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廣場舞”——澄城洪拳鼓(組圖)


如今廣場舞已成為不少群眾休閒鍛鍊的方式,而早在秦朝時,澄城就已經有一種廣場舞——洪拳鼓。演員將鼓掛於胸前,雙手持鼓錘中間,同時擊鼓而舞。在表演過程中有節奏地敲打、變換舞步,形成了莊重、古樸、勇剽的舞姿特點。2007年6月,澄城洪拳鼓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古老的“廣場舞”——澄城洪拳鼓(組圖)


起源

秦漢時期為鼓舞鬥志擊鼓

洪拳鼓起源、發展於澄城縣城西北方向的劉家窪,這裡北依黃龍山,呈丘陵、溝壑,黃土臺塬地貌,目前分佈於劉家窪、霍家斜等村社。

洪拳鼓是流傳於澄城縣劉家窪一帶的民間鼓舞,據有關資料考證,劉家窪是秦漢時期北征匈奴的重要軍事基地,現存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秦漢宮殿遺址。據傳,秦漢時期,每當軍隊打了勝仗,將士們都要擊鼓而舞,以示慶賀,後來此鼓舞流傳於民間,併成為當地的一個重要的民俗活動。

洪拳鼓省級傳承人劉孝弟介紹,據老一輩人說,當年金兀朮揮兵南下時,駐紮在澄城縣的一些村莊操練兵馬,每次操練都以鼓舞儀仗開場,來鼓舞將士的鬥志,當地的一些老百姓被拉去打仗,沒有戰死沙場的人還鄉,將這些鼓舞帶回家鄉,並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當地百姓不斷髮展,才逐漸演變為今天所看到的帶有民俗性質的表演形式。

在劉家窪當地還有一種說法:洪拳鼓是當地村民為紀念漢武帝劉徹發起的一種祭祀活動,因此又被稱為“神社鼓”。

劉家窪一帶曾是漢武帝劉徹北征匈奴時路過的地方,後來武帝常來此處狩獵,至今有一處稱“武帝川”的地方,傳說是武帝射獵箭落之處。據清咸豐元年(1851年)《澄縣誌·祠祀》載:“漢武帝廟一在武帝山,一在朔槍泉上。”漢武帝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在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良甫河村修建了武帝廟。至今,廟內仍存有金代所鑄造的醮盆一件,據醮盆銘文可知金時武帝廟的香火仍很興盛。

幾千年來,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至二十五,當地舉行武帝廟會,廟會有“迎神”、“送神”等隆重的慶典儀式和聲勢浩大的“一條龍”傳統社火表演。社火表演由龍頭、龍身、龍尾三大部分組成。龍頭多為儀仗隊,兩邊有人高撐著一對大紅燈籠,稱龍眼。隨後有“肅穆”、“迴避”的對牌和兩面三角形的杏黃旗,俗稱龍角。隨後是鑼鼓車稱為龍脖。洪拳鼓以三路縱隊稱為龍身,右側為鼓手、鐃手,左側站鑼手;中間由一路手持花杆的撓杆隊組成龍脊。龍尾則由小蹺、高蹺、芯子、故事車、鑼鼓車壓陣。龍身是整個社火隊的主體,所以,洪拳鼓的表演也是整個武帝廟會的主要表演活動,因此是整個祭祀活動的重中之重。


古老的“廣場舞”——澄城洪拳鼓(組圖)


道具

表演過程中無其他伴奏的樂器

洪拳鼓在表演過程中沒有其他樂器伴奏,全部憑藉舞者自身所攜的鼓、鐃、鑼在邊舞邊擊的表演中烘托氣氛。表演時由一個鼓手、一個鐃手、兩個鑼手和一個繞杆手五人組成一組,一般少則有八組參加,多則達十二組,同在兩個舞紅棍者指揮下表演,全隊四十二或六十二人的男子群舞,規模宏大。

舞蹈者身穿傳統武士的校尉服,頭扎英雄巾,扎大帶、戴披肩;鼓手身背靠旗,扮成古代武將模樣,顯得威風凜凜。全舞包括三個段落、即行進表演的“擺道鼓”,場地表演的“七槌鼓”和“落場鼓”。“七槌鼓”是全舞的核心舞段,隊形變化嚴謹,動作粗獷質樸,節奏穩重明朗,氣氛莊嚴肅穆。

鼓手將戰鼓掛於胸前,雙手各握鼓槌的中部,槌的兩頭皆可輪翻擊鼓,邊擊邊舞,有節奏的按七槌、十一槌的鼓點而變換動作,在單跳、對打、交叉與渾厚鏗鏘的鑼鼓聲中進行表演。其基本動作為“單槌輪擊”、“雙槌同擊”、“二人對擊”、“鼓鐃對舞”等。動作多拳術架式,如“白雲雙蓋頂”、“回頭望月”、“倒步雲頂”、“左右雲頂”、“拉弓步”,及大小“丁字步”等。韻律渾厚,風格古樸,頗似古代軍卒,習拳練舞一樣,藝術張力耐人尋味,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表演形式。

洪拳鼓因出自於古代軍營裡的一種士兵進行操練的鼓舞形式,它也就帶有威武剽悍的韻味,在今天的表演中仍能看到秦漢時期將士征戰的身影。


古老的“廣場舞”——澄城洪拳鼓(組圖)


舞美

藝人集武術與舞蹈為一體

洪拳鼓都是力度很強的大起大落的表演,表演者完全不受動作幅度大小的限制,以自己的激情、技藝的高低、功夫的深淺和按舞蹈的程式進行表演,表演者通過單跳、對打、交叉等幾個動作的組合,再現了古代軍營中操練士兵的生動場面,體現了洪拳鼓在藝術表演上所獨有的個性特點。

洪拳鼓在表演時民間藝人集武術與舞蹈為一體,有所謂剛柔並舉、功架不倒等講究,這種風格特點與長期習武練功相關,也與北方民族,敦厚、質樸、豪爽直率的性格關係密切。剛柔並舉融合在鼓、鐃手的動作裡,整個舞蹈中雙臂的擺動、屈伸及弓步、大、小丁字步等,都做到剛勁有力,剛柔相濟,使動作看起來有剛柔並舉、力貫其中之感。功架不倒指舞姿的沉穩、堅實。鼓手和鐃手在表演時,不僅動作健美、剽悍,而且一招一式中都透出虎虎生氣。

洪拳鼓是一種反映古代士兵操練場面的廣場性男子群舞,有著濃郁的地域特點,舞蹈動作古樸、粗獷、雄健,它的節奏嚴謹,氣勢磅礴,在漢族舞蹈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古老的“廣場舞”——澄城洪拳鼓(組圖)


傳承

洪拳鼓發展傳承缺少經費

劉孝弟表示,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傳統文化受到強大沖擊,民間文化、民俗活動、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再加上民間老藝人們相繼過世,掌握洪拳鼓表演技藝的人越來越少,傳統技藝瀕臨失傳。近年來,劉家窪附近的十幾個村子的老藝人們組織起來,每年的節日都進行表演,並向村裡的年輕人傳授洪拳鼓技藝,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了這項技藝。

“目前制約洪拳鼓發展的最大因素就是經費,嚴重缺少經費。”劉孝弟說,現在敲打洪拳鼓的人都是些愛好者,表演一場,藝人們也沒有經濟收入,沒有經費,嚴重影響洪拳鼓的發展。

澄城縣文化館副館長韋雅莉表示,目前洪拳鼓的省級傳承人有2位藝人,市級傳承人有3位,縣級傳承人有4位。每年春節和武帝廟會,藝人們都集中起來一起表演切磋、交流洪拳鼓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