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了38亿!这家做公众号的公司,95%的员工不到30岁!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一个专门搞公众号的公司卖了

38亿

没错,不是3.8亿,是38亿,我没打漏小数点!

而这家公司的员工构成,95%的在30岁以下,73%的在25岁以下!这才叫「被同龄人抛弃」好吗!

卖了38亿!这家做公众号的公司,95%的员工不到30岁!

1

交易概况

A股上市公司瀚叶股份(600226)最近发布了一个资产重组的交易预案,拟作价38亿人民币100%收购一个叫量子云的公司。交易作价当中,一次性支付的现金占25%,发行股份支付的占75%。

被收购的量子云是个什么公司呢?公司全称叫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新媒体业务为主的公司。说人话就是,这公司是专门运营公众号的。

于是,很多圈外的小伙伴听到这个消息,下巴都掉了:

公众号不就是拿来写写文章发发广告的吗?

公众号都是些标题党,垃圾文章,质量低劣,也能卖钱?

这是很多人提起微信公众号的第一印象,尤其是觉得自身素质还不错的一些同学。在他们眼里,公众号简直可以数落一万个毛病出来。但这些并不重要,抛开对这个平台的成见,从生意的角度来看看这笔交易,或许对你会有所启发。

插一句题外话,我一直觉得,真正牛逼的人都在看别人是怎么赚钱的,再看这些门道方法能不能为我所用。最差,也要看看有没有什么思考上的启发。浮躁的人呢,则喜欢一上来就喷,先入为主地否定一切。赚大钱的机会自然也是轮不到后面这一波人的。

2

交易主体:瀚叶股份

先来看看金主爸爸。

瀚叶股份是A股较早的上市公司,1999年11月就在主板挂牌上市。目前公司的市值为143亿元,比跌了90%的乐视,还要少。说明这个爸爸其实也是个穷爸爸。

最开始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搞农药制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显然,这样的业务属于非常传统的范畴,要实现增长是非常艰难的。后来,公司管理层发现靠自己的业务实现内生增长不太可能时,积极认怂,开启了以并购为主的外生增长模式。

2017年3月,瀚叶股份以16亿元收购成都炎龙科技100%股权,切入网络游戏行业,正式开始了转型之路。

不得不说,这样的转型跨度也是蛮大的,一个卖农药卖饲料的公司,跑去搞网游,这说明啥?说明农药真的不好卖,以及网游真的很赚钱呐!可是,这么正宗的农药股,为毛不去买王者荣耀呢?农药买农药才科学嘛!

科普一个小常识,公司的增长模式分为两种:内生增长(Organic Growth)与外生(Non-organic Growth)。

内生的意思就是靠公司的主营业务不断增长来实现。比如瀚叶股份这个公司,要靠内生增长的话,就必须靠卖农药饲料等。再比如腾讯就必须靠网络游戏和社交相关的广告增值等收入的增长。

而外生呢,简单来说就是我自己业务不行了,就去并购别的公司,买过来,并入到我的财务报表里,来实现公司的增长。比如瀚叶股份买游戏公司,买新媒体公司。再比如腾讯对各种公司的投资体现出来的投资收益,都属于外生增长的典型。

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个公司大量的增长都靠外生的模式来贡献,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这意味着公司本身的主营核心业务的增长势能不再。学术界早就有研究结论,大部分的并购,最终其实都是失败的。因此,往往有追求的公司,都会优先考虑内生增长来做大公司的规模。这个话题不详细谈,展开可以扯的东西有点多。

3

交易主体:量子云

量子云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唬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它是个啥高科技公司。但其实就是搞公众号的新媒体公司。

根据瀚叶股份披露的交易预案,量子云成立于2014年,目前115名员工。公司旗下运营了981个公众号,覆盖总共2.4亿用户(不去重)。其中粉丝量超过100万的号有86个,其他的都可以忽略。详细见图:

卖了38亿!这家做公众号的公司,95%的员工不到30岁!

从披露文件可以看出,量子云运营的公众号矩阵里,最大的一个是卡娃微卡,拥有超过1500万的粉丝。这个号是干嘛的呢,我去搜索来关注了一下,简单来说,就是「妇女之友」,发的内容都是些妇女话题,感受一下最近一周的头条文章的标题:

6位年均80岁的银发闺蜜同游公园,走T台,穿时装,气质太美,吸引无数人回头!

你见过老公哭吗?网友们的经历让人泪崩……

头胎才14个月就被逼着生二胎:没分寸的婆婆,中国女人心中永远的痛

被小姐妹毁掉的中老年妇女

最新离婚大数据:中国女人,越来越敢离婚了

比丧偶更窒息的8种婚姻,早离早解脱

千万别小看一个女人,尤其当她还有了娃!

是不是妇女之友这个形容词绝对精准!看完这一串标题,同学们有啥体会和启发?是不是觉得在中国赚女人的钱最容易?当然!没看中国女人成就了马云爸爸四五千亿美金的阿里巴巴吗!

