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越來越覺得自卑,不知道該怎樣面對別人,怎麼辦?

豔子有聲


桃花迎著春天的陽光盛開

紅樸樸的粉臉掩不住笑容

我卻包裹著一層層厚厚的筍殼

象懼怕冰霜一樣躲避刺眼的陽光

面對五顏六色的世界

不知道如何適應

我自卑,我感到了內心的虛空

綠草迎著春天的和風起舞

用小手寫著對藍天的嚮往

我卻用酒精點燃內心的烈焰

把自己燒成了一塊沉甸甸的磚頭

把自己投向沼澤,我想喝水

吹幾個泡泡,讓你感覺不到我的驚恐

西水東流,我逆流西行

不是挑戰潮流,我很無奈

只有西天才有我要的真經

北風南下的時節,我逆風北上

不是不喜歡春天的溫暖

北方有我的白衣初戀

任驕陽揭開黑暗的面具

任行人投以嘲笑的目光

我的眼睛裡裝滿了經文

我的初戀溶化在我手中

我在黑暗的泥沼中伸出根鬚

我在融化的冰縫間冒出新芽


生死有多遠


這時候我感到自卑,出面怕見人,見了人怕和別人說話,即使說了一兩句話也隱約感覺人家在嘲笑我。其時的我慌慌不可終日,不知出路在那裡。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我走出來了,是啊,現在的社會只要有雙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到那不是一片籃天?只有自己活出精彩才是給某些人一個響亮的回答:我行!




梅子145529338


你好!朋友,說到自卑,不知道怎麼面對,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個人故事!看過你就會知道:

小時候,在我們那一代的年紀裡,我們家在村子裡家境是最落魄的,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那時我們住的是很老的木房子,一到下雨天到處漏水,用各種盆子包括水桶接水,只為不被雨水淋溼,很多玩得好的夥伴們他們的父母不讓孩子跟我玩,說是太寒霜了,不想讓孩子和我們接觸。有時去夥伴們家玩,也是受到冷嘲熱諷!在小小年紀年幼的心靈裡留下了灰色的陰影和不堪回首的自卑,每次都不敢面對別人,甚至都不敢面對自己,怎麼會這樣?無數次這樣問自己,想不清大人的世界怎麼那麼複雜?

這樣過著自卑一直到上學懂事了,每次別人一問你住在哪?心裡就會感到無地自容,想找個地洞鑽進去,每次等同學回家了,自己一個人才敢回家,生怕別人知道家境的簡陋和貧寒,其實是自卑不知道怎麼面對?

有一次放學,我以為同學都回去了,自己獨自一個人剛要往家走的時候,發現同學跟在後面,或許同學是好奇想知道我到底住在哪?當她知道我住在那木房子裡的時候,她驚訝地說了一句:哦!原來你住在這樣的地方,太可怕了!我要告訴其餘的同學,讓他們不要跟你玩!

從那以後同學都知道了,沒有一個人安慰你,同情你,幼小的心靈承受了沉重的打擊和痛苦,自卑感一直伴隨著自己不得安寧,像魔鬼一樣折磨著自己,都不敢抬頭面對身邊的一切,包括自己,怎麼如此不堪?

後來,我到了懵懂長大的年紀,再一次更加沉重的打擊和自卑折磨著我,那就是我的父親因為想要我們過上好日子,不想受別人冷眼,聽旁邊的人慫恿賭了一把輸了,欠了幾萬元的賭債,這個驚人的消息使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像冬天裡凍壞了的白菜,全然沒有一絲生機的氣息!家裡天天有人來,天天有人來鬧,更有甚者,有人拿刀來,其實是為了來要錢還債。

我清楚的記得有一天早晨,父親去遠方親戚家幹活去了,有幾個人一夥帶刀來要錢,由於家裡實在沒有那麼多,那些人動恕了,用刀把我母親捅了一下,幸好那刀是生鏽的,只是從我母親身邊擦過!村裡旁邊的人都是看著笑話,就像是看放映的電影,那時的我自卑的看著,流著眼淚,心裡痛得想死,也許活著都沒什麼意義了?眼睜睜的看著母親,卻束手無力!

