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典范,足本《一千零一夜》中的旺盛生命力


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典范,足本《一千零一夜》中的旺盛生命力

李唯中先生翻译的足本《一千零一夜》花城版


阅读《一千零一夜》最好以足本为佳,汉译足本当属阿拉伯文学译师李唯中先生的译本最好,在李译本中,有以夜为次第的分夜版,亦有以故事为单元的版本,如何甄选,全凭个人喜好。切记,《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文学,其中亦保存了一定的贵族风尚,并非是泛滥于童书店中的童稚读物。

《一千零一夜》的汇集,和佛法藏经的结集颇有相似之处,前人插秧,后人增补,不同文本,泛行于世。《一千零一夜》的文学口吻有着十足的曲艺风格,游牧文明的史诗文本,多以这种风格来为故事中的英雄情感保鲜,当然这类英雄放在儒家文明体系中,那已经不仅是出格了,只怕要被斥为诲淫诲盗,但正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泛道德化的教化体系,要比英雄崇拜的游牧文明更容易藏污纳垢,抑或培养出以礼杀人的冷酷伪善。游牧文学,更符合人对“力”的原始崇拜,人的生命,一定是存在先于本质,所谓本质难免有泛道德化的规则抽象,这些极端了的伦理,会抑制生命的冲动;对“力”的原始崇拜虽然有野蛮的成分,但这恰恰是人本初基因,因其具有侵略性,是故需要社会契约来立法约束,与人立法者,套用霍布斯的话说,就是“利维坦”。


富有生命力的英雄传奇——辛巴达与阿拉丁


《一千零一夜》作为民间故事集,难免有杂芜简陋的话本,其中的诗歌,也就相当于评书演义中的“赞”,单独拿出来欣赏,只怕并不出色,用于点缀故事,算是合格。这里谈谈两位《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主角,也就是诸君耳熟能详的辛巴达和阿拉丁。辛巴达是巴格达当地的富商,家资殷实,颇具闯劲,故事中还安排了一个和辛巴达同名之人,但此人的职业与主角辛巴达迥异。主角辛巴达从事的是航海事业,出海冒险是表象,从冒险中获取珍宝贩卖获利,才是其生存所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一点上来说,辛巴达作为一位商人是纯粹的。


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典范,足本《一千零一夜》中的旺盛生命力

英剧《辛巴达历险记》中的辛巴达航海团队成员


在辛巴达的七次航海历险中,明显有借鉴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智斗独眼巨人的桥段,不过经典之间互相借鉴,在民间文学上是常有的事。之所以说辛巴达作为商人是纯粹的,因为本已家底厚实的他,完全可以坐享富贵,他历次出海之前,都是为了“福深还祷福”,每次遇险之后,都会抱怨自己贪欲太重,不过仗着主角光环,辛巴达最后都能在巴士拉作上一笔大买卖,然后安全返回巴格达。辛巴达遇到过多疑但守规矩的老商贩,也遇到过杀人越货的海翁,碰到过被迫活埋殉葬的残酷习俗,这些困境都被辛巴达一一化解。面对多疑且守规矩的老商贩,辛巴达以契约作为讨回成本的手段;面对疯癫且残忍的海翁,辛巴达先灌醉了他,而后诛之;在被封在殉葬的墓穴中时,辛巴达为求生存,以亡人腿骨和坚硬的石头为兵器,袭杀同病相怜者,最终侥幸生还。


不知熟稔《一千零一夜》的金庸先生,在写《笑傲江湖》中向问天食人肉,和思过崖内火并的章节时,是否参考过辛巴达的故事。辛巴达绝非道德圣人,只是一位执著于冒险的商人,在七次历险之后,他学会了见好就收,听他讲述冒险经历的脚夫辛巴达,是否会放弃这份稳定的职业而选择出海行险,这就留给读者品味了,但至少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富兹的千夜之夜中,这位也叫做辛巴达的脚夫,还是未能抗拒财富的诱惑,毅然出海冒险,最终苟全性命,衣锦还乡。


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典范,足本《一千零一夜》中的旺盛生命力

SFC 经典游戏中,阿拉丁的故事被演化成通俗的英雄救美


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发生地竟然被安排在中国,民间文学的作者们,更像是满嘴跑火车的马可波罗,他们笔下的中国某城,潜藏着无所不能的神灯,这里的城主(国王)、公主,以及阿拉丁和他那位叫穆斯塔法的父亲,或许取材自元朝时期的色目人。想要取得神灯的非洲巫师,通过异术得知,神灯需要有一位叫阿拉丁的少年方能开启,而这位少年在遇到巫师之前,可谓顽劣混账,一无所长。不过这里要提到的是,阿拉丁的母亲虽然没指望儿子能有多大出息,但却没把过重的负担强加给这位混小子,如果他老娘跟孟母一样喜欢行为艺术,保不齐这混小子就得给教成《聊斋志异》中,书呆子郎玉柱那副德行。

