綢都教育觀點:農村學校如何留住鄉土味


綢都教育觀點:農村學校如何留住鄉土味

作者:南充市嘉陵區龍蟠初中教師、原團支部書記 賈海

綢都教育觀點:農村學校如何留住鄉土味

作者近照

隨著中國在城市化道路上越走越快,成千上萬的農村人口湧向城市,“寧可在城市裡打工哭,也不願留在農村笑”的局面日益嚴重,現代人於農村的依戀之情日漸淡漠。社會、家庭、學校信奉的依然是“成績決定論”,鄉村人的“理想”即為“離鄉”。那麼,在農村我們到底要培養“建設者”還是“逃離者”呢?因此,播下“鄉土情懷”的種子,培育有情懷的一代人,比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不然,“缺乏家鄉認同感”的時代將不可避免。

一、當前農村教育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

(一)農村孩子缺乏實踐體驗

農村學生父母大都外出打工,從小跟著祖父母,既沒有地裡勞作所生髮的趣事、糗事,也缺乏各地行走所帶來的廣博見識。他們的生活缺失陪伴、缺少實踐,他們的童年單調乏味。

(二)農村孩子有排斥勞動傾向

農村孩子如今也迷戀電子產品,熱衷網絡遊戲,玩手機玩ipad,追星追劇。有不少孩子小小年紀就會打雙扣和打麻將。農村孩子成長在電腦電視所製造出的狹小空間裡,不識五穀。農具不識,農時不識,農活不會且怕髒怕累。

(三)農村學校鄉土特色未被關注

城市成為現代化的先導與主體,農村一直被動地跟隨其後。到今天,鄉村教育雖然被關注扶持,農村面貌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觀,但這種改觀多是把鄉村變成了城市化或近城市化的模式。用城市學校的辦學要求、評價標準、管理取向來引導與評判農村學校,教育的話語權、決策權依然集中在城市學校,對鄉村教育的特點考慮不夠。“像城區學校”“看不出是農村孩子”似乎已成為對“農村教育”的佳評。鄉村教育本應凸顯的勤勞、質樸、實踐、鄉土等特點沒有被關注和發揚,反而透著濃濃的城市味,一直在模仿追趕著城區教育,卻始終難以超越。

綢都教育觀點:農村學校如何留住鄉土味

二、農村學校缺乏“農”味和“鄉”氣的原因

為什麼會出現上述現象?筆者以為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農村教育的目標偏差

在農村,不說“學而優則仕”,至少“學而優”可以“跳出農門”“逃離農村”,成為城市人。鄉村教育依然是“升學教育"“離農教育”,而非“愛農教育”“強農教育”。農村教育沒有讓農村孩子享有更廣闊的生活世界,使他們既可能享有接受更高級教育的機會,又能享受一段對於他們而言美好的教育。

(二)農村教育發展的評價偏差

教育評價在教育發展中發揮著積極作用。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各有特點,優劣勢完全不同,但卻一直共用一套評價體系,從而導致學生髮展、教師成長、學校管理諸多方面都“城市化”。農村教育不能清醒地發現和凸顯自身特點,充分展示農村、自然的優勢,未能發展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育人體系、課程體系、評價體系等。

綢都教育觀點:農村學校如何留住鄉土味

三、農村學校具有鄉土味的措施

要使農村學校學生具有“農”味,富有“鄉”氣,形成屬於自己的氣質,能夠真正承擔起鄉土文化的傳承與再生,能保有幾分與城市學校不一樣,能夠存在鄉愁,筆者以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培育鄉鎮中心校

各地要將扶持鄉鎮中小學作為區域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提高農村學校保持生源的能力。同時,集中力量將鄉鎮中心校培育成農村文化高地,成為鄉土社會中“鄉愁”的承載物和鄉土文化的“子宮”,有利於農村群眾精神文明建設。

(二)建立適應農村的評價體系

引導社會各界調整對教育的評價視角,從僅僅關注升學率轉向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精神面貌、家鄉情懷、鄉土文化、勞作實踐等,變單一評價為多維評價。

(三)合理配備教師

“小班教學”是辦好農村基礎教育的關鍵對策,是農村學校優於城市學校的重要一點。整個校園都可以在校長的視野裡,每個班級所有的孩子都在教師的視線中。因此,農村學校要根據師生比配備教師,而非班需教師進行配備。

(四)建設有農村特色的校園

農村學校不應盲目的模仿城市校園建築格局,而應根據農村自然條件設計適合鄉村學校的獨特顏值。對農村學校建設可以設置一些規定指標,如生均綠化率、生均非硬化地面,生均勞作基地等。

(五)加強農村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

農事勞作,是全人培養的一個理想載體。農村學校必須開闢出勞動實踐基地,設置勞動實踐課時,編寫勞動實踐教材,建立勞動實踐技能考核標準,充分重視農村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從小培養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六)關心農村教師成長

農村教師除了環境、待遇方面的困惑,還有在工作上得不到肯定、沒有展示平臺的孤獨。有的教師一輩子在農村學校,受鄉人敬重,得家長信任,被孩子喜歡,卻從沒有獲得過什麼榮譽,而這樣的教師在農村學校是絕大多數。其實,他們更希望是評比中“農村教師必須佔比達到多少"的明確政策,尤其是“優秀”“先進”“模範”之類的榮譽更不能有明顯的城鄉區別。

綢都教育觀點:農村學校如何留住鄉土味

當然,“鄉土情懷”絕不是簡單的“成長於農村”“生活於農村”,而是從小培養孩子對鄉土的依戀情懷,長大後不論身在何方,都會心繫那方熱土,都會心繫那方熱土養育的人們,並有力所能及的行動。

您可能感興趣的資源,點擊以下鏈接查看原文:

綢都教育觀點:農村學校如何留住鄉土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