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農村生活,地頭上的早飯怎麼那麼香呢?

小編做為八零後出生的農村姑娘,像中國很多地區的農村姑娘一樣,一定經歷過地頭送貨吧。這個地頭送飯說起來現在很多孩子都不理解,家裡吃飯多麼舒服呀,為什麼跑到地頭上去吃呢。那是在機械不發達的時候,為了節約時間搶收成的一種辦法。小時候家裡的地離家比較遠,光來回在路上就會浪費很多時間,所以父母為了節約時間,會早早地下地,一干一整天,直到晚上太陽落山才回家。

回想農村生活,地頭上的早飯怎麼那麼香呢?

而這個時候,我們這些半大姑娘,就成了家裡生活的頂樑柱,要給父母送早飯和午飯,還要準備一餐豐盛的晚飯,好讓勞累一天的父母回到家就能吃到一口熱乎的飯。現在說起來大家都覺得和很辛苦,其實在為當事的當事人來講,並沒有覺得很辛苦,反而覺得能在地頭一家人吃一餐簡單的飯,味道特別的香。

回想農村生活,地頭上的早飯怎麼那麼香呢?

那個時候可沒有現在這些快餐送餐的工具,都是簡單和一個簍子,一個包袱,再加上一個可以帶湯的桶。在地頭吃飯,可沒有那麼多講究,什麼早上要吃麵條小米粥是不可能的,那個時候地裡的農活是從凌晨四五點開始的,所以早餐也要和正餐一樣提供足夠的熱量。那個時候最適合送的早晚一般是蔥油餅,地裡拔得新鮮香蔥洗一下切碎,面和好醒上一會,那個時候家裡做飯的工具都是大傢伙,反正在家裡平房裡有的是空間,所有的做飯工具就是一個字 ,大,因為只有大才能節約時間。

回想農村生活,地頭上的早飯怎麼那麼香呢?

在很大的面桌上把醒好的麵皮擀成大面片,先要均勻的灑上鹽,然後倒上足量的花生油,拎起面片的一個角,把油在麵皮上抹勻了,然後再撒上切好的蔥花,順便再灑上一把乾麵粉,這樣的油餅更容易起層。這麼大的桌子一次可以成形四張大油餅,小朋友又要問了,那一張一張的烙多費勁呀,小朋友們可能忘記了,我們在農村有大鐵鍋呀,農村的大鐵鍋不多不少一鍋正好可以烙四張大油餅,是不是都像是配好的。

烙熟的油餅,燒得熱熱的茶,切上家裡缸裡的老鹹菜,再拿上一個罐子裝上今年剛做的醬,小蔥就不用帶了,地頭上有新鮮的。騎上自行車趕到地裡的時候太陽剛剛升起,席地而坐,與家人享受特殊的早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