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青岛崂山,国家5A级景区,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也有“海上仙山”之名。

崂山是道家名山,《崂山道士》的传说,恐怕是崂山为许多人所知的原因之一。

崂山历史悠久。据地质学家考证,崂山花岗岩体从白垩纪开始形成。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崂山”曾有“劳山”、“不其山”、“鳌山”、“牢山”等名称。明清以后才广称“崂山”。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也有人如是评说崂山。可俺们崂山人从来没有这样自夸过。“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倒是俺们从小接受的训诫。

如今的崂山更是海纳百川,经济社会发展如东海蓬勃日出,令国人乃至世界为之瞩目。

崂山既为道家仙山,崂山人自然也多了几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度和“道法自然”的悠然洒脱。呵呵这是题外话题外话~书回正传~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图为崂山灵旗峰,又名仙台峰,系游客可登临的崂山最高峰。亭为摘星亭。

外地人来崂旅游,一般都是匆匆一瞥,很少有人深度游遍崂山。一来没有足够的时间,因为每一处景点上上下下差不多都要花费一天时间;二来大都没有那么好的体力,崂山之盛景在山巅,爬一座山就累趴,哪会再爬第二座;三来大家或许对崂山的景点分布并不那么清楚,好多旅游者就是根据旅行社建议,乘游览车沿海边转一圈、或者去一趟太清宫、登一下灵旗峰,就觉得游了崂山。

其实,崂山最惬意的游法,就是在山里找处民宿住下来,然后慢慢游。

且不说古今中外文人墨客总结提炼出的“崂山十二景”就足以令人神往(注:“崂山十二景”是指巨峰旭照、龙潭喷雨、明霞散绮、太清水月、海峤仙墩、那罗佛窟、云洞蟠松、 狮岭横云、华楼叠石、岩瀑潮音、蔚竹鸣泉。这些景致的确是山海间之大美,但好多可遇不可求,得看天时看机缘,所以建议您住下来慢慢游),哪怕就趴在那些依山而建、依窗就能观东海日出的民宿,观山赏月观海听涛,也足以让人流连忘返。而且一年四季,崂山风情各不相同。

如果趴腻了,你可以就近爬爬山,一出门不就是半山腰吗?可以再慢慢往上走走。也可以下山,乘上景区大巴(持崂山景区通票大巴车免费乘),去景区内一游。向南走,下行海边可至太清宫,拾级而登可至明霞洞。如果体力够,也可以垭口至太清宫小环线。期间也有索道(详细路线以后再介)。向北,你可以游一游华严寺景区,到那罗延窟区看看。

嗯?华严寺?那罗延窟?崂山不是道家名山吗?道家称“观”、“庵”,咋又来了“寺”?

有点奇怪吧? 我一开始也和大家一样有此疑问。

原来,崂山虽是中国的道教名山,但佛家的古刹名寺也有不少。您游太清的时候导游也许会给您讲到当年的佛道之争。

而佛家古刹名寺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座落于崂山返岭村一带的华严寺了,它也是崂山风景区内唯一一所寺庙。

经华严寺一路上行,就是崂山十二景之一的那罗延窟,因此一般游览路线都把这两处连在一起。

今天,咱们一起“云游”的正是华严寺——那罗延窟。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入口

路线建议

前面讲过,如果您就住青山至返岭村这一带民宿,您可以下山到路对面乘景区游览车。若住返岭村,您步行过来就可以。

如果您从山外来,那么有两条路线都可以到这里。

南线,您可以先公交或开车至大河东停车场(后面马上也会开通地铁),这儿就是景区入口,有游览车,购游览票后景区车免费乘。记住,一定要到“垭口”线入口乘车,别误到“巨峰”(崂顶)去。到垭口再换乘往华严寺走的公交或游览车。

一般建议从北线走,路近。11号地铁已经开通,到庙石站下。然后乘公交可到仰口停车场,再乘景区车至华严寺。

如果您开车来,则稍微麻烦些。除非已约好山里民宿或农家宴、或土特产卖家,到关口可电话确定后开车进去。否则,只能把车放停车场,然后乘景区车进去。

我们因为住崂山主城区,所以一般都是开车去。

华严游记

这次游玩在端午期间,随初中同学建的一个小登山群去的。几位同学有事,所以此行只有黎、我、松儿及其老公张(兼司机兼摄影师。我的游记里很多作品出自他手。业余,但常有精品)。他们这次还约了青岛蓝天义务救援队的一位小伙儿晓。晓经常参与崂山迷路游客的救援,堪称游崂好向导。见面才知竟是当年学生,虽未教过他,但也彼此熟悉。