最後還是要感謝母親大人的偉大,為了幫父親還欠下的賭債,起早貪黑比以前更加勞苦,一天工作不停,基本沒怎麼休息,父親也痛改前非,知道後悔當初的不應該,更加努力,馬不停歇的工作著,終於經過努力還清了債務!

再後來父母親做起了生意,天天的忙碌家境越來越好!

我永遠記得發生那件事時母親說過的一翻話:即使我們在怎麼落魄,母親一直都在你們身邊愛你們,不管在怎麼被別人瞧不起,自己要瞧得起自己,加油努力,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從那以後,我不再自卑,不再不敢面對,感恩我的母親,也感恩我的父親,更加要感恩生活中的所有磨難和打擊,那是成長的添加劑會使人越來越勇敢,會使人越來越堅強,會使人越來越自信!

朋友,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不要自卑,勇敢面對!加油!明天會更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情感之心靈翼


在生活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讓有的人總覺得處處不如別人,繼而使自己的心情常常低落,使自己變得自卑起來。

有的人皮膚黝黑,和皮膚白嫩的人在一起,渾身不自在;

有的人衣著樸素,和穿著光鮮的人在一起,覺得低人一等;

有的人學歷低,和高學歷的人一塊共事,畏首畏尾,沒有主見;

有的人身患殘疾,在眾目睽睽下滿腹酸楚。

有自卑感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上處處“察言觀色”,不敢越雷池一步,長此以往,自己的人生之路“步履維艱”。

其實,大家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有自己所擅長的一面。有些人之所以自卑,很大程度上沒有看到自己光輝的閃光點,只在意自己的弱點和短處。

我的朋友彭先生初中畢業,形象也不是那麼的“可人”,走上社會後逐漸滋生了自卑感,很長時間以來在人才市場兜兜轉轉。偶爾找到一份工作,也由於受到別人的冷落而一氣之下辭職不幹。

或許是從中受到的打擊太多,反而激起了彭先生的“鬥志”。幾年前,他辭職後上省城一家培訓學校學習磨具技術。由於潛心學習,刻苦努力,學到的磨具技術讓授課老師都禁不住豎起大拇指。最終,是學校的推薦下,彭先生進了廣州一家企業做技術工人。一年後,因為他精湛的磨具技術給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很快被提拔為技術主管,年薪達到了數十萬元。

如今,彭先生早已沒有了自卑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自信,渾身散發出一抹激情。

彭先生常常說,一個人如果有缺陷而不想法去改變,帶給自己的只有自卑和對前途的無助。而如果把缺陷當成一種激勵,自己擁有的一定是內心的強大!



大陶視界


乾貨提示!

學會之後,無論哪方面的自卑都會消除!

樓主這個問題,我之前也遇到過

不過學了心理學之後,就解決了

我綜合分析一下原因

還有訓練方法都教給你。

一.自尊概述

自尊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那什麼能決定我們的自尊呢?

作者說,自尊和環境是間接關係,而時刻影響自尊的因素是:你的想法。

記得有部電視劇的女主,在她落魄時,有人問:“你憑什麼硬氣?”

她說,硬氣不是靠環境,而是靠心態。

心態決定想法。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部環境的弱勢時,他的想法將決定自尊的強弱。自尊提高了,生存環境才能得以改善。

二、病態的自我批評

每個人幾乎都會自我批評,但自尊不足的人往往對自己更惡毒而病態。這種病態批評矇蔽了人正常、理性的反思。他們放大自己的缺點,擊碎良好的自我感覺,否定自我價值,從而陷入自尊不足的惡循環。

1.自我批評的根源

為什麼會形成病態的自我批評?作者說,自我批評和不良自我感覺有直接關係。而決定人早期不良自我感覺的因素有五個。

①家長將品位、個人需求等與道德掛鉤的程度。比如孩子喜歡某種髮型被指為不良少年,成績不好被認為低分可恥。把個人品位和未完成的任務批為道德問題,會導致孩子自尊不足。

②家長混淆行為和實質的程度。如果孩子在街上亂竄,家長提出危險警告,他們的自尊不會受打擊。但如果直接評價為“壞孩子”,不僅是指責行為,也是人格攻擊。這讓孩子無法區分行為和本質,認為自己和自己的行為一樣差勁。家長若能仔細區分不當行為和本質的好壞,培養出的孩子會有較好的自我感覺。他們對自己的批評也會更加溫柔。