来自非洲的巫师想诱骗阿拉丁,于是冒充他的远亲叔叔,此时阿拉丁的父亲穆斯塔法已经过世,巫师一番花言巧语,终令阿拉丁和他老娘尽皆上当。巫师将阿拉丁领到一处神秘莫测的幻境之中,为保证阿拉丁取到神灯,遂给他带了一枚戒指作护身符,待阿拉丁取到神灯之后,因贪恋存放神灯之处的其他宝物,故在取走神灯之后,又在折返的途中将很多宝贝塞进衣服之中。巫师向阿拉丁索要神灯,可阿拉丁此时真的是没法立即掏出神灯,巫师本就有杀人灭口之意,一时恼怒的他,竟封住了环境出口,要把阿拉丁困死其中。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他给阿拉丁的那枚戒指,竟然是安拉的指示,安拉不希望阿拉丁这位蒙受庇护的后生,绝命于巫师手上,阿拉丁在绝望之余,擦

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典范,足本《一千零一夜》中的旺盛生命力

神灯神魔与戒指神魔,是阿拉丁故事中颇为有趣的两位神祇


碰到了戒指,于是戒中神魔现身,救阿拉丁返回家中。此后阿拉丁在擦拭神灯时,感召了灯中神魔,此神魔神通广大,为阿拉丁搬来不少珍宝,有了这些珍宝的阿拉丁,激发了自己的求知潜能,开始遍走于高档的珠宝店铺,学习品鉴珍宝和经商手艺,家中虽有珍宝盈门,母子二人过生活却比较中庸,既没有过度节省,也没一昧摆阔。这一点很难得,想当年魏武帝曹操宠爱卞夫人,就是因为她对待富贵的态度上,不寒不侵,能持中道。

此后,阿拉丁借助神灯神魔的神通之力,巧娶了本地国王的宝贝女儿。阿拉丁为炫耀自己的能耐,又使神灯神魔为其营造绝妙宫室,以塞当地君臣之口。不过阿拉丁真正的名望,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换来的,阿拉丁要成为真正的贵族,就需要上战场立军功,早年放浪形骸的他练就了一手不俗的马术,在娶亲之时,他的身手就令国王赞叹。成为驸马之后,阿拉丁勤习武艺,弓马娴熟。敌国来犯,阿拉丁抓住了获取名爵的机会,骁勇英俊的他,以不俗的军功获得了民心,当时民人叹说“天上有神灵,地上阿拉丁”。随后巫师返身袭来,阿拉丁丢失神灯,在戒指神魔的帮助下,阿拉丁寻回神灯和被巫师一并虏获的爱妻,夫妻二人合谋诛杀巫师。在公主被掳期间,阿拉丁被国王问罪,好在他早已深获民意,民众的武力抗议,使国王未敢轻动阿拉丁,阿拉丁也许下诺言,要在四十天内寻回公主。因神灯的失窃,阿拉丁也曾六神无主,不过此时的阿拉丁已是经历过战场的武者,迷惘了一天之后,他巧借戒指神魔之力,远赴巫师巢穴,取了仇人性命。


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典范,足本《一千零一夜》中的旺盛生命力

神灯神魔所属国的王后,竟来自印度神话中的迦楼罗一族


神灯神魔,并非什么都听阿拉丁的吩咐,因为每种神魔有各自的族群,每种神魔都有各自的禁忌。比如戒指神魔能救阿拉丁于危难,却不能为阿拉丁获取富贵。神灯神魔虽然能满足阿拉丁的富贵期望,但却忿怒拒绝为阿拉丁搬来大鹏鸟的卵,用以装饰宫室。大鹏鸟在故事中,是神灯神魔所属之国的王后,此物生性猛鸷,能食龙象巨兽,熟悉佛经的朋友,一定会想到天龙八部众中的迦楼罗。阿拉丁的人生,因两位神魔相助而开了挂,不过阿拉丁本人的奋斗,才是故事的主旨,他在面对财富时的谨慎,在习练武艺时的用心,在陷入危局中的振作,在讨取民心时的心机,如果没了这些本事,就算是诸天皆来相助,阿拉丁最后也成不了故事结局中的贤王。

构思巧妙的《兄弟宰相》


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典范,足本《一千零一夜》中的旺盛生命力

阿拉伯历史上的伍麦叶、阿拔斯王朝,其宰相和其他要职经常由基督徒和犹太教徒充任


《一千零一夜》中,兄弟宰相的故事,安排的也十分巧妙。故事中的因果命定,甚至还牵扯到了关于前世的话题,这为阿拉伯故事汲取了一定的印度元素。此外,兄弟别离、幼年丧父、夫妻相思、母子失散、父子偶遇等故事情节,教之农耕文明的劝善劝孝,要高出许多。上述种种的爱别离之苦,在巧妙的天启命定下,大多得以圆满。


这种通俗的大团圆结局中,并无反智渲染,即便主人公白德尔丁颠沛流离,从事着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职业,但从小收到良好经学和律法教育的他,在回归贵族生活之后,很快就能找到自身的定位。他面见君王时的谈吐,时而倾向理智,时而诉诸传说,悠然得体,一点不做作。在白德尔丁的父亲努尔丁即将去世时,他以归真者的戒法,为白德尔丁讽诵谢世诗,嘱托其恪守戒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可以说是整篇故事中,颇有宣教风格的段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