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寒吃丹参,胜过吃补药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二十四节气——大寒吃丹参,胜过吃补药

大寒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疾病呢?

1、感冒

2、呼吸系统疾病

3、胃肠道疾病

4、中风

5、心梗

二十四节气——大寒吃丹参,胜过吃补药

今年大寒时节正值春节的前几天、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许多人在过节时容易放松对血压血糖的监测、饮食不节、劳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家里的老年朋友。

大寒时最关注的疾病

1、中风

  据资料报道,约70%中风患者多在冬季发病,故被专家称为“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为什么冬季好发生中风呢?这是因为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中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故在寒冬季节要切实做好中风的预防工作。

防中风首先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原发病的治疗,其次是注意及时发现先兆症状,如突发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遇此症状应速送医院诊疗。

2、心梗

  寒冬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在寒冬季节要加强户外体育锻炼,重视防寒保暖,室温最好控制在15 ℃~18℃,以防寒邪侵袭,诱发新病。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丹参——改善心脑血管

丹参,为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和根茎。产于江苏、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采挖,洗净,晒干。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丹参是一味常用中药,别名红根、紫丹参、血参根等,这是因其药用的根部呈紫红色之故。

二十四节气——大寒吃丹参,胜过吃补药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主治】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关于丹参历代医书的记载

《纲目》:丹参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吴普本草》:丹参治心腹痛。

《别录》:丹参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特别关注:丹参为活血化瘀要药、广泛治疗各种淤血证。前人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从活血化瘀的角度来说作用相似。

丹参的现代药理研究和应用

二十四节气——大寒吃丹参,胜过吃补药

丹参——改善心脑血管

1、活血、改善心脑供血

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缩短红细胞及血色素的恢复期,使网织细胞增多,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


2、预防血栓

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3、降血脂

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

4、护肝

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另外,对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5、抗肿瘤

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

二十四节气——大寒吃丹参,胜过吃补药

服用丹参的好处

1、改善心脑供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2、 防治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

3、 防治脂肪肝、酒精肝;

4、 淡斑祛斑,活血美颜;

5、活血调经;

6、活血通脉,对骨关节病的调理作用;

7、清心除烦,用于睡眠质量差者。

丹参的药用及食用方法

1、丹参猪肝汤

材料:油菜2颗,丹参10克,猪肝250克,姜末、盐少许。

做法:油菜洗净,猪肝洗净切片,加姜末搅拌均匀,去腥;锅加水,放丹参,煮沸后放猪肝,然后改小火熬15分钟,等到猪肝快熟的时候,放入油菜,加盐调味,再煮片刻即可。

功效:养肝明目,调经止痛,活血化瘀。

2、西洋参丹七饮

材料:丹参粉3克、西洋参粉3克、三七粉3克、枸杞10克。

用法:用开水100毫升冲泡枸杞10分钟,放入三种中药粉搅匀,顿服,每日一次。

功效:活血益气通脉。

注意:丹参妇女孕期及经期不能服用。


二十四节气——大寒吃丹参,胜过吃补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