③家長禁止手勢的頻率。孩子因為某些行為挨批受罰,這類懲罰性事件就叫“禁止手勢”。禁止手勢的頻率將對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壞孩子”的批評反覆提及,就會被孩子內化。他們會真的認為自己的確不好。

④禁止手勢的一致性。當孩子做同一行為時,你的反應有時大發雷霆,有時置若罔聞,有時可以,有時不行。這樣前後不一致的反饋,會讓孩子不知所措,產生莫名的負罪感。

⑤禁止手勢源於家長情緒化的頻率。家長在憤怒或心情低落時,對孩子的批評威力巨大。他們把糟糕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和恐懼。即使長大後,那種自責情緒仍會影響和傷害他們。

2.解除批評者的武力

病態的自我批評每經歷一次,都會進一步損傷自我價值感。消除它的負面影響,包括三個步驟。

①揭穿其真實目的。自我批評的聲音,就像有一個批評者在批評自己。要想制服批評者,首先要揭穿他的真面目,分辨和暴露他真正的企圖。每當意識到他出現時,洞察他的目的。比如“你痛斥我,是想讓我懊惱”、“你拿我和別人對比,是為了贏並沾沾自喜”。

②頂嘴。向批評者頂嘴,讓他閉嘴。可以運用兩種方式。

詢問代價。當批評者出現時,想想你因他的攻擊付出的代價。比如“他讓我總認為自己不受歡迎”、“他使我焦慮,總是活在不安中”。

肯定價值。學會肯定自己,用積極的自我價值意識取代批評者的聲音。相信人的存在就是生命價值。每一個為生存而努力的人,都有相同的價值,它無關成就。正如作者所說,我們應該為充實生活努力,而非拼命證實自己。

③讓其失去用武之地。作者說,解除批評者武力的最佳方式是讓其失去用武之地。之所以有人深陷自我批評的泥淖,是因為它能滿足人的一些需求。只是這種滿足猶如飲鴆止渴。止渴只是暫時,而負面影響則是長期的。我們可以通過更健康、更有建設性的方式滿足需求,而非通過自我批評。下面列出三種方式:

感覺良好的需求。老方法是通過和別人的對比,批評督促自己達到高標準,進而獲得短暫的良好自我感覺。但我們更應該學會更客觀、準確地看待自己,並且真正接納自己。

端正行為的需求。老方法是靠批評者監督自己循規蹈矩,更健康的方法是:重新審視這些“準則”的清單和個人標準,判斷哪些真正適合自己。

有所成就的需求。老方法是靠批評者鞭策自己向前。而健康的方法是:首先要摒棄“做了什麼,就有什麼價值”的觀念;其次是學會評估自己的目標,然後確定目標,付諸行動,一步步實現。

上述滿足需求的健康做法,其具體的方法將在下面的內容中闡述。

三、準確的自我評價

自尊不足的人往往用一面扭曲的鏡子觀照自己。他們放大自身的缺點,縮小優點,最終產生強烈的自卑感。

準確地評價自己,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我們需要寫一張自我認知詳細列表。具體步驟如下:

①列出你對自己的看法,包括外表、個性、人際關係、處事能力、學習或工作表現等。

②在你認為是缺點的項目前標“-”,優勢前標“+”。

③把“-”的部分和“+”的部分,分為兩列羅列出來。

④開始修改羅列出的缺點,要遵循四個原則。

不要使用貶義詞。比如“齙牙”改為“前突的上前牙”、“打電話時笨嘴拙舌”改為“看不到對方的表情,感到心慌,有點緊張”。

使用正確語言。用事實說話,不要誇張。比如“大粗腿”改為實際尺寸、“桌上亂七八糟”改為“有三支筆、兩本書沒收拾”。

使用具體而非籠統的語言。刪除“每次”“總是”“從不”這樣的詞,把它們改為具體的情況。比如“丟三落四”改為“偶爾找不到鑰匙”。

找出例外情況或相應優點。比如被批評“不堅持己見”,但優點是“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

