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寶跟段譽都有好幾個老婆,這是不是金庸對楊過的一種精神彌補?你怎麼看?

蒼海飛燕1


金庸先生曾經說過,如果要讓他選一個自己小說中的人物去做,他願意去做段譽,因為段譽為人親和,做人不霸道,做事留餘地。誰知這樣一番話,在幾十年後竟一語成讖,金庸去世時,享年94歲,與歷史上真實的段譽,也就是大理國皇帝段和譽竟然同壽而終,段和譽也活到了94歲。

金庸與段譽僅僅只有壽數相同這一處巧合嗎?或者說金庸想做段譽,只是因為欣賞段譽的為人嗎?如果用心品讀金庸先生的作品,我們會發現,以金庸創作時間為序,隨著他寫作的經驗與技法日益提升,先生的境界也在不斷昇華,如同他筆下的那些江湖高手一樣,日臻化境——在第三次修訂,也是最後一次修訂版定稿後,標誌著金庸先生完全進入了“超我”的境界 ,萬物在他心中已無掛礙,沒有什麼事可以影響到老先生的幸福晚年——看開一個“情”字,擁抱真正的幸福。

而說到金庸先生的情,有一個人就是永遠繞不過去的,那就是金庸一生的夢中情人,夏夢。老先生為夏夢付出了太多,但一生卻求不得,這種相思之苦,纏繞著先生的大半生,直到晚年,他才看破一切,放下了執念。為證明此言不虛,我們可以拿出金庸作品中三位重要的主人公作對比,他們都是重情重義的角色,其中有一個就是段譽,另外兩個是楊過和韋小寶,可以說,這三大“金庸男神”正是金庸人生三重境界的縮影。因為這三個人都沒能邁過一個情字,而且公認的是,楊過的妻子小龍女,段譽在結局修改前的妻子王語嫣,都是以夏夢為原型設計的,在很多電視劇版本中,小龍女和王語嫣,也都經常會選擇一個女星扮演。

楊過是這三個角色當中,金庸創作出來最早的,可以說金庸用楊過對小龍女的愛,代替了自己對夏夢的情,而且二人最終歷經千辛萬苦,甚至是付出了“天殘地缺”的代價,還是得到了幸福的結局,所以這正是文學作品的一大功能,藝術不僅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更要用幻想出來的幸福結局,彌補人生中的缺憾。金庸沒有楊過苦,但在他內心中,神鵰大俠更值得他羨慕。

韋小寶是金庸最後一部小說的主角,這個角色已經不再像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武俠小說主角了,可是不管韋小寶一生經歷如何,結果怎樣,他娶了七個老婆,足以讓無數讀者羨慕其“豔福”,但韋小寶真的幸福嗎?他最愛的是阿珂,也得到了阿珂,可是在阿珂內心中,韋小寶又是個什麼貨色?金庸當然不會自比韋小寶,可是韋小寶的多情,甚至可以說是濫情,正像是一個人一生複雜的情感往事一樣,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最愛的那個人,在你追求到手以後,也未必會真愛你。創作到了這個狀態的金庸,也許已經參悟到了,以他的財富地位和影響力,就算是他追求到了夏夢,兩個人是否真的幸福,誰又能說得準呢?金庸沒有答案,就像阿珂與韋小寶的結局沒有真正的答案一樣,我們只能說,那時的金庸雖然還是放不下夏夢,但在他的潛意識中也會承認,夏夢未必是合適她的理想伴侶。

其實這種感情境界,在金庸創作《鹿鼎記》之前的《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中,已經逐漸覺醒了。在沒有修訂以前,段譽得到了王語嫣,其實那種心理狀態,與韋小寶得到阿珂相似;令狐沖雖然沒能得到小師妹,但是他也找到了真愛的任盈盈。總之,在金庸年輕時,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要麼就是強扭來自己愛的“瓜”,甜不甜無所謂,只要如願就好;要麼就是明白了,曾經以為最愛的女人,其實並非是真愛,最後還能找到真愛——不管怎麼愛,男主角一定是心中沒有遺憾的。

可是,在金庸第三次修訂作品時,做出了一個巨大的改變,那就是段譽最終和王語嫣沒能在一起,王語嫣依舊不離不棄地追隨在慕容復身邊。甚至可以說,這處改動,是金庸第三次修訂小說中,最大的也是最有意義的改變。因為第三次修訂結束後,金庸先生已經八十餘歲了,段譽和王語嫣不再勉強在一起,男主角終於得到了最真實的婚姻,依舊可以幸福,正是段譽的這種完全不同的結局,證明了金庸也終於徹底地邁過了“情”這道坎。老先生已經釋然了,解脫了,幸福了。

最終,金庸與夏夢,都是在10月30日那天逝世的——當我們放下壓力,不再對什麼苦苦追求的時候,也許幸福會給我們每個人一些補償吧。


我是青鳥


不是。

我認為要從人物身世、人物時代環境背景來分析和理解,如下:

第一,韋小寶之所以有好幾個老婆,他的出身環境是重要原因,而且《鹿鼎記》是偏歷史類的小說,武俠小說的痕跡不是很重了。

我們知道韋小寶出身揚州麗春院,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歷史上揚州是著名的銷金窟,揚州曲中舊院、揚州廋馬(古代的高級待客女人,如歷史留名的王修微就是)青史留名,而他母親又是個最低一級的賣身女人。

人都是環境影響的產物,韋小寶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不知其父,入目所見都是享受、放縱、揮霍等等,這樣的環境和成長條件,你怎麼能拿他和楊過的專一比呢?

