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一棵“小白菜”,攪動了整個大清政局

慈禧垂簾聽政的清末年,即同治、光緒之交,曾發生無數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最為轟動,統稱為清末四大奇案。四大奇案裡,論名氣之大,當屬楊月樓案;論情節之曲折,則屬太原奇案;論影響之深遠,自是刺馬案;但要說牽涉之廣、轟動之大,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首當其衝。

這四個案件以案情複雜、過程曲折、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引人入勝,引得人們百多年來津津樂道、回味無窮、猜測不已、感慨萬分。

就單以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來說,當時的主流紙媒

《申報》就差沒有把它寫成長篇連載紀實文學了。當時的江浙一帶,上至官場士林、下至街頭巷尾幾乎人人都在談論這一奇案。即便是到了時過境遷的當代,以此案為原型翻拍的影視劇都有好幾個版本。

清楚這個案件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楊乃武案的案情其實並不複雜,最後辨別案情的方法也特別簡單。在當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時代來說,這並不是讓人稱奇的冤案。可是這麼一件看似普通的冤案為什麼又能被稱為奇案呢?為什麼又能引起人們經久不衰的討論和思考呢?

究其根本,還是在於大眾對於政治複雜性的好奇,對於權謀陰謀性的客觀,對於正義美好性的期待。人們對於事物的看法不再侷限於事物的表面,對於故事的邏輯有了更全面、深刻、客觀的認識和思考。

這也正是筆者今天與大家再來探討這一奇案最重要的意義。

01、案情回顧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873年,餘杭的楊乃武高中舉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餘杭花。這原本應該楊乃武最人生得意的時刻了。但是中國的老子畢竟是老子,一句“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就為楊乃武的人生劇本寫好了註腳。

楊乃武不算是什麼富二代、官二代,但還是很幸運,也不算什麼窮屌絲。家有房產,腹有詩書,怎麼說也算得上是一個小資。小資的人總會有一點情懷和傲氣,這兩個特質最後把他牽入無窮無盡的苦難

出於情懷,他收留了無家可歸的葛品連夫婦。葛品連的老婆叫畢秀姑,因為平時喜歡上白衣,下著綠褲,所以被人戲稱“小白菜”。小白菜頗有姿色,而葛品連其貌不揚,總之中國傳統中的那種“郎才女貌”在他們身上得不到任何體現。人們常說:“只有對等的人才能相互欣賞”

,正是因為兩人的差距給了人們遐想的空間。後來,葛連品的猝死成為了悲劇的導火索。

出於傲氣,楊乃武時常以聲張正義的名義得罪了當時的餘杭知縣劉錫彤。日月昭昭之下,劉錫彤也不能一時之內就把楊乃武怎麼樣。但這禍根總是在無形中埋下的。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活在世俗中,難逃世俗難

葛連品死了,蝴蝶效應舨地引發“一個男房東與一個女租客的慘案”。坊間流傳,楊乃武與小白菜情難自禁,早有姦情。為免夜長夢多,於是下毒殺人。

餘杭知縣劉錫彤得此機會,自然不會放過。走過路過機會不能錯過。隨後,葛連品猝死的案件就被“順理成章”地辦成了“鐵證如山”的命案。

案子層層上傳,杭州知府陳魯、浙江按察使蒯賀蓀、浙江巡撫楊昌浚分別對此案產生過懷疑,但是官官相衛,最終還是維持原判。

痛苦的折磨是難以忍受的,生存的慾望卻是永遠強烈的。儘管楊乃武與小白菜都已屈打成招,但是楊乃武及其家人還是不甘心僅此屈服於命運的安排。

在這種情況下,楊乃武楊菊貞及楊乃武的夫人楊詹氏開始進京遞訴狀。刑部批文要求浙江巡撫重審,但是他們採取了拖延戰術,不聞不問,其目的就是降低關注度,如果楊乃武、小白菜死於獄中就更好了,案子也就結了。

楊家人不能坐以待斃,便二度進京。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最後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注意,在慈禧太后的干涉下,刑部開始對此案進行復審。

複審也沒有多複雜,就是保護證據、開館驗屍,結果就是葛品連並非死於中毒。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一石激起千層浪

於是“朝廷震怒”,“地方震驚”

。江浙一帶100多位涉案官員被處理,楊乃武、小白菜最終無罪釋放,但“葛畢氏因與楊乃武同桌共食、誦經讀詩,不守婦道,致招物議,杖八十;楊乃武與葛畢氏雖無通姦,但同食教經,不知避嫌,杖一百,被革舉人身份不予恢復”。楊乃武的前程就此中斷,回到老家後以養蠶為生,小白菜則削髮為尼,終生誦經禮佛,他們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從案情來看,這個案件確實稱不上有多麼的複雜。如果讓狄仁傑來審,甚至都不需要問:“元芳,你怎麼看?”,但恰恰是這樣一個案件,在清末的政壇上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02、案件蹊蹺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冤案背後離不開酷刑

一件“開棺驗屍”就可以解決的案件,最後卻如此曲折、如此持久,各位朋友們難道不會覺得很蹊蹺嗎?