⑤修改後的缺點將和羅列的優點形成全新的自我描述。我們可以通過每天閱讀它學會更寬容、更正確地認識自己。

此外,要學會讚美自己的優點。它有三種方法。

日常肯定。把幾句優點綜合成一個肯定句,每天時不時地重複它。比如“我熱情、友好、隨和。”

提醒標識。把優點寫成卡片,把它貼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比如門上、冰箱、衣櫃,或者放在包裡、辦公室抽屜。讓自己時時看到它們,強化優點。

主動整合。把優點從文字轉換為場景回憶。每天選幾個優點,回想證明這些優點的例子,讓自己記起和相信這些優點確實為自己所有。

四、認知扭曲

認知扭曲是病態自我批評者的工具,它以扭曲的思維方式解讀現實,打擊人的自尊。

1.常見的9種認知扭曲

生活中常見的認知扭曲有9種。

①過度總結。根據單一事件總結出普遍規律。比如,一次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笨。

②貼統一標籤。不自覺地使用誣衊性的標籤描述自己,而不是準確地描述。比如“我一事無成”、“我呆頭呆腦”。

③過濾。選擇性地只關注負面,忽視正面。

④二元對立的思維。把事物進行絕對化分類,非黑即白,對自己的判斷也是非此即彼。比如,覺得自己不是好人就是壞人,不是成功就是失敗。

⑤自責。為所有的事自責,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

⑥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別人說的話、做的事都與己有關,同時喜歡和人對比。比如,朋友說無聊,你覺得他是抱怨你沉悶。

⑦讀心。沒有任何依據就揣測他人的心思。

⑧控制錯覺。要麼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要對所有人和事負責,要麼倍感無力。比如,一個人覺得自己得為母親的健康負責,為孩子的成績負責。當無力控制時,又認為自己軟弱無能。

⑨感情用事。受控於多變的情緒,認為事情和感覺到的一樣。

2.對抗扭曲

對抗認知扭曲,要時刻對自己的想法保持警覺,同時堅持分析想法以識別扭曲思維。可以運用三欄式方法征服認知扭曲。

在一張紙上分出三欄。

第一欄:自我陳述。寫下自我批評者針對當下的情況說的話。比如“我總是笨嘴拙舌。”

第二欄:扭曲想法。識別自我陳述是哪一種扭曲。比如“我總是笨嘴拙舌。”屬於過度總結。

第三欄:反駁語句。寫出對每一個自我陳述的反駁語句。比如針對“我總是笨嘴拙舌。”可以反駁:“胡說!我也有口齒伶俐的時候。”

五、健康價值觀和病態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用來判斷事物的準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因此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反應。但它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

1.價值觀讓人產生“應該”的價值準則

價值觀讓人產生“應該”的價值準則。其中包括病態的“應該”。比如,“我應該瞭解一切”、“我應該內心強大,永不受傷”。這些“應該”會以兩種方式攻擊自尊。

①你的“應該”和價值準則可能不適合你。比如,“不顧一切奮進”的準則讓你的父親白手起家,但它可能讓你的生活失衡。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

②對行為和品位進行道德判斷和指責。作者說,這個過程從童年就開始了。比如父母說不聽話是壞孩子,弄髒衣服是沒責任心,甚至將喜歡的髮型都與道德掛鉤。這些強加的“應該”讓孩子認為:要麼遵循父母制定的行為規範,要麼做一個一無是處的壞孩子。

如何擺脫“應該”的束縛?

