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滅亡時岳飛在哪?

吃瓜群眾1053203


靖康元年(1126)秋,完顏宗望,宗弼,宗翰率領金軍揮鞭北宋捲土重來,一路勢如破竹,兵鋒直指汴京。這時候的欽宗剛剛才從年初金國南侵的惡夢裡緩過勁來,這次金兵又要快兵臨城下,咋辦。



唯一的辦法就是割地,儘快就河北三鎮的割讓和金國達成協議讓其退兵。上次請康王趙構去過金營,他熟門熟路,這次還是趁早讓他出使金營談妥條件。

就這樣1126年11月趙構踏上了第二次出使金營的征程,也正是他這一走,逃脫了靖康之難和父兄被俘的命運。當他來到磁州被當地知州宗澤勸住,讓趙構千萬不要向北再入虎口,金軍已經渡過黃河,兵臨汴京,現在去也是徒勞了。趙構先停留在磁州,後又輾轉去了相州。


趙構在相州得到欽宗派人送來的詔書,任命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趙構本來就準備募兵,構建自己的軍隊體系,得到朝廷的任命更是名正言順建立大元帥府,招兵買馬,對宋朝殘餘地區和部隊發號施令。

趙構集團在相州熱火朝天募兵,這時在相州制下湯陰縣的農民岳飛也來應募參軍。剛來的大頭兵啥資歷都沒有,岳飛被髮配到前軍統制劉浩帳下,做了名普通士兵。

其實岳飛在宣和四年(1122年),19歲的岳飛就報名參加過真定宣撫使招募的部隊,後來其父親病故,他回鄉守孝,兩年後岳飛又加入河東路平定軍,其又離開部隊,原因不詳。

所以岳飛在1126年11月投奔趙構這位兵馬大元帥時,他是有從軍經驗的,不是一個新兵蛋子。岳飛在部隊裡很快就有了表現,招降了一夥起義的農民,因功提拔為“承信郎”,基本等於現在的排長。

就在趙構忙於組建軍隊,岳飛剛剛出道時,那邊欽宗的汴京城被金兵攻破了。1126年11月底,欽宗還抱著和談的希望,甚至遣散前來勤王的軍隊,剩下汴京城附近的軍隊要麼作鳥獸散,要麼戰鬥力不堪。欽宗還不問蒼生問鬼神,相信江湖騙子的“六甲神兵”,可金兵既不欣賞你和平的誠意,也不在乎你的歪門邪道。


11月30日,欽宗到金營投降,隨後金朝廢掉徽欽二帝,北宋滅亡。金兵將汴京掠奪一空,第二年(1127)正月押著徽欽和皇親貴胄,金銀財寶,各色人等三千多名北還,在中原地區留下個張邦昌的偽“楚”政權。

這一階段岳飛參與了宗澤的多次軍事行動,旨在對北還的金軍進行側擊,希望截斷金軍歸路搶回二帝。這時宗澤的部隊還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完成這個戰役目標,最多隻是對金軍襲擾戰,岳飛在這些小規模戰鬥中取得了一些勝利,還有些斬獲。


天下不可一日無主,在宗澤等人的勸進下,趙構1127年5月前往應天府(商丘)稱帝,改年號為建炎,是為南宋高宗。岳飛作為低級軍官將趙構護送至應天府並參加了登基典禮,趙構重新編組了部隊,他招募的兵馬現在可是朝廷的直轄部隊,岳飛被劃入中軍,在中軍統制張俊手下。

北宋滅亡之際,岳飛還是個低級軍官,在小規模戰鬥中初露鋒芒,隨著南宋政權的建立,勢必會有他大展身手的機會,在中原戰場上踐行他的八千里路雲和月。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有人把岳飛說成是文韜武略甚至百戰百勝的軍事家,為什麼現代軍事教學中沒岳飛的戰例?