不管是“瓜田李下”的緋聞也好,還是“官官相衛”的黑暗也罷,“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放在任何時代都不能算什麼奇聞。可事情最後卻發展成為一件震驚全國,甚至流傳至今的奇案,其背後的蹊蹺不得不耐人尋味。

我們再來梳理一下案件的審理進程和結果,隨之再羅列一下案件的蹊蹺之處。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飛來橫禍,欲辨無言

我們姑且把案件的起因和初審的結果歸結為“謠言的恐怖”和“官場的黑暗”,那麼隨著事態的每一步進展,我們都會發現很多細思極恐的東西:

1、按照清朝的法制,是一種二元制,通俗的講,就是皇權不下縣。一個縣令是沒有權力對“人命案”進行終判的。那麼隨著案情的的層層上報、判決的層層審批,為什麼在沒有最高權力的干預下,始終沒有人試圖揭開冤案的疑雲呢?

2、清朝是一個社會等級十分森嚴的朝代,“民告官、下犯上”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這種翻案的幾率是微乎其微的,成本是重而又重的。舉例說明,一個低級罪犯想要翻案,首先是要有人願意為你去刑部滾釘板,才能獲取受理案件的資格的。那麼,楊乃武的姐姐和妻子為什麼又能成功為其翻案呢?

3、慈禧在歷史上從來不是什麼容易大發善心的人,至少筆者就從不認為她被稱為“老佛爺”就有什麼菩薩心腸。那麼作為當時的最高統治者為什麼會對這麼一件不是很起眼的案件如此上心呢?

4、這麼一個普通冤案,前後懸而未決的時間長達三年之久,牽涉的人有民眾、士子、商人、政客、皇室。其背後又是哪些人在翻雲覆雨呢?他們的目的和邏輯何在呢?

5、最後案情水落石出了,無非是要給民眾一個說法,還天下一個公理。那麼為何會牽連到100多個江浙官員呢?

6、如果說“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只是純粹的是非之爭、黑白之論,那麼明明是受害者,也是無辜者的楊乃武和小白菜為什麼在沉冤得雪之時,也是萬劫不復之際呢?為什麼還會受到懲罰呢?

7、按照清朝律法,年過70的人是可以免於流放的,但為什麼70有餘的餘杭知縣劉錫彤會被慈禧代表的朝廷特殊對待,流放千里呢?

8、被革職的浙江巡撫楊昌浚,為什麼能在兩年後再次復出,協助左宗棠處理新疆事務,最終官至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呢?

如果徹底拋開上述這些蹊蹺的背後邏輯,那麼“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終究也不過是一件尋常不過的冤案了。所以,我們要真正地理解這個案件的離奇之處,就必須從這些

“事後的背景和邏輯”出發

03、案件背景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太平天國運動“死而不僵”

1873年,是一個是什麼年代?太平天國運動被平定沒有幾年,曾國藩剛剛去世,湘軍集團盤踞東南,慈禧獨掌乾坤卻內憂外患。

太平天國起於廣西,一路流竄至大清最富庶的江南之地,並佔據南京為都城。所謂“蘇湖熟天下足”,清朝的錢袋子沒了,自己又沒力量奪回來,曾國藩的湘軍順勢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短短几年的功夫,便攻克南京。

湘軍將領戰功在身,軍權在握。清朝政府容不下又動不了,所以對於當時的清廷來說,是剛趕走了狼,又來了虎,如坐針氈、如履薄冰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一邊是狼,一邊是虎

湘軍集團消滅了太平天國,但也順勢佔領了江浙一帶的富庶之地,並且漸成尾大不掉之勢。以慈禧為代表的朝廷不是沒有想辦法分化過這個龐然大物,比如把曾國藩從兩江總督調任直隸總督,比如逼迫湘軍裁軍,又比如之前的刺馬案……但是“兒子大了不由娘”,所有這些陰謀、陽謀在實力面前都徒勞無功,湘軍集團在東南一帶自成體系。