韋小寶不這樣反而才不正常。

而且歷史類的小說,一夫一妻多妾制,反而才是符合史實的。

因為古代的大人物,你不娶妾,反而會被人詬病,何況堂堂韋爵爺呢?

第二,段譽從小在王府長大,雖然成長和生存環境與韋小寶天差地別,但是作為封建社會的貴族子弟,不難想象從小就受到男尊女卑、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影響,而且從小肯定就看到了王府的很多妃子,同圈子往來的長輩們有妻妾都很正常。

記得金庸似乎也承認過天龍八部受紅樓夢的影響,我們也可以看出段譽和賈寶玉有共同點,而賈寶玉雖然“弱水三千,獨飲一瓢”,但是開局五回他就要求襲人姐姐侍寢了……這在當時的社會反而才是合理的,段譽封木婉清、鍾靈等為妃無可厚非,關鍵是他和她們都有感情。

第三,神鵰的歷史味不如天龍、鹿鼎記濃厚,後兩本都沒少描寫廟堂,而神鵰則是江湖居多,所以楊過幾乎不受封建社會一夫一妻多妾的影響。

主要是楊過沒有這樣的成長條件,他雖然像韋小寶一樣,開局就落魄草根,但是他的三觀是有待慢慢成長和完善的,不像韋小寶從小就被麗春院的人群影響,三觀基本定型了。

而楊過從小接觸的也只是母親穆念慈等寥寥幾人,雖然性子無賴,但卻沒有接觸到什麼性子極度惡劣之人,再在郭靖、小龍女等影響下,性格就慢慢轉變。

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沒有什麼彌補之說。

如果說金庸非要彌補的話,張無忌猶猶豫豫的性格,不是更應該把趙敏周芷若小昭阿離全部收入後宮嗎?


我叫楊培川


作為一名網絡作者,我覺得可以以一個作者的角度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說補償肯定不對,因為雖然老爺子的作品都有些許聯繫,但作品本身依然是獨立的,談不上補償。

這種差別更多的原因在於金老本身。

作為小說巨匠,金老自然不會千篇一律,所以設定必然會推陳出新。

幾個主角愛情線的差異我覺得是和故事整體密不可分的,愛情是小說裡重要的元素,不僅是男女本就是主旋律,更因為這是展開劇情的需要。

雖然神鵰俠侶是更多人喜歡的作品,但不可否認的是就作品構思和內容而言,鹿鼎記和天龍八部更大,鹿鼎記對歷史的引入已經不僅侷限在江湖範圍了,更多的是朝堂,天龍八部更不用說,僅從名字便可窺見端倪。

而相比之下,神鵰俠侶就是一個純粹的武俠愛情故事,不然怎麼會命名為俠侶,我想老爺子當時也就是想寫個愛情故事,但沒想到成了他諸多作品中最出彩最為人喜歡的一部。

在神鵰裡,沒有那麼多的劇情需要開展,僅以小龍女師徒的境遇便足以寫完整個故事,自然不需要更多的女人來加戲,何況主旋律就是愛情,怎能讓主角濫情。

還有更關鍵的一點,就是女主角的刻畫,在鹿鼎記裡,每個女人各具特色,可以滿足男人各類喜好,也正因如此,其實每個女人給人的印象都不是特別深刻,而小龍女,固然沒有千般變化,但她的清純、貌美和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足以秒殺一切胭脂俗粉,任何人在龍姑娘面前都是相形見絀的,別人不會生出和她競爭的念頭,楊過也看不上其他庸脂俗粉,是以楊過今生今世只愛姑姑一人。



養個女兒叫洛神


精神彌補是指:對當事人的一種心理安慰。天龍時代與神鵰時代相差將近200餘年,段譽人老歸土的時候楊過還沒有出生,何談彌補!而韋小寶在楊過之後,時間間隔兩個朝代,那時候的楊過除了骨頭以外,都已化作塵土,又何談彌補!

段譽

天龍是金庸先生書中人物關係最複雜的一部,也是被認為在人物描述上最成功的一部。這部小說是以北宋時期的歷史背景為基礎創作而來。最後一次修訂版出來之前,段譽還單戀王語嫣一個,還是痴情種子一枚,可在最後一次修訂之後,王語嫣離去,段譽接受夢姑送來的5個美女作為侍妾,反差有點大,相對而言,我還是喜歡那個情痴多一點。

韋小寶

鹿鼎記是以清朝康熙年間被寫作背景,書中展現了真正的草根逆襲,他本是一個破皮無賴,好賭好色,對於他而言其實是被金庸先生美化的一個人,只寫了一面,而放棄了另一面的描述,如果在現實中碰到一個這樣的人,我想大家應該都會躲著走。不過話回來,這也可以看做是一部勵志的小說,男人的勵志小說,畢竟擁有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是很多男人都抱有的夢想。

楊過

神鵰俠侶顧名思義描寫的就是江湖情侶的一段佳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一句話道明瞭這部作品的主旨,它就是一片武俠情愛小說,一場轟轟烈烈的生死之戀。


而這種戀愛方式的第一要點就是必須是兩個人,一對一的,如果楊過多娶的話,整部書的味道就不一樣了。

結語

三部作品除了作者相同,沒有其他明確的關係,三個獨立的作品,盡是不相干,所以,無法去說韋小寶跟段譽都有好幾個老婆,是對楊過的一種精神彌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