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成与恩师雪庐老人的师生情


孔德成与恩师雪庐老人的师生情


今年,是我国最后一位衍圣公,第一位奉侍官;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这位生于国难深重时代的孔子后裔,不屈服于倭寇的威逼利诱,坚持民族气节,无愧于先师孔子,无愧于圣人之后的称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先生与其师一段不同常人的师生情缘,令我们回肠荡气,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仅以此文纪念孔德成先生与恩师雪庐老人的一段佳话。

孔子故里曲阜城墙,被称为“万仞宫墙”,中国传统文化儒学的创造者四大圣贤之一孔子的府邸家庙就在曲阜城墙之内。曲阜城墙称为“万仞宫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发祥地---曲阜,也被称为“圣贤之地”两千多年来,孔子的后裔就在曲阜繁衍生息,儒学文化也在这里发扬光大。不但是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孔子后裔们继承发扬了儒学、儒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座标。

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先生的坎坷一生,是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他与恩师李炳南先生(雪庐老人)的事迹成为传承发扬儒学的典范。让我们回顾他们的人生轨迹,为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一份正能量。

孔德成先生是末代“衍圣公”,首位“奉祀官”。世人称为“小公爷”他曾三次严词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赴日讲学。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妄图劫持孔德成先生作为日本侵略中国的文化傀儡的阴谋。他有四位老师,王毓华先生、吕金山先生、庄陔蓝先生、雪庐老人(李炳南先生)。其中对孔德成先生影响最大的是雪庐老人。他是一位儒释融通的饱学之士。王毓华,吕金山先生是孔德成先生的启蒙老师。教授孔德成先生文化知识。雪庐老人在孔德成先生十八岁时来到孔府,穷其一生陪伴教育孔德成先生达五十年之久。把自己的一生心血奉献给孔府和孔德成先生。用实际行动捍卫,护持儒学和孔子后裔。

现将孔德成最得力的老师雪庐老人(李炳南先生)的感人事迹作一简介。雪庐老人姓李,讳“艳”字“炳南”,号“雪庐”(1891.1.16.---1986.4.13.)人称“雪庐老人”。祖籍山东济南南券门巷3号院。出身官宦世家,名门望族。祖父一生乐善好施,人称“李善人”受家庭影响,雪庐老人自幼聪明好学,是一位“儒佛融通”的饱学之士,在儒学,佛学方面有着很深厚地造诣。23岁时,以全校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山东政法学堂(山东大学的前身)”。

孔德成与恩师雪庐老人的师生情


说到“雪庐老人”,有必要介绍一下他的两位老师;梅光羲先生和庄陔蓝先生。还有挚友夏莲居先生。庄陔蓝先生曾任前清翰林院编修,后留学日本,专攻政法专业。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参加了同盟会,致力于推翻满清王朝的帝制的辛亥革命。回国后高举起反清大旗,进行反清斗争。山东省是全国第一个宣布山东独立,脱离清朝政府的省份。庄先生时任山东政法学堂(山东大学前身)校长,非常赏识这位高材生。梅光羲先生时任山东最高检察厅厅长,有着深厚的佛学造诣。在济南大明湖畔开办佛学讲座。梅先生委任雪庐老人为莒县监狱管理员。雪庐老人在莒县对犯人进行人性化、德化的管理改造,不用酷刑,改善监狱卫生环境,改善犯人生活条件,从思想上教育感化改造。效果显著。春节时雪庐老人破例给犯人放假三天,犯人不仅没有一个逃跑的,反而纷纷提前或按时归监。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惊人之举。

夏莲居先生祖籍山东郓城.其父曾在北洋水师任职,参加了甲午海战,击沉日舰,功勋卓著.民国时期任京津警备司令部司令。夏莲居先生精通佛学。在他27岁时,用了10年时间翻译出《世无量寿经》十二本。是当时的儒、佛融通的饱学之士;夏莲居先生在济南求学时,与雪卢老人相识,他们经常前去大明湖畔聆听梅先生的佛学讲座。结下深厚友谊.雪庐老人深受梅、庄、夏三位先生的影响、赏识。集佛学、儒德之大成,达到了“儒佛融通”的境界。当时是中国军阀混战期间,雪庐老人曾数次冒着危险,机智地解除军阀、土匪对莒县之围。庄陔蓝先生慧眼识珠,具有“伯乐”的眼光,认为雪庐老人可以胜任当孔德成先生之师,委托并举荐48岁的雪庐老人从济南去曲阜孔府,教授18岁的孔德成先生并任主任秘书。从此雪庐老人与孔德成先生结下了师生之缘达50年之久。