嗯,写完这篇文章,我要认真考虑开一个妇女之友版本的金融类公众号了。

概括来说,量子云公司做的事情并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商业模式可以说是「土得掉渣」。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

1)搞一堆妇女为主要用户的公众号,提供给他们消遣八卦娱乐的内容。

2)在这些公众号上卖广告。最近也在开始卖东西切入电商业务。

我知道,很多读我的号的同学,对这样的模式都是嗤之以鼻的。但我认为真正懂我的粉,不应该有这样的心态,道理你懂的。我一直强调,先看别人牛逼的地方,而不是先入为主地代入价值立场。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公司有多赚钱吧,这是它牛逼的最直接体现:

卖了38亿!这家做公众号的公司,95%的员工不到30岁!

过去两年,量子云的收入分别是1.3亿和2.3亿,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和1.5亿,利润率超过了65%!这个水平可以说是非常牛逼了,直接吊打一大堆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如果按照总体2.4亿的用户量估计,公司相当于一年从一个用户身上赚了1块钱。当然考虑到僵尸粉的存在,以5%的活跃度来看,相当于每个活跃用户为公司贡献了20块钱。

20块钱多吗?当然不多啊!随便一杯一点点奶茶都差不多这个价格好吗!所以说,在中国赚钱真的不难。你只需要三个步骤:

2)圈一大部分用户。

3)向每个(付费)用户收一小笔(他们可以忽略不计)的钱。

这样年入千万年入过亿都是指日可待的了!不信你看量子云,就是这么玩儿的。嗯,说到这里,我已经把行业里的秘密都告诉大家了。至于能不能靠这个发财,就随缘吧,你懂的。

4

关于交易的估值

如果按照量子云2017年的净利润来看,38亿的估值,相当于25倍左右的静态市盈率。按照盈利预测,相当于2018年预估净利润的14倍。

单看静态市盈率,这个作价是有点贵的,但是看动态市盈率,就觉得还好。毕竟在A股搞并购,都是需要业绩锁定承诺的,金主爸爸也不傻。

另外一个科普,通常在企业并购当中,如何估值有两大类方法:绝对法和相对法。前者主要是用现金流折现模型DCF来计算公司未来产生的现金流加总的价值。后者则是参考市场其他交易类似的价值来确定一个「倍数」,市盈率就是最常用的倍数。

并购的定价估值和大家平常在股市里买卖股票,给股票定价的逻辑是一样的。具体的方法有很多,但大的逻辑就是上面说的绝对相对两种方法。具体细节此处不展开,训练营的同学应该都非常熟悉。

5

很多同学看到这个交易会觉得,卧槽,原来公众号还可以这么赚钱!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辞职了冲进来搞一个公众号,几年后把它卖了实现财富自由走上人生巅峰啊!

不吹不黑,客观地说,新媒体的圈外人,对公众号的商业价值的确是远远低估的。

为什么公众号具有非常好的商业价值呢,主要有以下几个逻辑:

1)微信目前已经成为事实上的OS(操作系统),是最大的流量入口。

要知道互联网上永不过时的一个逻辑就是,哪里有人头,哪里就有钱赚。尽管目前头部公众号一条广告动不动就是几十万起,但相对于其他投放渠道,流量成本依然不算贵。

2)封闭的熟人社交场景让流量变得更加精准。

这一点是其他任何开放平台都无法比拟的,比如微博知乎抖音。一个简单的对比,在微博上一百万粉丝的商业价值,不及公众号10万粉丝的大,因为后者更加精准。

3)一站式封闭平台更容易引发「消费冲动」。

无论是在微信生态里的一站式消费习惯满足了人们越来越懒的诉求,还是微信支付的深度绑定,都让很多人在公众号上看到一个东西,就直接下单支付了,他可能并不会再跳出微信跑去淘宝或者京东上花时间去对比。

那么,我说这些是不是鼓励你来搞公众号呢?显然不是。

我一直认为,搞一个公众号,如果是当做自己娱乐,记录一些思考,那就和之前的博客没有任何差别,你想怎么玩儿都可以。但如果你有野心和企图靠它来赚钱的话,那么其实就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创业。

所以你问我要不要搞公众号,如果是赚钱为目的,那就等于问,你是不是可以通过搞公众号来创业了。而适不适合创业,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绝非看到别人赚钱就能冲进去那么简单。

从大环境来说,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跟随整个互联网的周期一起消失了,目前无论是互联网整体还是微信公众平台,都进入了下半场。

下半场就是存量游戏,用户就那么多,只有靠创新,靠更优质的内容,靠更牛逼的运营,才能获取用户。过去那种随便搞搞就能涨粉的时代,已经远去了。

潮水退去,就是一个拼智力拼创新拼真本事的时代,微信公众号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