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藏血:养好肝血就是养命

《中医基础理论》第29讲:

上几节,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了“肝主疏泄”,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水液运行、促进脾胃消化、调畅情志、调节和促进生殖作用。今天我们谈一谈肝的另一个重要生理功能——肝藏血。


肝主藏血:养好肝血就是养命


“肝主藏血”

“肝藏血”,主要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

1.贮藏血液

人体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微化生。血液生成后,一部分被各脏腑组织器官直接利用,另一部分则流入肝脏贮藏起来。

2.调节血量

肝除藏有一定的血液外,还具有依据机体之需,调节循环血量作用:当机体处于安静休息,或睡眠状态时,机体所需血量减少,部分血液回流入肝,并贮藏起来;而当人体在工作,或剧烈活动时,机体所需血量增加,血液则由肝脏输送到经脉,以供全身各组织器官所需。《素问·五脏生成》亦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就是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见东西是由于血的作用,所以肝提供了血给眼睛“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意思是血脉只有到达脚上,人才能够行走,走路才有劲儿;“掌受血而能握”,就是血能走到手上,才能握起拳头,如果握不起来就跟血不足有关;“指受血而能摄”,血能到达手指尖,人才能完成各种很精细的动作。

唐代医家王冰注释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也?肝主血海故也。”“血海”之名,除指任脉中一穴位外,一般是指冲脉。《灵枢·海论》曰:“冲为血海”,强调冲脉气血充足对人体的重要性。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相反相成,共同维持肝的贮藏血液与调节血量的作用,故又有“肝主血海”之称。实际上,“冲为血海”的作用是通过肝的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作用而实现的。

3.防止出血

当人体活动量减少,血液量需求也相应减少时,一部分血液又流回肝脏,由肝来贮藏,这样就防止了某些局部血液过多而导致的出血。

我们在学习肝脏的时候一定要联系脾脏,因为脾主统血,可以防止出血。肝藏血也可以防止出血,在五脏中防止出血的两个脏一个是肝,另一个是脾。区别在于脾不统血的出血主要表现为下部出血、时间长、颜色浅淡,伴有气虚证和消化系统表现,如倦怠乏力、食少、口淡等脾气虚下陷证候。而肝不藏血主要变现为上部出血,颜色鲜红,病程较短,伴有肝火上炎和肝系统病症表现,如目赤、易怒、胁肋胀痛等肝火上炎证候。


“肝的病理表现”

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肝血亏虚,另一个是阴不制阳。

1.肝血亏虚

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只有得到了肝血的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肝在体合筋,筋指的就是人的肌腱,中医里把它叫做经脉。肝主藏血,肝的血养着筋,筋是柔软的。当肝血亏虚的时候,就会出现血不荣筋,可见筋脉拘急、麻木、屈伸不利甚至抽搐。“麻”这个症状,中医认为常常和血虚有关。夜间睡觉的时候,上肢、手指出现发麻,并且发麻的胳膊在睡觉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任何压迫,这种情况常常是颈椎病导致的。上肢、手指夜间发麻,是颈椎病的早期症状。为什么上肢、手指白天不发麻而晚上发麻呢?因为晚上运动减小了,血液循环迟滞了。而从中医角度讲,血属于阴,晚上也属于阴,由阴导致的疾病,晚上一般会加重。出现这些问题,西医叫颈椎病,中医叫血不荣筋,有可能是肝血亏虚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供血的通道有障碍,也叫血不荣筋。

肝开窍于目,双眼受到血的给养才能视物。《黄帝内经》的“五劳所伤”中有一伤:“久视伤血”。这里的“血”,指的就是肝血。如果用眼过度,尤其是现代社会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就会损伤肝之精血,使肝血亏虚,双目则得不到应有的营养供给,从而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不清、眩晕等不适。另外,长期久坐用眼,除双目供血不足外,颈椎、腰椎也会产生劳损,总得不到缓解,也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这种情况下,出现双眼疲劳、视力下降,甚至面色萎黄,头晕眼花的症状,也就不奇怪了。

中医学认为,“爪为筋之余”,“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是体内的筋延伸到体外的部分。肝主筋,又能藏血,故肝脏与筋和指甲的关系都十分密切。从指甲的坚脆、厚薄、颜色枯萎或润泽等信号,可以读出体内肝血的盛衰秘密。健康人的指甲,一般因血液供应充分而呈桃红色,表面光滑圆润,厚薄适度,形状平滑光洁,无纵横沟纹,没有干扰斑。若肝血盛衰出现变化,往往会在指甲上有所表现。指甲根部的“月牙”,又称半月痕,也能反映机体的气血健康状况。身体健康者,半月痕大小适中,呈灰白色;若没有半月痕,多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半月痕过大也不好,易患高血压、甲亢等疾病。

当肝血不足,血海空虚时,还可见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2.阴不制阳

由于肝脏不但藏血又具有疏泄功能,故又称“肝体阴用阳”。肝只有贮藏一定量的血液(阴),才能化生涵养肝气(阳),为肝气疏泄提供物质保障,并防止肝阳过亢,从而维持肝脏气血阴阳的平衡。

当肝阴血亏耗,不能涵阳,则致肝阳上亢。肝阳上亢的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头重脚轻,步履不稳,心烦悸动,失眠多梦,性急易怒,舌质偏红。

肝阳上亢与肝火上炎皆有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头晕耳鸣等症状,但前者眩晕较重,甚者自觉天眩地转,两足飘浮,如踩棉花,同时伴有视物昏花,目涩胀痛等症;后者一般没有上述征象,而且其头痛较为剧烈,甚者犹如刀劈。再加上肝火上炎多呈急性病程,其来势汹汹,治疗得当往往随手可愈。肝阳上亢则为慢性经过,其病绵绵难以缓解。

肝为风木之脏,风性动摇,因此中医将眩晕欲仆、肢休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之状者概属于动风之证。这些动摇不定的征象,其实与肝在体主筋的功能相关。当肝阳亢逆无制而表现动风的证候,则肝阳化风,筋失濡养,遂有搐搦震颤拘挛等表现。

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记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