案中涉及到的浙江巡撫楊昌浚、杭州知府陳魯等便是湘軍團練出身。湘軍將領出任高官,在本質上已經引起了清廷的不滿和危機感。而江浙一帶世代書香,識途顯赫,卻被太平天國那幫“土匪”亂了陣腳,被湖南那幫“蠻子”雀佔鳩巢,心理或多或少也不會平衡。

地方失控於中央,這是任何朝代都不允許的。老巢被佔,也是任何一片土地都不能容忍的。因此,可以說,“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發生時期的的江浙一帶,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激盪。

04、案件邏輯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有時候事實往往是最荒謬的邏輯

任何一種邏輯都應該是有其相應的背景和基礎的。從上述的時代背景下,站在案件中各個人物的立場和角度去思考問題,或許很多錯綜複雜的關係會逐漸變得清晰一些,事情的因果也會變得明朗一些。

如果說楊乃武沒有得罪知縣劉錫彤,我想劉錫彤也沒有理由為了一個已經身死的葛品連去冤枉楊乃武。葛品連與劉錫彤無親無故無利益牽連,而好歹楊乃武還是一個身有功名的人。那麼楊乃武為什麼非要得罪劉錫彤呢?因為桀驁不馴?因為正直善良?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案發前,楊乃武曾經寫了一首詩諷刺浙江衙門:“大清雙王法,浙省兩撫臺”,這其中已經含有影射政治的味道了。筆者認為這還是與湘軍集團盤踞東南,引起了江浙本土的士族和官員發自內心的不滿有關。事實上,也只有這樣才能解釋案發後,江浙系的士子和官員為楊乃武四處通達、盡心竭力的緣由。

反過來,劉錫彤身為知縣為什麼非要致一個剛取得功名的士子於死地呢?除了為官者的黑暗面,或許還有湘軍集團和江浙集團政治上的相互擠壓吧。

按照這個邏輯,江浙集團以受害者的身份群策群力,出人的出人、出錢的出錢、出計的出計,最後這個案件幾經週轉,傳到了帝師翁同龢手裡,以至上達“聖聽”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機關算盡的慈禧太后

請原諒我不避諱人性的陰暗面,按照慈禧那樣政治權謀的老手,原本是顧不上這樣“芝麻綠豆”點大的事情的。但是仔細一想,卻又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政治機會。早些年在刺馬案中與曾國藩對招而處於下風,一直也沒有合適的機會扭轉局面,這個不起眼的案件或許是一個突破口。

是以慈禧一反常例地對此事無比地重視起來,不僅安排刑部親審此案,對於沿途的證人、證物保護也是精密到了極致。最後一錘定音,再來雷霆一擊。

事出反常必有妖,慈禧越是對此案格外重視,其政治上的企圖就越欲蓋彌彰。事實上,出身於湘軍集團的四川總督丁寶楨就極力反對為此案翻案,甚至不惜大鬧刑部:“如果此案被翻案了,誰還敢到地方去做官?”,遠在新疆打仗的左宗棠也上過摺子反對翻案。只是這些阻力遠遠不夠抵消慈禧“借題發揮”的決心。

05、案件本質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審案不是為了真相

歷史有時候顯得很殘忍,並不是因為它讓我們看不到真相,而是因為它讓我們不敢甚至不忍心往真相去想。所以人們習慣於依據事情的本身來作更多的演繹和猜測。

有人把“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翻案的成功歸結於“申報”等輿論壓力的功勞,有人把事情歸功於慈禧的良心發現,有人讚歎胡雪巖的俠義情懷,有人總結出“世間自有公理在”……我不反對,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筆者只想提幾個簡單而不合常理的問題:1、案件中為楊乃武四處奔走的人大有人在,但何嘗有人為小白菜鳴過冤?是因為楊乃武值得同情,而小白菜不值得同情?2、真相大白後,楊乃武與小白菜無罪釋放,遭受無妄之災的她們為何非但沒有得到補償和安撫,反而一個被剝奪功名,一個被逼遁入空門?3、這樣一個簡單刑事案件真的會牽涉到100多名官員嗎?其中有多少手腳需要這麼官員來相互配合和掩護?……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真相其實並不重要

如此諸類的疑點實在是太多,因為此案在本質上就是一場政治鬥爭,是非、正義、道德其實都是幌子,罪人、證人、官人都是工具。

如果《申報》真能左右時勢,那麼案件在第二次複審的地時候就應該水落石出了。如果江浙派的官員真能拯救楊乃武,那麼從案發到結案三年多,他們有足夠多的時間去改變結果。如果楊乃武的姐姐和妻子的鳴冤上訴真能引起朝廷的重視,那麼歷史以來又何來那麼多冤案?

