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20世紀80年代農村農民發家致富路,雖成歷史卻記憶猶新


記憶中往往有很多美好的事情讓人們記憶猶新,尤其是在改革開放80年代,很多人被改革的大潮推動著前行。滑縣這些80年代的老照片,能夠回想起曾經的曾經,並折射出那時腦子靈活的農民發家致富情景,很多人成了萬元戶。圖為: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的春風讓很有商業頭腦的滑縣王莊鄉五兄弟,帶頭致富辦起了竹器廠。

光陰似箭,眨眼40年過去了,那些曾經的經歷已經成為歷史,現在看不是什麼事的事,那時也許沒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是做不成的。圖為:20世紀80年代初,滑縣白道口鎮村民自己辦起的腐竹廠,憑藉著一個新生的事物和良好的質量,產品遠銷全國。

改革初期,大部分地方還是選擇開辦社隊集體經濟為發家致富的道路。當時,這種方法在河南滑縣非常現實,一些很多有頭腦的社隊辦起了很有規模的鄉鎮企業。圖為:20世紀80年代初,道口鎮河西大隊創辦合金導線廠,幾年時間,一個窮困的村莊出現了很多萬元戶。


滑縣位於河南北邊,歷史上曾經是重要兵家必爭之地,人傑地靈,人們的思想意識也非常靈活。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當滑縣農村的農民嗅覺到改革的春風后積極發展農副業,大家各自發揮優勢發家致富。圖為:農村農民利用本地優質紅薯製作芡粉、粉條。

滑縣也是黃河故道,閒置的沙丘地貫穿三分之一鄉鎮,改革開放後這些土地逐漸被途經鄉村農民承包、開發,村民在此種植一些果樹、桐樹。圖為:20世紀80年代初,滑縣半坡店公社零河村農民承包土地,開展多種經營活動。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滑縣是人才輩出,很多在外工作的老同志利用自身優勢,引導、幫助家鄉發展。圖為:1987年滑縣小鋪鄉關店村,當時74歲的退休老教師在村裡組建了“讀報致富活動室”。

改革開放進程中,滑縣利用其農業大縣的優勢,積極做好農業現代化基礎工作,有效支持了農民土地承包發家致富。圖為:1988年,滑縣農機公司被國家機械部和農牧漁業部授予“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改革開放讓勤勞智慧的滑縣農民受益匪淺,糧食生產連年高產、豐收,到1983年,全縣夏糧單產超600斤,這些80年代老照片再現20世紀80年代農村農民發家致富路,雖成歷史卻記憶猶新。圖為:1983年,滑縣農民積極交納愛國糧場景。

滑縣是農業大縣,改革開放初期惠及、受益最多的是農民,他們靠土地承包發家致富,很多家庭脫離了貧困,伴隨著後來的外出打工、創業等走上了富裕道路。圖為:1983年,滑縣糧食在創新高,當時的縣委書記楊道卓出席全縣售糧大戶表彰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