18-03-19 湖光山色... + 關注獻花(0) 收藏

  岳飛的戰績大多是岳珂杜撰出來的,經不起推敲的。別說軍事家,就腦袋正常一點的人,都不會去相信什麼“八百破十萬”“十二道金牌”“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等等鬼話。

《宋史》中的《岳飛傳》,是根據岳飛的孫子岳珂在岳飛死後幾十年為他撰寫的私傳《鄂王行實編年》所改編,根本沒有什麼可信度。 該傳記中記載的很多“史實”都已經被考證出是杜撰偽造的,如:紹興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穎昌大戰,岳飛部將王貴在《王貴穎昌捷奏》中說殺敵“五百餘人”,而岳珂杜撰為“殺敵五千”,而這實際上就是岳家軍對金軍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而這次戰鬥中“殺其統軍、上將軍夏金吾”裡這個“夏金吾”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來的,根本不見於其他史料記載。

真實的岳飛就根本沒和金主力打過。1122-1132年岳飛換個七八個老闆,跟劉浩,默默無聞,跟黃潛善,被開除。跟王彥,逃跑。復投王彥王彥不要。跟張所,跟宗澤一事無成都是六七品的,打醬油角色。投杜充稍微好點,混個統制,結果,1129年防守馬家渡又逃跑,(金兵剛剛過河兩千,岳飛就逃跑了)害主將 陳淬戰死。岳飛自己逃宜興當上土皇帝。金兀朮長驅直入,追高宗追了幾個月,高宗逃入東海幾個月,金兀朮沒有大船,南宋才沒有滅亡。期間岳飛根本不顧高宗死活,國家安危,從未發一兵一卒去救高宗。1129-1130年1129年十一月,岳飛逃跑金兀朮搜山尋海。一開始是和張俊在明州打,最後是和韓世忠在黃天蕩打。然後就回國了,宋金兩史對照無誤。岳珂所杜撰出來的“四戰四勝”“六戰六捷”真不知道岳飛是和那個鬼打的。還把金兵尊稱老英雄宗澤為“宗爺爺”的事蹟恬不知恥的搬岳飛身上,居然說金兵叫二十多歲的岳飛“爺爺”。

咱們再來看看所謂的岳飛“朱仙鎮大捷”“破鐵浮屠柺子馬”“八百破十萬”“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十二道金牌”又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是軍事學家都不讀史料?還是都是所謂“秦檜家後人”?顯然都不是,不但中國軍事學家沒有把他當做案例,外國軍事學家同樣不屑一顧。難道他們都沒讀過史,難道這樣200:1的神蹟,不是人類最偉大的勝利?如果是真的當然能排進前十。問題是到底真不真實?首先南宋和金國1140年發生大戰這點毋容置疑。1140年完顏宗弼殺了主和派,出兵攻打南宋兩史都有記載 ,準確無誤,金兀朮先集中力量把四川吳璘打殘,又突然向東線韓世忠進攻,然後留部分軍隊牽制韓世忠,接著向順昌進發。張俊,楊存中和王德,劉錡等人與金兵陷入苦戰。擁兵十萬,又有南宋唯一三萬騎兵的岳飛,接到高宗命令,支援順昌劉錡,去和金主力決戰。高宗心腹岳飛無疑成了高宗克敵制勝的法寶。結果岳飛與金主力背道而馳,跑中原地區“收復失地”成功避開金主力。在金兀朮的主力猛攻順昌的時候,岳飛的軍隊在中原出盡風頭,連克潁昌、蔡州、陳州、鄭州等地,還好劉錡神勇,苦戰兩個多月於潤6月12日,擊敗金主力破鐵浮屠於順昌,逼金主力撤軍回國。這個時候岳飛才於潤6月20日,“趕”到堰城,穎昌“收復失地”,和最弱的一支金兵打了一戰。規模非常的小,而且只打了一天,金兵看到劉錡來了,就跑了。《王貴穎昌奏捷》記錄殺了五百金兵,岳飛上奏“獲戰馬兩百餘騎”。