雪庐老人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培养教导孔德成的重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年12月26日济南被日军占领的前一天, 孔德成先生一家与雪庐老人一起,由当时兖州驻军第二十师师长孙桐萱将军亲自护送下,从曲阜至兖州火车站登车南迁,这时孔夫人面临临产。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冒着日机轰炸,与难民流一齐水路并进,日夜兼程,艰苦跋涉,于1938年1月4日才到达武汉。孔夫人产下一女孩取名“孔维鄂”。由雪庐老人协助策划、润色,孔德成先生在武汉发表了抗日宣言。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后经水路沿长江西进,到达战时的陪都重庆。一次,日军对重庆轰炸,孔德成一家被埋在废墟里,孔德成先生把全家从废墟中救出。抗战胜利后,雪庐老人於1946年陪着孔氏一家经上海过南京至兖州回到曲阜。1948年又随孔家去了台湾。到台湾后,雪庐老人与孔先生在大学做教育工作。雪庐老人看到台湾各处建有孔庙,唯独台中没有,就依照曲阜孔庙的样式,集资修建了规模宏伟的台中孔庙。雪庐老人一直尊称孔德成先生为“上公”,执臣子之礼。当时,国民党当局委任孔德成先生为“考试院院长”,孔德成先生征得雪庐老人同意后才上任,长年担任孔德成先生的“主任秘书”直到雪庐老人95岁高龄时才向孔德成先生跪递辞呈。孔德成先生跪接。孔德成先生对这位恩师的评价,从他献给雪庐老人的对联、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对雪庐老人的无限敬意。途经兖州时,庄陔蓝先生在少陵台题诗:我逊先生东郡乐,却赢天宝乱离哀;孔德成先生赠雪庐老人对联;上联:数万里流离备尝甘苦与君共 下联;五十年交谊多历艰难为我谋。孔德成先生为雪庐老人赠诗:“一次便知己,平生有几人?”

雪庐老人逝后孔德成敬献的挽联:上联:“道倡伦常道,心为菩提心”。雪庐老人的座右铭是:“读书岂为虚名误;报国应教俗念空”。

以下摘自《雪庐诗集•蜀道吟》开篇

征车行,征车何太急,齐楚三朝分眼中,未灭鹊华树,袖上忽飘黄鹤云。黄鹤之云向北飞,我心结在东海湄。来时好山千万迭,烟光晕紫凝夕晖。问车前进止何处?车后山川今弃去。寸寸国土寸寸金,当此如何不反顾。几欲呵车使倒行,眼前山色尽留住。君不见,庚子山 江南有赋留人间。心悲志哀辞危苦,读之使我雕朱颜。长乐老,安乐公。乌能与尔心肝同。 随时留自得,为乐永无穷。

从此诗中可以看出雪庐老人面对国土沦丧,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愤之情和对日寇的刻骨仇恨。这位儒释融通的国学大师,培育呵护了孔德成先生,孔德成先生自幼没有享受到家庭温暖,一出生就被从生母怀里夺走。父亲早亡。雪庐老人对他无微不至的照护与培养,伴随他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不离不弃,陪伴终生。替他挡风遮雨,精心栽培,给了他慈父般的父爱。

2002年8月7日,孔德成先生抱病亲切接见了赴台湾参访的以兖州市委书记李卫国同志为首的“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赴台访问团”,当见到家乡的亲人时,老人深情地说:“我也是兖州人,曲阜归兖州管啊,自明初鲁王就藩兖州,兖州从此升级为二行政单位成为兖州府,辖有四州二十三县,直至清末,曲阜一直受兖州管辖。老人回忆起少年往事,兖州的大烧饼有名,谈起了金口坝的历史,说起了坝口的小鱼汤。原定接见时间为20分钟,谈了一个小时还意犹未尽。完全没有陌生人之间的客套。就像一家人在一起啦家常。他愉快地与访问团的乡亲在大成殿前合影,并答应一定回乡看看。由于各种原因,孔德成先生始终没能再回到魂牵梦绕故乡曲阜,最后客死他乡,成了终生遗憾。

虽然他们已经早就离我们而去,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令我们回味、学习。给我们前进的力量。

(本书今收录孔德成先生一九五九年四十岁时书重修鲁监国墓一部分碑文,以纪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孔德成与恩师雪庐老人的师生情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8期,作者:鲁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