晨7:00他们开车从家接上我,沿辽阳东路东行,至滨海大道(松岭路),然后一路向北,过仰口隧道,右拐东行,至仰口风景区。过关卡再行一段,就看到右手边华严寺景区指示牌。时间大约50分钟。

图为景区路边停车场。来得早车也比较少。下午下山时停车场几乎无空车位。看得出此处游人之多。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停车场

停车场上行百十米,就见一广场,有铜像立广场中央。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法显广场

这儿就是法显广场,纪念法显和尚西去东归崂山登陆而建。广场倚山面有法显取经故事的铜铸浮雕。之所以在这儿建纪念广场,据说依据《佛国记》“到长广郡牢山南岸...即乘小船入浦觅人”。

也是机缘巧合,前不久曾在《青岛日报》,读过青岛市著名学者、市教科所原主任翟广顺的一篇文章《高僧法显的西去东归》,还清楚记得说法显登陆地是崂山南岸栲栳岛一带。栲栳岛,位于崂山沙子口村东南1.5公里处,处登瀛湾与沙子口湾之间,是陡阡口山南伸入海中的小半岛。有潮海院(原名石佛寺 白佛寺)以及附近山上的晋代石刻为证。于是产生疑虑。下午回家立即查阅相关资料,原来的确争议颇多。不过更多趋向于栲栳岛。呵呵或许当初建雕像的决策者认为反正是崂山登陆,所以雕像座落哪儿都无妨?不过也着实有误导游人之嫌。

另,这广场如今已成停车场,车满为患。这是不是也是对法显大师的大不敬呢?唉,罢罢罢,功利当下,诺大一片空地嘛~

一抬头,但见高大的观音像在翠绿丛中微笑,背倚青山,神态肃穆祥和。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观音像。山间清溪摄

来到观音广场,还好这儿未被辟成停车场。观音面向大海,微微颔首,面带笑容,俯视众生,让人不由得心生敬仰。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观音广场。山间清溪手机随拍

继续沿石阶上行,就来到华严寺山门处---华藏世界

华藏世界,佛经中莲华藏世界的简称。佛曰:虚空有多大,华藏世界(华严世界)就有多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华藏世界门背面门额刻有“龙华胜缘”。胜缘,佛语原意“善缘”,在这儿题字,游人游览结束回返时就能看到这几个字,应是广结善缘之意吧?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华藏世界。山间清溪手机随摄

此时游人不多,道旁有竹林。上行之路颇幽静。加上凉风习习,倍觉神清气爽。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石阶拐弯处,见一石像,看上去很有历史感。可我绕四围一圈也没看到有关文字介绍。回家查阅资料才知这是普贤菩萨和六牙神象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普贤菩萨和六牙神象。山间清溪手机随拍

普贤菩萨,佛陀释迦牟尼的右胁侍。与佛陀,文殊菩萨合称华严三圣。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象征智慧,普贤象征真理。 文殊菩萨象征智、慧、证三德,普贤菩萨则显示理、定、行三德。

佛经载:“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好象。”白象是普贤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普贤的坐骑是六牙白象。六牙白象据说原为菩萨所化,表示威灵。民间有消灾祛病之说,所以石像被摩得光滑。

继续上行,见此别致院落。这就是著名的塔院慈沾塔就在此塔院中,是华严寺第一代住持僧慈沾墓塔。塔八角七级,青砖所建。原还有“松抱塔”胜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松枯。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塔院

慈沾塔旁还有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之墓。史料记载,善和,俗名于七,原是反清复明义士,躲避朝廷追杀逃到华严寺,幸得第一代主持慈沾大师用开水泼面,得以躲避清兵追查。剃度出家后,仍念念不忘反清复明,偶见丛中两只螳螂对攻,其招法变幻无常,由此得灵感,创出中华武术独家拳——螳螂拳,至今这套拳法仍在崂山地区流传。善和寿高113岁。临终前才道出其身世。谨遵以前外出旅游时游伴告诫,寺庙塔院等最好别拍照,所以未拍照。留待大家亲临现场观瞻~

继续前行,到此才知,我们所走的石阶路叫“华严路”。途中还有“观澜”石刻,想必此处可观海听涛之意。沿途还有“禅”、“烟岚高旷”、“东瀛晓色”、“无风海涛”、“莲池会海”等石刻,与道旁青松翠竹、奇山怪石交相辉映,尽述此处四时、早晚、阴晴等不同胜景。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沿路石刻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石刻

此处还有一个大大的“缘”字石刻。因是合影,这儿就不展示了。有千里来相会,儿时的玩伴、昔日同学虽说近在咫尺,但也各自奔忙不得见许多年。如今经常一同相约畅游山水间,这份纯挚情谊岂是一个缘字可以总括。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石刻“缘”