當意識到某個“應該”正損耗你的自尊時,必須將它剔除。在“應該”向你發起攻擊時,可以嘗試準備“口頭禪”的方法回擊它。比如,這個“應該”是:你應該時刻穿得端莊。口頭禪可以設定為:我知道應該注重穿著,但休閒時,我更喜歡T恤,讓人更舒服。

反覆使用你設定的口頭禪,直到自我批評者徹底閉嘴,默默離開。

2.健康價值觀的四個判斷標準

判斷價值觀、自己的“應該”是否健康,可參考四個原則。

①靈活可變。病態的準則一成不變,僵化死板,而靈活的準則允許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②內化於心,而非從外界攝入。你的準則應該是經過自己認真思索、真心接納的。它不是生搬硬套自他人的價值準則。

③符合實際。它意味著你的價值準則是經過分析後得出的結論。切合實際的準則會促進積極結果的產生。比如,“婚姻應該天長地久”的準則不符合實際。因為它不以結果為依據,而是死守“長久”。這“長久”也許是一段比離婚還痛苦的婚姻。

④提高生活質量。健康的價值準則不會令你畏首畏尾,不會讓你不斷自我犧牲直至筋疲力盡。它會給你追尋情感、智力、消遣等需求的靈活性。它會提高你的生活質量,而不是束縛你。

六、回應他人的批評

對自尊不足的人而言,他人的批評讓你沮喪,喚醒你內心病態的自我批評,從而進一步侵蝕自尊。另外,他人的批評是根據他人的經驗和主觀作出的評價。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對這些批評作出有效的回應。

1.三種回應批評的無效方式

要想有效地回應批評,先要知道什麼是無效的回應方式。它包括以下三種:

①咄咄逼人型。這是指對批評進行反擊。比如,有人調侃你的體重,你用他的血壓反攻。有人說:“你這個做得不漂亮。”你回應:“你也好不到哪裡去。”

②被動承受型。它是指一遇到批評就表示認同、道歉或投降。比如,妻子抱怨丈夫太胖,他馬上迎合承認自己快成豬了。

③被動承受-咄咄逼人複合型。這是上述兩種回應方式的綜合方式。在被批評的當下,當事人被動道歉或答應改正。但之後卻沒有改變,或是進行其他的攻擊行為。

2.三種回應批評的有效方式

瞭解了回應批評的無效方式,我們要學會有效的回應方式。它包括以下三種:

①承認。當批評的內容準確無誤時,只需認同批評者的觀點即可。比如回應,“是的,你說得對。”這能馬上終止對方的批評。

②含糊。這個方法適用於回應非建設性和不準確的批評。它是對批評者表示象徵性的同意,包括三種技巧。

部分同意。只同意批評的部分內容。比如被批評:“你太不靠譜了,竟然忘記了接孩子!”可以回應:“上週孩子體育課結束時,我的確忘了接他們。”

同意可能性。這意味著在同意批評時會說:“你可能是對的”。

同意原則。承認批評者的邏輯,使用“如果……那麼……”的模式。比如被批評:“你的方法錯了。這樣會讓事情越來越糟。”可以回應:“是的,如果方法不對,事情會越來越糟。”

③探究。無法確定對方批評的真實目的時,可以通過提問探究他的意圖。探究的關鍵詞包括“具體來講”“比如”“究竟”等。比如提問:“我不是很明白,是否可以具體一點或者舉個例子?”

七、設定目標和計劃

作者說,強大的自尊取決於兩件事。一,學會正確地看待自己;二,實踐的能力,認清自己的所需,然後用行動去創造自己的生活。這一節將幫助你找到目標,設定行動計劃。

①你想要什麼。制定目標的第一步是探尋自己的內心所需,然後把它們羅列出來。比如,人際方面是多些時間和家人相處;物質方面是購房;心理成長方面是控制情緒,鍛鍊毅力。

根據列出的清單,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列出相應的答案。

什麼讓你不滿意或不順心?

你渴望什麼?

你的夢想是什麼?

你的小確幸是什麼?

