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話有三不說,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指的是什麼?

農村流傳的諺語大多都是古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而總結出來的,都具有一定的意義。比如:話有三不說,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就是人們在交友時一個很好的參考。

古語“話有三不說,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指的是什麼?

話有三不說中,揭人短的話不要說。有時候在大眾面前將一個人短處說出來,你可能覺得無所謂,但是這對這個人來說就像是砍了他三斧頭一樣非常痛苦,而對那些不留口德的人,到最後有可能會被這個人報復,反受其害。

古語“話有三不說,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指的是什麼?

第二,誇耀自己的話不要說。別人稱讚你有可能是客氣,但是你自我標榜那就是吹噓了。左宗棠打仗很有名氣,但是到了晚年他就有點愛四處標榜自己的戰功了,以至於後人對他的評價都快抹殺他的戰績了。因此,為了不受人詬病,那些吹噓自己、標榜自己的話還是少說。

古語“話有三不說,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指的是什麼?

第三,沒有價值的話不要說。一個人要不然就少說話,要不然就說一些有價值的話。一個蚊子天天嗡嗡叫,但是誰又能聽它的話呢?話說多無益,恰到好處最好。

古語“話有三不說,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指的是什麼?

不要做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走捷徑的事不要做。最開始你可能覺得這是一條捷徑,但到最後付出的代價要比正常走還要多。所以人只有腳踏實地,將根基打穩才能辦好事情。比如曾國藩讀書時如果有一句讀不懂,他絕不會去讀下一句,而是非要把意思搞懂才行。也就因為年輕時有這種恆心,所以他到最後成了人人皆知的名臣。

古語“話有三不說,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指的是什麼?

第二,損人的事不要做。因為害人的結局往往是自己也深受其害。

第三,貪便宜的事不要做。有很多騙子就是利用人愛貪小便宜的心理而達到目的的。貪便宜的人人緣也差,遇到事情後就沒有人來幫她。所以到最後她吃了大虧。

古語“話有三不說,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指的是什麼?

在選擇交的朋友方面,第一, 親情淡漠的人不可交。對自己的至親都很淡漠,他能對你好嗎?這種人和你交朋友一定是有目的的,為了避免日後的麻煩和他們離遠一些比較好。

第三,唯利是圖的人不可交。這種人和其它人交往是看對方能不能讓自己賺錢,在他心中利益最重,這種人有可能還會把朋友給出賣掉。

古語“話有三不說,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指的是什麼?

第三,言而無信的人不可交。向人承諾後卻不履行,這說明他根本不重視朋友之情,對這種不靠譜的人,大家還是不要理睬了。

通過這些,大家是不是都知道了一些為人處事以及交朋友的道理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