宋金兩史都明確記載1140年潤6月12日,劉錡在順昌擊敗金主力,金國撤軍。岳飛是1140年潤6月20日才有前鋒,抵達堰城。7月才到的穎昌,所以岳飛成功的避開金主力,根本沒有和金主力對抗過。朱仙鎮大捷更是無中生有。宋金兩國所有史料,都沒有記載過岳家軍有一兵一卒到過朱仙鎮。也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朱仙鎮有大量金兵。只岳飛孫子岳珂自話自說。搞出來個“朱仙鎮大捷”而且,還讓金兀朮“感慨”“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別說金兀朮是金國著名的英雄,就是普通金人,也絕對不敢自己找死,說這種沒事找抽的傻逼話語。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中興小紀》、《宋史全文》等宋代資料都記載岳飛是擅自撤軍的,並沒有朝廷下十二道金牌讓其撤退,內容大同小異。如: “紹興十年秋七月…金人謀知飛孤軍無援,於是並兵以御飛,飛不能支。…壬午(1140年9月24日),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自郾城班師。飛旣得京西諸郡,會詔書不許深入,其下請還,飛亦以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後,乃宣言進兵深入,逮敵已遠,始傳令回軍。軍士應時皆南鄉,旗靡轍亂,飛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豈非天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宋史 高宗本紀六》中關於岳飛的記錄: 5月:劉光世為三京招撫處置使;劉琦第一次擊敗圍攻順昌府的金軍。 6月:岳飛被封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宗弼率軍攻打順昌府;順昌之戰後,完顏宗弼返回汴梁;岳飛部下牛皋在京西和金軍作戰;劉光世進軍和州;岳飛在率軍支援劉錡路上收復蔡州; 閏6月:王德攻破宿州;岳飛部下張憲擊敗韓常,收復穎昌、淮寧;岳飛部下郝晸收復鄭州;李興收復汝州、伊陽等;張俊收復亳州,幾日後張俊放棄毫州,回壽春。 7月:岳飛部下張應、韓清收復西京;李興收復永安軍;岳飛和完顏宗弼的郾城之戰;岳飛部下楊再興、王蘭戰死小商橋;岳飛部下王貴、姚政聯合擊敗進攻穎昌的金兵;岳飛班師軍潰,穎昌、蔡州、鄭州等均被金軍佔有。

1140年岳飛不但抗旨畏敵,不支援劉錡,而且還三個月不到,就丟失了,劉錡,張俊等人血戰兩個多月,才保護住的河南。那可憐的戰功,根本不能抵消岳飛的罪行。所以才又有了“十二道金牌”。杜撰“十二道金牌”的目的,就是掩蓋岳飛不戰而逃,丟失河南的罪行。

宋三百一十九年,從來不用金牌調動軍隊,都是用詔書,詔書可以清楚的表達命令的意思,而且還方便追查責任。正是有了詔書記錄的歷史,才讓我們能夠真相大白。只有文字不發達的少數民族國家,才用金牌調動軍隊。如果岳飛真接到金牌命令撤軍,那麼只可能接到金國的命令。當然我也相信這是不可能的。

那些說秦檜和秦檜後人改史料的,簡直就是侮辱中國人的智商。宋史官的地位,連宋太祖都怕,你們可以查,太祖貪玩讓言官直言頂撞,太祖一生氣,打斷言官牙齒。言官才說要告訴史官,嚇的太祖賠禮道歉,這樣的史官,是秦檜能控制的了的?顯然不是,因為史料上秦檜根本就沒有岳飛高大上。一個人改史改成這樣,也太讓人難以置信了吧?岳飛處死後,經過八個皇帝138年,從來沒有人提出過“岳飛冤死”的說法,當然岳飛孫子岳珂不這麼認為。但是我請大家仔細查看一下岳珂的為人。說是個人渣一點都不過分。而且,他自己寫的書都自相矛盾。一會說孝宗為岳飛平反了,他父親嶽霖感激萬分,一會又說他父親嶽霖臨死時,哭訴讓他無論如何要為爺爺岳飛伸冤,一邊寫孝宗為岳飛徹底平反了,“沉冤得雪”,一邊不停為岳飛“伸冤”。到底平反沒有,難道他自己都不知道?岳珂寫自己的父親,親眼所見都謊話連篇,寫他根本沒有見過的爺爺會如何?大家自行腦補。岳珂書中寫岳飛處死,金國舉國歡慶,真的嗎?金國滅了遼國,滅了北宋都沒有舉國歡慶。處死了個早沒有了兵權,從來沒有和金主力打過的岳飛,至於這麼高興嗎?常識告訴我,根本不可能。岳飛死不死,對金國沒有任何影響,反而是金國的損失。如果,沒有岳飛1140年的河南就不可能兵不血刃就能佔領。沒有岳飛1141年淮西戰役,金主力就可能讓宋軍最少打成大殘。

