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体育行业将会如何发展?

疫情发生后,专家提出的首要防护措施是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基于线下场景的企业响应号召,首要保证员工和顾客安全。在此背景下,体育服务业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明显,“尤其是高频体育消费的体育服务业,例如商业室内健身和体育培训。”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由于疫情发生时期刚好覆盖春节,体育旅游业也受到较大影响。


2020年本是一个体育大年,东京奥运会举办在即,北京冬奥会进入两周年倒计时,以冰雪、马拉松为代表的体育产业逐步壮大。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体育产业受到波及。


近年来中国多地打造“体育赛事之都”,引入一系列国际顶尖赛事,疫情之下各项赛事陷入“停摆”,包括首次落户中国的南京室内田径世锦赛、已拥有多年影响力的跳水世界杯北京站,以及女足、女篮、拳击等奥运资格赛。


大型体育赛事有利于打造城市国际形象,亦能带来门票、旅游等经济效益。以篮球氛围浓厚的广东佛山为例,为举办2019年男篮世界杯进行了场馆软硬件全面升级,甚至被国际篮联认为是“最满意”的场馆。打出名声后佛山随即拿下女篮奥运资格赛举办权,受疫情影响不得不放弃主办。

疫情冲击下,体育行业将会如何发展?

近年马拉松在中国各地井喷发展,官方预计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1200亿元人民币。疫情之下马拉松遭遇“寒冬”,目前已有50多场“停摆”,运营公司势必遭受损失。已有一些赛事公司表示,预计损失将达全年营收一半以上,疫情结束后下半年扎堆办赛,又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足篮排职业联赛在中国体育商业化运作中走在前列,目前各大联赛已全部推迟,赞助商、转播商的利益也将受损。


对此,2月2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大力度帮扶住宿餐饮、文体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表示,面对疫情,国家体育总局从三方面着手,培育体育产业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助力体育产业提质升级。一、积极开展国家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工作。加快推动研制赛事活动的安保、自然资源开放等配套政策,推动协会实体化改革,释放更多体育资源。二、鼓励各地创新支持政策,包括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利用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安排专项帮扶资金等,“比如上海近期出台了12项支持举措,包括赛事补贴、减免场馆租金等,非常‘硬核’”。三、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培育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态。培育体育产业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助力体育产业提质升级。


是挑战也是机遇!

从业者重视布局线上


由于此次新冠肺炎的传染性,侧重线下、聚集性较强的体育竞赛表演业率先踩了“刹车”,此外体育旅游、线下培训等没有预先进行线上布局的体育产业领域也是“重灾区”。通过此次危机,体育产业各行各业意识到布局线上的重要意义。


国内发展较成熟的运动鞋服企业,此次利用线上转型的已有成效,通过电商平台的营销策略、社群运营的日常积累来应对疫情危机,并且探索出一条应对机制。

疫情冲击下,体育行业将会如何发展?

如果你此前有添加安踏线下门店的微信,疫情期间朋友圈里多半会看到店员们在积极的线上营业。主打运动鞋服的安踏集团疫情期间将业务重心转向线上,并创新营销模式,推出了“全员零售”项目,旗下超过3万名员工及经销商共同参与,从高管到基层员工纷纷化身微商。


面对疫情,李宁集团业务团队也第一时间启动紧急应对策略,制定多套预案,目前电商营业额正处于稳定恢复状态。


知名健身品牌Keep、户外装备品牌探路者等都加强了电商平台业务。主打线下体育培训的卓逸体育也开始探索线上培训教学业务。


而抗风险较弱的中小型体育企业,在此次疫情中,除了想办法压缩线下成本外,也都开始发力线上作为补救措施。


未来大众健康消费动能增强


谈到此次疫情给体育产业带来最大的机遇,很多从业者都提到了消费者健康观念的转变。不断激活的大众消费习惯和动能,将是未来体育产业受益的地方,也是行业未来的信心所在。


“对于每个人来讲,通过疫情认识到身体免疫力的保护、打造和增强的重要性,健康意识得到觉醒和提升。而真正来自大众的消费动机,通过这次疫情的也得到强化。而这些正是体育产业长远发展的一个基础。”从业者表示。


成都居民苟瀚林因疫情在家隔离期间,通过短视频平台一直在关注健身方面的训练,最近,他手机里新安装了包括keep在内多款健身app,并通过网购入手了一台跑步机。“因为疫情影响,现在只能在家锻炼了。期待疫情过后可以在外面酣畅淋漓的跑一次步。”

疫情冲击下,体育行业将会如何发展?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在政策的支撑下,即便受疫情影响,短期发展受挫,也不会改变其昂首向前的良好态势。


随着全国防控工作的落实、推进,北京等多地政府通过对受疫情影响的滑冰滑雪场所给予适当额度用水用电补贴等措施,让相关体育企业撑过暂时的“寒冬”。


这次疫情确实会将“健康、体育锻炼”重新拉回大众视野,将公众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需求再次放大,但健身意识觉醒的红利并不会立刻激活,于当下救体育企业于水火,更多的作用是为体育产业从业者铺陈未来,“人们关注健康意味着来自C端的内在消费需求和动能都会增强,对于从业者而言,要思考这个现象背后,什么地方可能存在商业机会?”体育产业公司多是轻资产公司,与时俱进重新思考商业模式也是迎接春天的方式。

疫情冲击下,体育行业将会如何发展?

这次疫情过后,如果未来再遇到这种突发情况的话,或许能有一些预案降低风险


政策引领


从业者一定要积极了解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密集出台的各类扶持政策,积极及时争取扶持。从以往来看,很多小微体育企业在掌握政策信息以及申请政府扶持的流程和渠道等方面了解不充分,经验不足,需要提高。


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体育产业主管部门需要积极作为、精准施策,帮助体育企业渡过难关。我们已经看到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是普惠的。

疫情冲击下,体育行业将会如何发展?

2月5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规定:“对受疫情影响的滑冰滑雪场所给予适当额度用水用电补贴。”


除了普惠性政策,各地体育产业主管部门应针对性地加强对辖区体育类企业的帮扶力度,甚至在疫情结束后,可以考虑通过加大政府采购等形式帮企业渡过难关。


统筹各类资金,提高“保生存”在资金使用中的权重。比如产业扶持资金,原来使用的原则可能更强调以奖代补、重在奖优,在特殊时期能否调整为兼顾“奖优”和“保生存”;联合其他部门如银行共同发力,降低企业融资门槛,甚至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还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在疫情后加大学校体育的社会采购力度。

疫情冲击下,体育行业将会如何发展?


近些年体育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增长是基于坚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这个基础不会因一次疫情冲击而发生逆转。从长远来看,经过此次疫情,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还会增强,我们的公共管理体制将更加完善,这对于体育产业其实是利好。所以从长远看,行业前景不会有问题,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势头不会逆转。


我们也希望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影响尽可能小一点,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就是资金链。希望看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量中小微体育企业得以生存,相信疫情后迎接中国体育产业的将是更加灿烂的明天。

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家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内心时刻牵挂着武汉人民。为了缓解焦虑的心情,提高免疫力,适当喝点酒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复工潮来袭,很多地方口罩成为了稀缺品,对此,壹嗨购推出送口罩活动,为广大酒友解决口罩需求。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