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非農人迷信,你還得入鄉隨俗

中國悠久的歷史上留下很多俗語,儘管在現在的城市已經無人知曉,但是在農村還是被人們廣為流傳,甚至經常掛在老人的嘴邊,被小孩聽到記在心中。這些俗語中有些文雅,但有些聽起來卻讓人覺得驚恐,比如這句“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我們都知道古人留下的這些俗語,在其背後都一定有故事,那在這句俗語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事件。

古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非農人迷信,你還得入鄉隨俗

在農村辦喪事一般都是在自己家中,很多人也忌諱停喪在別人家,但若要是真的發生這樣的事情,作為鄰居也會同意,因為在傳統文化中,當一個家庭的老者去世後,兒女為死者張羅喪事是盡孝,面對盡孝的人尋求幫助,若幫了他那就是行善積德。而且古人一直講究“死者為大”,在辦理喪事的時候,其他的事情一改都要讓路,畢竟這是逝者和親人最後的道別,所以在農村“借屋停喪”也是為自己積攢口德和人品。

古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非農人迷信,你還得入鄉隨俗

但畢竟這是喪事,難免也會有人家拒絕,這也沒什麼稀奇,只是在農村人眼中,還有一個比這更為可怕的說法,那就是“借屋成雙”,其實就是說男女同房,“不可借屋成雙”,意思是說,不要隨便給那些成雙成對的男女借用房子讓他們居住,因為這樣做了,會帶來不必要的後果。出現這樣的俗語與古代交通有關,當時老百姓出行非常不便,尤其是出遠門的時候難免要借宿在別人家,這時候房子的主人是一定要讓同行男女分開睡。

古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非農人迷信,你還得入鄉隨俗

如今借宿的事情少發生,但是在農村針對的是出嫁後的女兒,在不少的家庭認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女兒嫁出去了就是別人家的人,女兒女婿回孃家在很多農村是很忌諱同房的,女兒女婿都不能在家中同房,其他男女更不能在家同房。農村老人認為男女同房比較晦氣,會給房主帶來晦氣,影響屋主的家運,即便是自己的女兒,但因為出嫁的原因,回孃家後也是不被允許和丈夫同住。

古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非農人迷信,你還得入鄉隨俗

在現在的農村還有很多的風俗,儘管在城市人看來封建迷信,但所謂“入鄉隨俗”,既然屋主有這樣的忌諱,男女不能同房,就應該尊重別人的風俗習慣。“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睡雙”意思是男女借宿時不允許同房,男女借宿時同房比借屋停喪還更忌諱。這句農村俗語引用借屋停喪的忌諱,側重男女同房的忌諱,主要是說男女借宿時不能在別人家同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