而且,秦檜一死,秦家就失勢了。秦鉅滿門戰死以後,秦家基本就退出歷史舞臺了,反而是岳家都做了高官,到了滿清時期更是風光無限,五代都是朝廷重臣。各種《說岳傳》《說岳全傳》各種戲劇,評書,滿大街傳唱,秦家後人中個狀元都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去嶽王廟,請“罪”。誰有能力篡改史料,大家一目瞭然。

參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興小紀》《宋史全文》《高宗本紀》


泰山情侶


岳飛,字朋舉,宋相州湯陰縣(湯陰縣)人,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岳飛自幼拜名師習武,善射天生神力。20歲時能拉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一縣無敵”。岳飛生在亂世註定了他的不平凡的一生。1120年宋金海上之盟,兩國合議滅遼。宋答應把每年給遼國的歲幣轉送給金國。金國同意把南京析津府和幽雲十六州歸宋朝。北宋太監率西北二十萬邊軍徵遼,這一年岳飛二十歲應徵λ伍開始軍事生涯。。後來父親嶽和病故,岳飛脫離軍隊回鄉替父親守孝三年。宣和六年(1124年)家鄉水災謀生困難,岳飛再一次從軍加入河東路平定軍。宣和七年(1125年)宋金滅遼以後,金人看宋軍戰鬥力低下就有了滅宋的想法。這時北宋破壞兩國訂好的協定收納遼國降將張覺,金人找到伐宋的藉口,宋鎮守幽州門戶的是渤海人高藥師叛投金國並領金兵南下開封,宋微宗趙佶連忙把位子傳給欽宗趙桓當上了太上皇。宋欽宗用李綱守城最終求和,給金國大量金銀,並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鎮給金國。派康王趙構和張邦昌為和談大使。這個時候岳飛所在的東路平定軍潰散,岳飛回到家鄉。靖康元年(1126年)宋欽宗反悔割地給金國,金國兩路軍攻下太原後南下汴梁,宋欽宗一面求合一面命人送蠟書給趙構命其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徵召各路人馬勤王。岳飛回到家鄉後面對金兵燒殺搶掠決定再次投軍。他的母親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字為訓。趙構在相州設河北兵馬大元帥府,岳飛在副元帥宗澤手下做大頭兵。在援救開封的戰役中,岳飛英勇殺敵屢立戰功以軍功升修武郎。按宋徽宗年間武官訂的53階,修武郎為44階。屬中下級小官。1127年4月金軍從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滿載著金銀珠寶,二帝皇室成員,文武大臣,百工三千餘人北返。北宋滅亡了,這個時候岳飛官拜武翼郎,屬42階仍是中下及軍官,年記25歲是兵頭將尾之類的官職。之後高宗準備南遷躲避金兵。岳飛年輕氣盛上書數千言勸阻,最後以“小臣越職非所宜言”為罪名把嶽E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後來岳飛北上投到坑金名將張浚帳下第四次投軍。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直到岳飛官升統治平遠虔州之亂後,高宗趙構賜御書"精忠岳飛”錦旗,把牛皋,董先等部撥給岳飛指揮,他的力量才得到擴充。岳飛領兵收復襄陽六郡後,宋廷震動。岳飛因功封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這年岳飛才31歲是宋朝三百多年中最年輕的建節者。民族英雄的歷史功績早有訂論,不是一些無知者所能妄議的。





關東俠客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軍東、西兩路大軍會師於北宋都城東京汴梁城下,圍攻東京。宋欽宗命九弟康王趙構出使金軍,趙構行至磁州(今河北磁縣)被守臣宗澤勸阻,遂東至相州(今河北安陽)暫住。閏十一月,宋欽宗委任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組織兵馬援救京師。十二月初一,趙構於相州開元帥府正式上任,招兵買馬,二十四歲的岳飛投效康王麾下。

一年前,岳飛投軍平定軍(今山西平定縣東南),初為效用士,即正規軍中的高級軍士,不久便擢為偏校。靖康元年,金西路軍圍攻山西重鎮太原。五月,宋軍救援太原失敗,主帥种師中在榆次敗死。六月,知樞密院使李綱奉詔率軍二援太原,岳飛隨軍出征。岳飛奉命率百餘騎兵前往壽陽、榆次偵察敵情。半路上突然遭遇大隊金軍,部眾畏敵欲逃。岳飛單騎闖入敵陣,殺了個四進四出,斬殺數員金騎將,金軍披靡,不敢緊逼,岳飛以一己之力保全了部眾。當夜,岳飛穿上金軍的服裝潛入敵營,周行金軍營寨,盡得敵軍實情返回,因功補進義副尉。然而岳飛的努力並未能改變整個戰局,宋軍再次戰敗,部隊潰散,岳飛隨大部隊回撤渡河時,丟失了告身(委任狀一類的身份證明),不得已,岳飛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故鄉——相州。岳飛報國之心不泯,於國難當頭之時毅然辭別老母,第三次從軍。時武翼大夫劉浩奉大元帥趙構令在相州募兵,岳飛遂前往投軍,成為前軍統制劉浩的部下,其從軍時間應在十二月前,故岳飛應是趙構的從龍舊部。