“缘”引我们入寺观瞻。呵呵迎接我们的首先是一只小狗,然后才是两尊石狮。此图也算拾趣吧。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华严寺入口

华严寺门首书华严寺三个大字。两边对联:瞻那罗延窟方悟此山真佛地,到华严世界当知吾法非虚空。细细品味颇有意味。过道正对的照壁上,是大肚弥勒佛的浮雕。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入门过道

援引一段资料:大肚弥勒佛又称大肚弥来佛。中国佛教寺院中的一尊大乘佛教的佛像,通常将其尊俸在寺庙的前殿。由于大肚弥勒佛像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反而形象化的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宗旨。因此深受信众尊重。男女老少都在见到佛像时,激发出轻松愉快的心情。在部分寺院都有这样的对联与弥勒佛像相伴“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启人深思,也为佛法庄严的寺庙带来宽愉气氛。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入口照壁

仍援引一段文字,与大家一起共识华严寺:华严寺为崂山景区内现存唯一佛寺。在明崇祯时(1628--1644)即墨人明代御史黄宗昌捐造,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在寺的西边山上,后毁于兵火。清初黄坦助慈沾禅师重建于今址。清初重建后,整体建筑宏伟典雅,为崂山古代建筑艺术之最,原为四进院落,有殿堂、僧寮、客房130余间,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

1931年青岛市代理市长沈鸿烈为华严庵赠匾,将其改名为华严寺,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青岛,流亡的青岛政府就设在这里,后经多次修缮,“文革”期间,华严寺受到严重破坏,现在的华严寺是1999年修葺的。

提起这位沈鸿烈市长,这儿需留一段。因为直到今天很多青岛人都感怀其对青岛的贡献。一是修通崂山景区道路,好多道路还在用。二是大力兴建学校。当时是五里一小学、十里一初中的布局从青岛市区一直建到崂山深处。学校都是统一的“门楼”,德式风格。教室都是四合院,有防雨连廊。我小学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初有一圈教室就是那时所建,反而比后新建校舍要结实得多。现在在崂山张村幼儿园内崂山最偏远的一处教学点——青山小学,还保留着当时学校的门楼。若有兴趣来游崂可一观。

那罗延窟

出了华严寺,见有指示牌,标示离那罗延窟1200米。

这么近?我们甚至有点嫌路程太短,商量一路向上再取道去白云洞。

结果最后发现,这所谓的距离应该是直线距离。山路绝对不会是区区1200米(后来回来的路上也遇到好多人奇怪咋走那么远也不到。甚至还有女士高跟鞋上来)。大家都误解了指示牌路程。我们的计步器最终显示一万多步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指示牌

绕过华严寺西门,沿路继续上行。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天气清爽,有风轻拂。早晨从家出发时雾蒙蒙,儿他爸还担心我们遇雨,叮嘱带伞。车一过仰口隧道却是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心也随之豁然开朗。而游览路上有青松绿树一路遮荫,甚至连太阳帽都多余。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道旁迎送,空气中弥漫着山野特有的芬芳,我想若是孩子们此刻到此一游,“沁人心脾、心旷神怡”等词儿,恐怕无需老师再过多讲解。

我们属游山派,非爬山跑山,所以走走歇歇拍拍聊聊。二十分钟左右,看到一方巨石在道边,这就是鱼鼓石(或许航拍像鱼鼓?)。


巨石左转,是几方大石搭成的“石门”,仅可通一人。穿过“石门”,才发现巨石另一面刻有“云穴”二字。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石门

云穴,意为高山上的深洞。可这里的深洞在哪呢?百思不得解。桥下仔细端详也未发现云穴。

但见有人在桥下泉眼汲水,以为那就是云穴所在。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回来后查阅有关资料,才知道原来是鱼鼓石上有一孔,直径、深度大约为20厘米和80厘米。用手叩击,石孔就会发出一种空洞的“嘭嘭”声,余音萦绕10余米。酷似道士敲击鱼鼓之声,名之为鱼鼓石。光绪年间青岛平度人王松翰游至此,闻鱼鼓石妙音如仙乐般,故易名“云穴”。可当时我绕巨石转了一圈也没发现啥呀,呵呵留有想头吧。

(之后再次游时,我们特意叩击了一下,果然)。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过石门后看鱼鼓石石刻