②選擇奮鬥目標。根據上述四個問題的答案清單,對它們進行篩選和評估。

首先從中分別篩選出四個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即期目標。然後對這12個目標進行評估。評估方法如下:

用1~10為你對目標的渴望程度進行評級。1表示對它沒興趣,10表示願意全情投入。

用1~5對每個目標的潛在成本進行評級。成本包括時間、努力、金錢或壓力。1表示成本最低,5表示最高。

用1~5為每個目標的阻礙因素進行評級。比如需要特殊培訓、心理恐慌、他人的反對。1表示阻力最小,5表示障礙重重。

最後,總體評級=渴望程度的評級-(成本評級+阻礙評級)。如果總體評級為負數,則意味著目標很難實現;如果是正數,數字越大,目標實現的概率越高。

作者說,無論何時,都應該為至少一個長期、中期和即期目標同時奮鬥。

③把目標具體化。評估完成後,在長期、中期和即期目標中各圈出一個,開始著手行動。行動前,要明確目標內容、時間、地點和任務,同時細化目標的實現步驟,按步驟一步步完成。

此外,完成目標時可能會遇到六種阻礙,我們需要警惕並規避它們。

不周全的計劃。沒把大目標細化、具體到每一步。

不充足的知識。缺乏展開行動的必要信息,就像隨便跳上一輛地鐵,卻指望它能到達你要的地點。

不恰當的時間管理。這會招致滿盤皆輸的結果。所以在制定理性目標,細化到每一步的同時,要合理地分配時間,清楚當下該做什麼。

不現實的目標。如同井中撈月,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註定會失敗。

對失敗的恐懼。自信不足的人,對失敗的恐懼將成為他們實現目標的攔路虎。

對成功的恐懼。害怕成功後將迎來更大的失敗。他們的座右銘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慘”。

結 語

自尊決定了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與這個世界的相處方式。

自尊不足的人,很難自信,也很難通透地對待人生。反之,恰到好處的自尊,讓我們擁有健康、積極的人生。而首先,我們得有勇氣改變,行動起來。

我是老哈,如果有什麼心理問題可以關注我哦!



老哈帶你聊心理


如果在與某人的互動中產生了自卑心理,在這個自卑反應產生的當下,我們其實會立刻產生排拒心理,不太願意掉轉頭來去體會它。有誰喜歡去體會自己是自卑的呢?

有一些人,當她感覺不舒服,或者自卑的時候,她可能會拿起電話跟她的閨蜜傾訴,由此“脫離”與自卑感的共處。我們靜下心來逐漸找到這些內在匱乏感的源頭在哪裡。如果自己去深挖感覺到痛苦可以找心理諮詢師一起探索這個源頭。它們可能來自童年,或是過去一些相似的經歷和習性,等等。洞穿這些潛意識底端深層的匱乏是什麼。

通過不揀擇、無懼而全觀的自我覺察,我們才能洞穿這些潛意識底端深層的匱乏,找回我們自由自在的人生。


ArtEileen


其實我想說關於自卑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那麼一點。關於容貌,高矮胖瘦,關於工作收入亦或者身份地位。自卑可能是你比不過別人一閃而過的念頭,也可能總是伴你左右。自卑其實是很影響我們向前發展的,沒有足夠的自信,怎麼能發揮自己的全部實力呢?

自卑的人總是很孤立,悲觀,拘謹,總是有擔心不完的事,活的很不開心。消極的思維模式讓我們沒了信心,做事擔驚受怕,生怕出錯,做事不能高效率完成,失去了進階的先機,所以我們必須一點點改變。

自卑說白了就是我們對自己的不自信,不認可,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既然你知道了自己的自卑心理,那就要大膽,意志堅定的去改變。

第一多於人相處,多交流。堅持大膽每天和別人多交流,但不要太多,循序漸進,會幽默更好,逗笑別人時,你也會有些許成就感,有益於提高自信。時間長了,你便習以為常放鬆下來了,與人交流也不會太拘謹。

第二遇事不慌,不退縮。別人行的,我未必不可以,努力過才知道。一旦成功你也會極大的提高做事的信心,以後才能做好更困難的事,有更大的成就。當然失敗更不能氣餒,妥協,要學會多問,多學。

第三學會自我鼓勵,不敏感多疑。空閒時可以多看看這類書籍,開闊視野,提高思想境界。學會自我暗示,多鼓勵自己。心理不要太敏感,總是認為別人在批評自己,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起談情