當時,江浙籍官員夏同善在京城帶領楊乃武的姐姐遍叩所有浙江籍官員,在向步軍統領衙門、刑部、都察院投遞冤狀後,又託商於翁同龢,翁同龢恰好與曾國藩、左宗棠素有私怨,而作為帝師,其已有責協助朝廷集中權力。所以此事才能面陳兩宮太后,讓慈禧下諭旨重審。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怎麼審是政治的需要

慈禧的諭旨和浙江籍官員的遊說,成了楊乃武和他姐姐的護身符,同時也變相地向浙江的湘軍集團傳達了政治壓力。

巡撫楊昌浚即便想庇護屬下,也不敢把此案批迴餘杭重審。久居官場的楊昌浚深知,這件事一當朝廷介入進來之後,結果已經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了。所以,後來湖州知府許瑤光“完而不結,拖而不決”的方式無效;“掛職”浙江學政的禮部侍郎胡瑞瀾的再三推辭也無效;知府邊葆誠的維持原判還是無效。

太平天國之後,以曾國藩、左宗棠、丁寶楨等為代表的湘軍集團權力坐大,朝廷式微,這才是慈禧的心病。至於楊乃武與“小白菜”是否有“姦情”並不重要,葛品連是否中毒身亡也不重要。

顯然,行走於西太后身邊的翁同龢更明白慈禧的意圖。據此,翁同龢糾結一幫江浙派京官,抓住此案不放,要求提京複審。朝廷連下13道諭旨,干預審結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兩人被押送至京都。1876年(光緒二年)12月9日,刑部尚書桑春榮親自提審,併到朝陽門海會寺開棺驗屍,發現葛品連確屬無毒因病而死,徹底推翻了原判。

刑事審判的結束,意味著政治審判的開始——以浙江巡撫楊昌浚為首的300多名官員,有30餘人被革職、充軍或查辦,150多名六品以上的官員被革除頂戴花翎,永不敘用。歷時三年之久“楊白”案終於大白於天下。

楊、白二人雖然洗脫罪名,卻最終淪為棄子。因為朝廷正忙著收穫政和消化治鬥爭的勝利果實

06、案件感慨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不擇手段是常用的手段

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中說:“我從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我想,對於歷史上的政治鬥爭,我也無法以最大的善意來推測。

楊乃武與小白菜是幸運的,畢竟最終還是機緣巧合地洗白了自己的冤屈。但是,他們本質性還是不幸的,身不由己地成為了殘酷的政局當中的棋子。這比無妄之災的本身還要讓人感到悲哀。

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出清朝末期的政治腐敗到了什麼程度,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人性、真理、道德、仁慈,這些最起碼的良知早已蕩然無存。

借題發揮┃聊一聊慈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的政治思維

冤字掉了,人也廢了

在這個案件中,看起來,慈禧和他的朝廷,還有江浙系的官員士族,在賬面上贏了,湘軍集團把刺馬案中獲得的紅利吐了一點出來了,輸了。而最大的受害者還是楊乃武和小白菜這兩個當事人

但是,這場政治戰爭的勝利並不能挽救清朝政府敗亡的命運,也沒有傷到湘軍集團的筋骨。慈禧和她的朝廷也為她們這次短暫的勝利最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10多年後,義和團運動爆發是,湘軍集團以"東南互保"的名義置之不理,就是給慈禧和朝廷最好的回應。

作為一個權謀者,慈禧無疑是聰明而又敏銳的,但是,面對無力迴天的局面,面對絕對實力的威脅,慈禧終究也只能委屈求全。被革職的浙江巡撫楊昌浚兩年後再次復出,協助左宗棠處理新疆事務,最終官至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些慈禧和朝廷再一次向湘軍集團妥協的證據。

功名利祿,終成雲煙。陰謀詭計,又成何事?歷史的車輪,終究還是把朗朗乾坤帶到了人們的生活中,所以

我們值得為我們身處的太平盛世浮上一大白

作者簡介:人稱“老易”——一個打鐵專業的畢業的閒散大學生。喜歡“亂說”,無論經濟、生活,不管歷史、文化。唯一不聊的就是打鐵。如果你不反感老易亂說,請關注《老易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