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府谷特產#之木瓜黃米的歷史淵源

黃米是糜子的籽實,全世界糜子栽培面積約550---600萬公頃,栽培面積最大的是俄羅斯,烏克蘭和中國,印度、伊朗、蒙古等國也有栽培。中國糜子主產區集中在中國長城沿線地區,常年種植面積約100萬公頃,居世界第2位。


#陝北府谷特產#之木瓜黃米的歷史淵源

木瓜黃米


糜子有粳糯之分。中國包頭、東勝、榆林、延安一線(東經110°)以東地區,主要栽培糯性糜子,該線以西地區主要栽培粳性糜子。


木瓜鄉位於陝西省府谷縣中部,是這一條線以東,木瓜鄉屬於黃土丘陵溝壑區,以農業為主,境內無任何工礦企業,主產的糜子粳糯兼有、尤其是粳性糜子,口味清香,口感醇香,香氣濃郁,是府谷三大特產之一。


#陝北府谷特產#之木瓜黃米的歷史淵源

糜子地青苗


木瓜境內的其他農作物也非常有名,如木瓜穀子、玉米、黃豆、馬鈴薯等,全鄉總面積173.7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約59210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約51150畝,其中可以種植糜黍的土地面積約30000畝。由地球地表四五十萬年來的精微物質在風的作用下,揚塵聚沙形成豐厚的黃土高原,加上這片熱土上勤勞勇敢的華夏兒女世代辛勤耕作,這裡土質優良,土壤肥沃,是木瓜黃米得天獨厚的生長基地。2008年,俄羅斯糜子專家在木瓜考察時說,木瓜黃米是世界上最好的黃米!


#陝北府谷特產#之木瓜黃米的歷史淵源

糜子地


木瓜黃米,由木瓜當地優良的農作物穀物糜子植株在金秋八月成熟收割後,入“場面(打穀場)”,用碌碡脫粒,精細加工為糜子(糜子籽實)。然後經過石磨石碾子脫皮後叫黍又稱糜米黍米,俗稱黃米:淡黃色小圓顆粒,直徑大於粟米,黍米再磨成面,俗稱黃米麵。黍的籽粒有粳性與糯性之分。糯性黍為糯質,性黏,磨米去皮後稱作大黃米或軟黃米,用途廣泛,可磨面作糕點,在陝北、晉北和內蒙古一些地區做炸糕、棗糕均用此面。古代也廣泛用於釀酒。粳性黍為非糯質,不黏,性溫,適宜我們在涼爽的北方地區以致更多地區日常食用。


#陝北府谷特產#之木瓜黃米的歷史淵源

糜子


據內蒙古赤峰興隆溝考古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黍(距今約7600年)碳化黍子,說明80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種植黍。考古研究人員還在陝西西安魚化寨的古代遺址中還找到了糜子、櫟果和穀子,這些發現不但說明了糜子等五穀是中華兒女膳食之根本,同時佐證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更為久遠。木瓜黃米就是當地這兩種粳性黍和糯性黍的總稱,而糜子籽實中粳性黍更多地被稱呼為糜子、糯性黍叫黍子。在生物學上,它們又統稱糜子,是一年生草本第二禾穀類作物,全株由根、莖、葉、花序、穎果(種子)等幾部分構成。


#陝北府谷特產#之木瓜黃米的歷史淵源

糯性黃米


古代五穀中,糯性糜子為黍,粳性糜子為稷,黍、稷類型與籽粒中直鏈澱粉含量有關,種子的粳、糯性與植株形態和穗分枝沒有直接關係。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木瓜黃米的蛋白質含量12%左右,最高可達14%以上;澱粉含量70%左右,其中糯性品種為67.6%,粳性品種為72.5%。糯性品種中直鏈澱粉含量很低,優質糯性品種不含直鏈澱粉。粳性品種中直鏈澱粉含量一般為澱粉總量的4.5%∽12.7%,平均為7.5%;脂肪含量3.6%,此外還含有β—胡蘿蔔素、維生素E、維生素B6、B1、B2等多種維生素和豐富的鈣、鎂、磷及鐵、鋅、銅等礦物質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