岳飛在大元帥麾下表現不俗,先是憑藉自身勇武率領四個部下深入匪巢,制服桀驁不馴者,成功招降賊首吉倩以下三百八十人。岳飛因此受知於大元帥,補承信郎(從九品;宋朝武官分為五十二階,承信郎為第五十階)。趙構配屬給岳飛三百鐵騎,命其前往李固渡(在今河南滑縣西南沙店南)抵禦金軍。岳飛於金軍戰於侍御林,敗之,斬殺敵驍將,因功擢成忠郎(正九品,武官第四十八階)。

趙構雖然名為河北兵馬大元帥,負有援救東京的重任,卻畏金如虎,根本不敢西進救援東京,反而一個勁的東避,自大名府東躲東平府。而閏十一月二十五日金軍就攻陷了東京開封府,並且直至來年四月金軍擄獲徽、欽二帝北歸,作為兒子、弟弟、臣子的趙構也未敢西移半步。忠心為國、敢戰能戰的副元帥宗澤和前軍統制劉浩率部自大名府南進至開德府(今河南濮陽),渡過黃河,步步近逼東京,岳飛隨軍轉戰,屢屢破敵建功。在滑縣南,岳飛率領百餘騎在冰封的河面上操練,金軍大隊人馬突然殺來。岳飛穩住驚慌的部眾,獨自策馬衝向敵陣,僅一個照面,便力斬金軍驍將。百餘騎兵趁勢出擊,大破金軍,斬首數千騎,繳獲戰馬數百匹。岳飛因功遷秉義郎(從八品,武官第四十五階)。趙構返回北京大名府時,將岳飛所部劃歸副元帥宗澤節制。

靖康二年春正月,岳飛率部與金軍戰於開德。岳飛箭無虛發,兩箭射殺金軍兩個大旗手,隨後趁勢率部躍馬衝陣,敗之,繳獲大量盔甲、戰馬、兵器獻捷,因功轉修武郎(正八品,武官第四十三階)。二月,岳飛與金軍戰於曹州,揮舞四刃鐵簡,飛馬直犯敵陣,部眾奮勇跟進,無不以一敵百,大破金軍,追亡逐北數十里,因功轉武翼郎(從七品,武官第四十一階)。

金軍最後一支軍隊於四月初一撤離東京北歸,趙構這才敢西移,準備到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趙構復令岳飛所部直屬自己統轄,編入中軍,護衛自己到南京即位。四月二十四日,趙構抵達南京,五月初一,趙構在南京登基稱帝,是為宋高宗,開創了南宋一百五十三年的基業。

趙構雖然建國開基,但並無銳意進取、收復故土的凌雲壯志,但求苟安。岳飛盡忠報國,志在光復大好河山,見宋高宗無意北伐,痛失戰機,遂不顧位卑言輕,上書數千言,指斥執政者有苟安之漸,無遠大之略,奏請皇帝親率六師渡河北伐,收復河山,迎還二帝。岳飛的上書惹惱了執政者,遂以小臣越職妄議朝政的罪名,罷官免職,逐出軍營,迴歸鄉里。岳飛遭受無端打擊,踽踽離開部隊。壯懷激烈的岳飛不甘報國無門,又於路上投奔了力主抗金、憂國憂民的河北招撫使張所,這是岳飛第四次從軍。張所惜才愛才,待之以國士之禮,任其為中軍統領,岳飛重新開始其躍馬疆場、殺敵報國的輝煌人生。

這就是岳飛于靖康之恥前後一年間的經歷,本文采自史籍,不敢妄言戲說,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用戶9062083932062


