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听过最温情有力的回答

值此举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之际,那些被迫紧锁房门、埋头苦读的孩子们,你们是否也会有些许疑问:

我们到底为什么而读书?

这是一个从前有很多人问过,今后还会有更多人询问的话题。因为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园故地沧海桑田,知识终归是永恒不变的必需品。


疫情之下| 孩子,你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听过最温情有力的回答


这个问题从前曾经有无数人回答,然而在疫情封锁之下的今天,我却听到了一个最温暖有力的回答。



原来国泰民安就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疫情之下| 孩子,你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听过最温情有力的回答


2020年的寒假真的过的很不寻常。

我们很早就在倡导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假期”,可惜这种倡导好像从来都没有实现过。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之下,如何教育被迫关在家里的孩子,就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教育机会。

我们曾经教导过孩子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但是在没有亲历真正的苦难之前,任何的言语描述形容都显得苍白无力。

突然有一天,当孩子们意识到在蓝天白云之下奔跑、嘻戏、玩闹已经变成一种奢求的时候,也许他们才会真正的理解那句话的意义,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当和小伙伴们手拉手一起去上学的欢乐日常变成一种渴望,那些生活中令人期待的美好逐渐变得遥远,从前的说教已经变成体验。

经历过这些的孩子们似乎才能明白,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足以值得去珍视、动容、感悟,这才是真正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深层次的教育。

对生命的礼赞和尊重,是每个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此后,只要岁岁平安,即使生生不见。


疫情之下| 孩子,你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听过最温情有力的回答


中国是一个英雄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的民族。

这句话早已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被无数个英雄的人物和无数次伟大的事件展现的淋离尽致。这次,也不例外。

我记得疫情刚开始蔓延到时候,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看到了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坚定。2003年,全中国守护着90后,2020年,90后守护着全中国。是啊,当初那批调皮捣蛋的90后们,长大了。

美国的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他写的《论中国》中提到: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很幸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总有那么一群人,会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坚定的冲到前面。

什么是勇敢?就是我们在明知危险上的情况下,仍然坚定不移的选择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在英雄的国度之下,诞生的英雄的人民。

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超级英雄,他们都不过是穿上了白色衣服的平凡之人,家中同样有父母老少,同样都是血肉之躯。但在他们挺身而出的那一刻,他们甚至比传说中的超级英雄更加耀眼。就是他们,在风雨飘摇之际,千千万万个普通平凡的白衣卫士一起携手,托起了信心与希望。

其实,我只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疫情之下| 孩子,你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听过最温情有力的回答


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有一个城市一直被冰封雪飘。当全国都在争相逃离那座城市的时候,有一群人毅然决然的上演了一场“最美逆行”,这场疫情中,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字——钟南山。

我们为什么而读书呢?

知识渊博、悬壶济世,救民于水火,救国之危难。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读书的意义和目的,难道不是为了成为终南山那样的人吗?

我们一直都在寻找读书之用,教育之本。或许,成为钟南山这样的人,就是读书的终极目的吧。

我们一路奋进,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

《熔炉》

这是韩国电影《熔炉》中的台词,或许我们今天可以这样说:我们一路奋进,不就是为了像钟南山一样改变这个世界吗?或者并不是改变,而是拯救。

总有一天,在疾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长满新意的绿芽会破土而出。

结语: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我们失去的,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我是浮萤,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每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喜欢文字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大家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