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並非憑空捏造,竟藏神祕內涵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民眾大都迷信鬼神之說,雖然現在科技進步,人們在接受教育後也開始相信科學,但是在一些偏遠的地方,鬼神之說依舊存在,而且有很多古老的俗語還在一代代流傳,其中一些鬼神之說,雖然讓農村生活更加的豐富,但也因為和“鬼”有關係,聽起來有點恐怖。

古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並非憑空捏造,竟藏神秘內涵

隨著鄉村教育的發展,這樣的鬼神之說越來越少,但依舊有一些傳言被人們奉行,而且是被大多數人奉決不能觸碰的底線,比如農村人基本上遵守的“拜人的時候,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既然是一直被流傳到現在,難道說這個裡面有什麼深意,讓人們覺得這樣的規則是正確的,是容不得僭越。

古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並非憑空捏造,竟藏神秘內涵

關於拜禮在古代有專門的指導,孔子作為禮法大師,就曾對於拜禮做過細緻的劃分,其實最常用的不過就是以下三種,即“一拜一叩首,一拜三叩首以及三拜九叩首”。所謂的一拜一叩首是傳統拜禮中最低的一種,是在招待一些不是特別重要的客人,但這樣的客人也必須是有一定身份的,比如最常見的就是在拜見自己的長輩時,但若是日日都能見到的長輩,在見面的時候也不用。

古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並非憑空捏造,竟藏神秘內涵

所謂的“一拜三叩首”就較為正式,一般是在較為嚴肅的地方使用,使用的對象也是自己尊敬的人,只是不侷限於是自己的長輩,在古代最常用的就是拜師禮,也並非是次次見師長都要這樣,在最初拜師必須有這樣的禮節,之後就是在許久未見師長的時候,也需要行這樣的禮節,表示對師長的尊重。

古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並非憑空捏造,竟藏神秘內涵

所謂的“三拜九叩首”,是孔子禮法中最為尊貴的禮節,在當時的時候一般是用來對皇帝,當時的大臣拜見皇帝必然要行此大禮,此外就是對天地間的鬼神,即便是皇帝在拜見天神時,也是一定要行此大禮。還有就是在拜自己逝去的親人,正所謂“死者為大”,所以死後為鬼的先人,也是要用到三拜九叩首。

古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並非憑空捏造,竟藏神秘內涵

既然拜見“鬼魂”都是三拜九叩首,那為何不能四拜,其實只是因為4這個數字不吉利,在很多人看過4與死同音,使用這樣的拜禮,不僅是對他人的不尊重,還有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所以在歷史上就留下這樣的傳言,也正是因為生命的寶貴,所以即便是很多古老習俗已經消失,但這樣的講究還是被很多人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