動訓練尤為重要。需要注意,腦卒中後患者臥床時期的康復治療並非消極的被動的進行患者的管理,而是積極地以預防繼發性損害為主,並逐步幫助患者恢復主動訓練,爭取早日下地活動。

體位變換

主要是預防壓瘡和肺部感染,另外,由於仰臥位強化伸肌優勢,健側臥位強化患側屈肌優勢,患側臥位強化患側伸肌優勢,不斷變換體位可使肢體的伸屈肌張力達到平衡,預防痙攣模式出現。一般1~2小時變換體位一次。體位變換包括被動、主動向健側和患側翻身,主動、被動向健側和患側橫向移動。當主動變換體位出現時,體位變換的訓練開始為進一步坐起打下基礎。

從仰臥位到床邊坐起訓練

採用仰臥位經側臥位起坐訓練法。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坐位平衡訓練

正確坐姿,床邊坐位平衡,包括前後左右各向。還可使用坐位操以加強平衡訓練。

神經促進技術

可酌情選用Bobath技術、Brunnstrom的技術、Rood技術和PNF技術中的一些方法以誘發粗大運動、抑制異常運動。

功能性電刺激與生物反饋療法

對防止肌肉萎縮、維持關節活動度、促進正常運動。模式形成都有一定的康復治療效果,可酌情應用。

床到輪椅(或椅)轉移和站立訓練

均可酌情進行。

ADL的訓練

主要對床上的進食、穿衣和個人衛生進行評估和訓練。

由於患者發病後時間較短,一般一時不能接受現實,所以常有否認、拒絕、恐懼、焦慮、抑鬱等多種心理障礙。為了能使病員認清現實,使其能保證治療,故必須對病員進行心理治療。首先評定患者現在的心理障礙,再根據病員心理障礙進行心理治療,必要時,可加用適當藥物配合治療,如抗抑鬱的氟西汀(百憂解),抗焦慮的多慮平等藥口服等等。

溫馨提醒

統計表明,康復介入越早,併發症越少,最後功能恢復的效果越好。據不完全統計,80%的腦卒中患者經過早期康復可以恢復行走能力或者使用手杖輔助即可實現步行功能;將近50%的患者通過早期康復治療可以恢復手的功能,及早而全面的康復治療可以減少腦血管病的再發,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腦出血、腦梗塞、腦卒中家庭康復訓練圖譜,史上最全!(珍藏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