看到没?下图就是穿过那“石门”到桥上,在桥上回望来时路的情景。路在何方?那不起眼的小“石门”已经深隐不见。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桥上拍照留念。忽然发现身后背景,乃是崂山经典风景之一。崂山矿泉水商标就是取景此处。只是天旱无泉水从石上流下。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过了小桥离那罗延窟应该不远了吧?我们推测。1200米路程,应该早就到了呀。

还是观景吧。

路遇“小劈石”,呵呵是“劈石口”那块大石的微型版吧?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谁说走路不观景?既然游山,自应缓行遍览。

抬头看看这山,像啥?大家有的说像一巨蟒在吞噬啥,有的说像一头伏狮。您端详一下,像啥?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奇石随处可见

再看看这山,是否群佛聚首?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如群佛聚首

弥勒佛在卧?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此段山路陡峭,让人气喘吁吁。但如此走走歇歇逗逗趣,不觉也就到了那罗延窟山脚下。

晓和姐妹们快速赶上去,我和摄影师老张特意缓行,大声招呼他们到洞口抢拍镜头。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那罗延窟

那罗延窟,我也上来啦~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那罗延窟

那罗延窟,意为一朵开在九天云外的莲花。

“那罗延窟”在《华严经》里这样描绘:“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是菩萨聚居处。”

入口处有简介牌:那罗延窟位于那罗延山的北坡,是一处天然的花岗岩石洞,四面石壁光滑如削,地面平整如刮。石壁上方凸出一方薄石,形状极似佛龛。据说憨山大师曾在这修炼,意欲修佛塔。

最奇异的是洞的顶部有一浑圆而光滑的洞孔直通天空,天光由此投入洞中,使洞中分外明亮。传说,很久以前这个洞原没有孔,那罗延佛在此·洞·修·炼成佛后,凭着巨大的法·力将洞顶冲开升天而去。留下了上部通天的圆孔。实际上“那罗延窟”这个洞穴的形成,是在亿万年前的古冰川时期遗留下的产物。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那罗延窟

准备往上攀登。壁上有花垂下。爱花的姐妹们招呼我先别着急攀爬,回头留影~

照片上看不太陡,但实际直上直下。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这就是直上直下的石崖上手攀脚蹬的小圆洞。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我们的黎同学最勇敢。她站的那地方我刚刚爬了爬,太陡太滑,而且很高,我没敢再爬~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下面是窟里向外所看到的景致。 颇神奇吧?据此大家可以尽情想象一下,当年憨山大师和那罗延佛在此修行是怎样一种情形,又是怎样一种心情。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崂山华严寺——那罗延窟。窟内向外观望之景。

那罗延窟下来,我们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一路向上攀登到山梁处。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到达山梁时,有雾开始涌上山头,缭绕山间,如入仙境。

小视频录一段,及时发朋友圈。只是山上无网络信号没能及时发出。

图左边这石崖,就是那罗延窟顶另一端吧。

疫情过后,邀您来游崂(之三)——华严寺

此时已近中午,按照原计划需原路返回就近吃农家宴,所以也没带午餐。若早有准备,沿此路可以一直通往棋盘石。

后 记

人说近处无风景,我一度颇有同感。由是一有闲暇或外出时机,便迫不及待地背起行囊纵情于远方的名胜古迹与自然山水之间,哪怕只三两天,身心便会获得一种久污彻濯的清爽之感。而对于身边的风景——崂山,作为土生土长的崂山人自以为熟谙,就有了几分熟视无睹的漠然。虽然也常游景地,但大都匆匆一瞥,从未真正沉下心来去感受那份独特的山海情怀,也从未真正去聆听去领略那份特有的历史人文的厚重。不过自忖似乎也情有可原(呵呵自谅罢了),年轻时工作生活的奔忙,自然会让人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以为只有遥远的地方才会有真正的桃花源地,才能够品味“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的静美。诗和远方,曾是我心所向~

后来因工作关系,常会外出学习、工作、或迎接远方来客考察学习与交流。业务交流之余,不免会谈及崂山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以及历史人文等。我才惊觉,原来自己对崂山知之甚少甚至不触皮毛,连许多外地来客都不如。而他们对崂山的那份憧憬向往、以及对我们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由衷欣羡,使我愧疚之余顿悟:原来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近处,也是远方人心向的诗和远方!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于是我把目光,从远方收回身边,依然背起行囊,但这次是携着满满的感恩与知足,我要去悉心感受、去安享生活的每一份馈赠~之于崂山,我将一如儿时,无忧无虑、义无反顾地投入其如父般的山海情怀,去聆听、去领略、去感悟、去讴歌。崂山予我的,我将尽所能荐享于如我一样深爱崂山或心向往崂山的每一个人---无论远方还是身边~

疫情当下,且随我云游。疫情过后,邀您同游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