自卑確實讓人很難受,我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自卑的時候。我記得自己小時候有段時間就特別自卑,後來怎麼克服的,我也不記得了。

在我看來,你要解決自卑這個問題,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首先,不要去抗拒,抗拒自卑反而會給自己造成更大困擾。接納自己有自卑存在,其實就是改變的開始。

其次,嘗試慢慢突破,一次只前進一點點,比如不敢面對別人,下次就故意去面對,上次面對10秒就受不了,下次試試20秒,然後30、40......一路增加,很快就會產生免疫。

第三,要意識到其實自卑是一種動力,很多人的成功底層就是因為自卑,比如劉強東,甚至整個中國這個民族,之所以這幾十年高速發展,也是因為窮怕了,自卑反而成了非常強的動力。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學會駕馭自卑感產生的強大驅動力》,你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去看看,裡面也推薦了書籍,如果可以,最好買來讀讀,相信對你一定會有幫助。


一味心齋


俞敏洪說:我整整自卑了10年,自卑比狂妄更糟糕。

消除自卑感有的是辦法,大多數人是自己躺在自卑的標籤裡,將不合理的行為合理化

網上有的是改善自卑的方法,周邊人也都樂意給你建議;但是為什麼有好多人走不出這個怪圈呢?

很多人是自己給自己貼的標籤。活在這個標籤下,自己就會有許多理由,就會讓許多不合理的舉止變得合理化。其實真正想消除自卑,並不是找不到方法,而是自己缺乏勇氣去付諸行動。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就相當於給自己的自卑找了個合理的藉口,然後一邊深深自卑,一邊自我憐惜。

消除自卑深層次的辦法,首先是清理潛意識中的評價;甩掉包袱輕裝前行

從小被嚴格要求的人,容易形成自卑心理。當他們是小孩的時候,得到許多不滿的評價,於是這個聲音就深刻地停留在潛意識當中。長大之後,無論他怎麼努力,這個聲音一直縈繞在耳邊,稍有不如意這個聲音就會自動冒出來,一遍一遍批評自己。

長大之後,我們需要定期清理這些負面評價。讓自己不再活在他人的評價當中,才能真正地釋放自己,擺脫負能量。


從自卑到自信,首先需要跨越心理舒適區這道鴻溝,積累成就感

越是自卑,越是不敢嘗試;越少嘗試,就越窩囊。於是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讓自己整天縮在殼子裡,畫地為牢。

去做一件自己沒做過的事情,無論做得怎樣,只要去做了,就給自己一些獎勵。這樣能夠讓大腦一直保持在稍許壓力的狀態,同時通過自我獎勵調動大腦的內在獎勵系統。這樣堅持一段時間,這個自我激勵的閉環形成之後,就能一點一點走出自己的殼子裡。

有句老話,叫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一直給自己貼著“可憐”這個標籤,就相當於允許自己身上有很多不好的行為方式。所謂的“窮人思維”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若想改善自卑,意識方面是最根本的。只有過了自己內心這一關,才能逃離內心的牢籠。


我是悠悠,一名骨灰級的人才管理顧問,一個愛貓咪的職場引路人;歡迎關注我。


悠悠我思思思


首先要認清自己為何自卑,自卑的原因,自卑一般分三種情況:


一、內心深處缺愛和肯定:小時候身邊總是有一個不信任她、不誇讚她、或不足夠愛她的父母或權威。


因為從小養育自己的父母、權威給過自己致命的打擊或否定,這會給人們留下深深的心理陰影,即便日後已經獲取很大的成功,只要這個內心的陰影沒有消散,就總會有自卑的感覺。


中國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父母拿不存在的“別人家孩子”,來貶低和過度要求自己家孩子,這也是中國的大部分人都不夠自信的原因之一。


國內的教育底層基色就是:謙遜和貶低自己。好像驕傲和自信是多麼見不得人的事兒。

“考了90分也別驕傲,隔壁家誰誰誰比你優秀多了!”


