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医生问她:切还是不切?

刘女士是一家公司副总,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认真考虑个人的事。后来,在母亲再三的劝说下,终于和处了好几年的男朋友结婚了。可以说,她的金钱事业和婚姻都有了,唯一缺少的就是缺一个小宝宝。于是,她开始逐渐将重心转移到造人计划上。

手术台上,医生问她:切还是不切?

​自打有了这个计划,她开始注重起自己的健康情况。事业打拼了那么多年,回头看一下自己的身体,还真把她吓一跳: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胃炎、贫血……,很多疾病莫名的都找上了她。想想也是,这些年就没怎么锻炼过身体,甚至没在健康上多花一分心思。普通检查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她这次的担心了,她决定把检查项目再多做一些。

随着检查的增多,她的身体又查出了几个问题,好在都不是很严重。但有一个问题让她很是担心,子宫上有一个可疑肌瘤的东西。虽然看上去没有多大,但考虑到她要生孩子,医生还是建议她去做手术。

经过一个月的思想斗争,在丈夫的鼓励下,她走进了医院。

很快,医生便安排了她的手术计划,手术定在入院两天后的上午。

手术台上,医生问她:切还是不切?

​见惯了商场上大世面的她,在手术面前还是不免紧张起来。手术前的这两个晚上,几乎可以用夜不能寐来形容。一闭上眼睛,都是电视上那些手术的镜头。这也很正常,只要是正常人,到医院没有几个不紧张的。

但她外表看上去比较轻松,让医生误以为她是那种见过大世面、内心强大的人。在手术前一晚上临睡前,医生还特意问问她紧不紧张。如果紧张,就给她打一针。但她表现得完全没事,告诉医生不需要。但医生走后,她就有点后悔了:一闭上眼睛,大脑里就像演电影一样。整整一宿,她不记得是不是睡着过。

手术台上,医生问她:切还是不切?

​第二天早上,医生来看她的时候,她已经完全没有了事业型女人的那种气质。看到她通红的双眼,医生以为她在担心接下来的手术呢。在她的病房里,跟她好一顿开导。

其实,在术前一天睡眠的问题上,麻醉医生已经提醒过外科医生了。但一般没有特殊情况的病人,外科医生很难面面俱到都照顾好。很多病人,由于无法保证术前充足的睡眠而额外增加手术麻醉风险。比如,有高血压的病人,术前一晚是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的。否则,术中很有可能出现血压忽高忽低。严重者,可直接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手术台上,医生问她:切还是不切?

​进到手术室以后,她突然感到一阵寒战。看到她直哆嗦,麻醉医生赶快过来安慰她。同时,让护士把手术室的温度调高两度。一般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是低于25°的。由于病人术前禁食水,再加上紧张,有一部分病人确实会有寒战的表现。

打完针、盖好被子后,她稍稍平静下来。在核对完病人信息后,开始了麻醉过程。

手术台上,医生问她:切还是不切?

​她的麻醉是椎管内麻醉,也就是人们说所的“半麻”。这个麻醉是从人的后腰部脊柱骨打进去的,产生下半身麻醉的效果。麻醉过程并不会很疼,一般就像扎点滴的疼痛程度。只不过在人的后背扎针,很多人会额外增加恐惧罢了。

麻醉过程一切顺利,医生开始了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将她的肌瘤从子宫上小心翼翼地切了下来。在缝合子宫后的检查腹腔过程中,发现了意外情况:医生发现,她的卵巢上有一个小囊肿。虽然看上去也没什么事的一个小囊肿,甚至都不会影响到怀孕,但考虑到她接下来要备孕。如果这个囊肿在孕期长大,就不好办了。于是,医生将头伸到她脸部上方问她:卵巢上有一个小囊肿,切不切?

手术台上,医生问她:切还是不切?

​她一听卵巢上有一个小囊肿,脑子嗡了一下。手术之前,她也在网上查过相关资料,知道卵巢是产生卵子的。随后,她紧张道:会不会影响怀孕啊。医生说:一般不会的。

此时,平时很有决断的她,显得有点六神无主。半响,她说可以切,但请医生再去问问门外家属的意见吧。

虽然大家心里都在想:和你解释了这么半天,你都搞不清楚,家属更搞不清楚啦。但没办法,她要求了,就得去问。

手术台上,医生问她:切还是不切?

​到了手术室门口,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好在家属就问一句:她怎么说的?医生告诉家属:她同意切了。家属说:都听她的。

术后第二年,她顺利生下了宝宝。回头再感谢医生的时候,她开玩笑说:当时我不仅担心把我的身体切坏了,甚至想到了网上报道的那些术中加价的现象。医生笑着说:所以说,看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也切不可在网上听信一些不实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