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費孝通題寫館名的運河文化博物館只有一座,不在北京也不在杭州

文圖丨二指禪掌門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提起京杭大運河,我們腦中自然會蹦出三個關鍵詞:北京、杭州和隋煬帝。

其實,真正的運河文化,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這是我在聊城參觀完“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後得出的結論。

你還別不服,雖然運河類的博物館不少,單聊城這個肯定是不一般,不然,我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先生也不會題寫館名。

還不服?往下看。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一個欠發達的地級市,能有這樣一座國家二級博物館,還用多解釋嗎? “國家二級”可不是隨便說的,那是層層報備、層層審查後得出的結果。是否名副其實?一會看展館情況介紹。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座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專題博物館。

注意,第一。這才是重要的。

展館分五層,地下一層、地上四層。

很遺憾,由於時間關係,我竟然一次沒有看完。這樣也好,留點懸念,以後再來。

我在城內也看到,聊城段運河修的很好,是一個和東昌湖風景區連在一起的優美風景帶。這在一個魯西地級市來說,確實不容易。

當然,在河邊走感覺不到震撼,因為目光所及也就那麼一段。但在展廳就不一樣了,一層有一個模擬圖,全城區的,運河像一條藍色綢帶穿城而過,和不遠處的古城景區連在一起,確實很震撼。那衝穿透力,不是語言能描繪的。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據介紹,運河博物館於2002年開工建設,2004年完成主體施工。博物館主體建築獨特雄偉,遠看就像一隻巨大的漕船,在運河裡乘風破浪,昂首前行。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運河,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是勞動人民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智慧結晶。當然,因為開鑿運河,很多人的生命戛然而止。這也不能怪誰,任何大的變革,都是用血汗築成的。所以,運河的出現,伴隨的就是一方經濟的繁榮和濟世利民的無窮魅力。歷史的經驗也證明,運河的貫通,拉近了經濟文化交流的距離,帶動了城市帶、經濟帶和文化帶的興起。

其實,運河不是我們的專利,早在公元前19世紀,古埃及就開挖了連接尼羅河和紅海的運河。從16世紀到18世紀,歐洲進入運河建設的高速期。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70年代,又相繼開挖了深水運河,其中最著名的是基爾運河、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所以,展廳內也有世界運河的展廳,全年介紹了各國運河的不同風采。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在我們的印象裡,京杭大運河是隋煬帝開鑿的。我記得歷史課本上就是這麼說的。但在展廳看到,早在春秋時期,運河已經開始開鑿,只不過到了隋唐更加完善罷了。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勞動人民的偉大。

所以,聊城也是得運河之利和受運河影響較早的地區之一。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元代的會通河縱貫聊城腹地,使得明清時期,聊城、臨清、張秋成為運河沿岸重要商埠。

“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裡的臨張指的就是臨清和張秋。而聊城則被譽為“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

怎麼樣,不是吹牛吧?

這也是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落戶聊城的原因之一吧。

有機會去聊城,不要忘了去博物館看看。您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古語“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個博物館告訴您為什麼這麼說

【攝於山東聊城。文圖均為原創,請勿抄襲搬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