“哎呀,你家孩子這次考試第一名,真厲害!”“哪裡哪裡,一般般,瞎貓碰到死耗子才考這麼好的。”


還有可能從小沒有受過足夠的愛,也會自卑。比如我的一個好朋友已經是南京大學的博士了,依然覺得自己非常一般非常普通,從未覺得自己有多優秀,就是因為她的父母從小重男輕女,以至於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不值得被愛,沒什麼值得自信的。


二、喜歡橫向跟他人相比:處處跟他人的優秀相比,期待自己是永遠完美、永遠是世界的中心。

比如北大的學生,他們考入北大之前,本是各自領域,各自省份的佼佼者,都是自信滿滿的。考入北大之後,身邊相比較對象突然變了,大家全是佼佼者,自然內心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發現自己其實很普通,很不優秀。


這個時候就是比較目標發生了變化而產生的自卑感,世界60多億人口,你偏偏要跟最優秀的人群相比,還想要自己是優秀人群中的最優秀,這種不可能實現的要求,也會讓自己陷入自卑感中。


三、縱向給自己要求過高:給自己設置過多、多高的目標,然後達到不了,陷入自卑感中。


比如很多人期望自己能寫作,會朗誦,口才好會銷售,相貌好人人愛……


然後因為目標過多,也不知如何努力,最終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中,覺得自己幹啥啥不行,差勁第一名。


根據這三種情況,看自己是屬於那種情況的自卑。


如果是第一種,內心缺乏關注和肯定。

這種情況的自卑,根植內心深處,來源原生家庭,最難祛除。你可以跟自己的內心深度對話,或者跟當年的權威對話,要求重新給自己一個公正評價。這幾種方法如果自己難以執行的話,最好的建議是找心理諮詢師,獲得內心的療愈和力量,逐漸祛除內心不相信自我的陰影感。


如果是第二種,身邊有一堆優秀的人,相比而言,自己暗淡遜色,日日相處下來,愈發自卑。


這種情況下,你首先需要正視這個現實,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是世界的中心。其次你應該轉換思維,慶幸自己身邊有一群這麼優秀的人,有這麼多優秀的資源可以學習和利用。


比如我,從小家是農村,後來經過努力考上大學,來到北京,進入大企業,身邊有各種名牌大學的同事,也有家庭從小環境優渥的同事,相比而言,我真的是要見識沒見識,要氣質沒氣質,要能力沒能力,要身材沒身材。


這個時候我怎麼辦?一味的自卑難受,只會讓自己顯得更卑微,這個時候我與其封閉自我,讓自己生活愈發難過,讓自己日益消沉難受,讓自己最終被優秀的人淘汰出局。


不如換一種思維,想一下,你現在感到特別自卑,是因為你到了更好的環境,見到了更好的人。這個時候:


一,你要為自己的人生的成長進步感到高興;


二,應該慶幸身邊有這麼多優秀的人,你可以再次提升自己,有諸多的學習資源;


三,你也可以悄悄學會利用這些資源,掌握優秀的人脈。要知道幹大事,並不需要自己多優秀,重要的是一群優秀的人和你一同做事。


換個思維,跟自己的過去比,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高興;學會跟優秀的人合作,而不是要與優秀的人為敵,讓他們成為自己可以利用資源。


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態度,你的人生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不要總想著不知道怎麼面對別人,每個人都在世界上忙著成長,忙著進步,忙著過上更好的生活。沒人有那麼多力氣關注你,特別是當你不優秀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只管悄悄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啦。


如果是第三種,給自己設置了諸多不合理的目標。


那麼就要明白,也是必須正視的一個現實是:人生短暫,時間有限,精力有限。你必須承認在短暫的生命裡,自己不可能樣樣全優;


與其自卑與焦慮,惶惶度日,最終什麼都沒幹好;


不如先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找出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然後定下心來,接下來的時光裡集中精力做好這件事;

定好目標後,按照計劃,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千萬不要著急,萬事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不要因為自己沒有一步登天,瞬間成功而自卑難受;正視自己,也正視現實。最後,等你最終做好完整的做好一件事,你大概率就能找到最事的成就感和自信感,這個時候可以試著擴展自己的其他方面能力,讓自己有更多的自信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