岳飛是從抗金戰爭中逐漸從基層湧現出來的將領。

他生於1103年,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他23歲,在老家相州參加了趙構組建部隊,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戎馬一生。

公元1128年,被宗澤發掘後,開始被逐步提拔,成為我們熟知的那位人物。公元1142年,被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陷害,冤死於獄中,年僅39歲。

英雄總是應運而生,縱觀岳飛的一生,彷彿他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的民族扛過這場浩劫而來。有了他,我們的文明得以繼存;失去他,收拾舊河山的夙願在有宋一代破滅,直到朱元璋北伐,才得償所望。

歷史沒有假設,但學過這段歷史的人,讀完郾城大戰,恐怕都會忍不住掩卷長嘆,無一不遐想: 假如後面發生的事,不是12道金牌朱仙鎮撤軍,我們還會不會再經歷崖山那海上十萬浮屍的人間慘禍?你趙家為保皇位,可以迎合主和派要求,主和派為了迎合主子要求,可以冤殺岳飛,然而民族何辜,百姓軍民何辜……

所以,還是讓秦檜跪著吧,沒有他,以岳飛的元從愛將資歷,趙構即使不用他,也不會殺他,哪怕是僅僅為自己的江山留個保險,殺岳飛在政治上來看,是在主和派逼迫下的表態,對趙構而言,也算某種意義上的妥協和犧牲,犧牲的是一位能為他打勝仗的統帥罷了。只是他料想不到的是,他犧牲的這位統帥,在歷代中國武將排名的話,穩穩排在前五,有資格和他爭一的,寥寥三五人而已,並且直到他的王朝滅亡,甚至到明朝,都沒有湧現出一個能和岳飛相提並論的將領,岳飛的能力,大概相當於朱元璋,徐達,常遇春三人軍事能力之和吧,這個該無異議,當徐達常遇春率領著大軍,高歌著滿江紅,沿著他當年的路線一路收復大都時,當藍玉贏下捕魚兒海大戰時,中國的武人們才感覺償還了舊債,以一句“終平亦,不負此生!”告慰先烈。

從他以後,中華民族面臨危機時,滿江紅就會在中國唱響;有漢一族一天,人民就不會原諒秦檜,讓他從岳飛面前站起來。



查理199781707


哈哈哈…先看看岳飛的生平………岳飛他生於1103年,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北宋滅亡的時候,他23歲……那時候岳飛還是個小兵……1128年 被宗澤發現……才逐漸升為統領岳家軍的元帥…… 1142年岳飛39歲的時候被害 冤死在風波亭……

北宋滅亡的時候……岳飛只是一個小班長……就算本事很大 也沒有施展的平臺……宋朝的治國之策 是重文官 輕武官……武官打仗衝鋒陷陣……文官決策 ……宋太祖趙匡胤的這個國策……對和平時期治國 穩定權力方面 很有效果……可放在匈奴外族 時常騷擾漢族邊民的具體情況下……就有點欠妥……整天打仗的武將沒有決策權 打與不打 隔山觀虎的文官說了算……因為真實的戰鬥和紙上談兵的是不是一回事……岳飛就是在這樣一個政治格局中 成長為一個民族英雄的……





中國野獸


岳飛很大一部分是後人誇大宣傳。歷史真相是岳飛擁兵自重,不服從朝廷指揮。干預儲君選拔等問題,只要不是傻子的皇帝都會殺他。在趙構看來岳飛比金人更可怕,歷史上武將失控的事件不少,司馬懿、趙匡胤、袁世凱等等。所以說岳如果不是腦子缺根筋就是自己作死。是個正常的皇帝都會殺他,劉邦殺韓信,康熙殺鰲拜,雍正殺年羹堯。只不過岳飛拿出來宣傳而已。


豬大師


岳飛,南宋王朝中興四將之一,金人南下攻打開封之時,其尚為宋軍張所部一基層軍官,統領不過十數人,並未左右戰局之能力。具體可參看鄧廣銘先生之《岳飛傳》(三聯書店)。


寒江閣一道人


應在老家隱居。我看的嶽傳,岳飛考武狀元,槍挑小梁王之後,逃之夭夭,好像李綱宗澤故意放走了岳飛,為大宋留下一點希望。北宋滅亡後,趙構登基,李綱奉命招兵買馬,岳飛才敢出來當兵。印象中帶領村中子弟打敗過一小隊金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