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艾條艾灸的20條鐵規

如果你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那你就能照顧好生活中80%的事。

文章分享者簡介:韓瑞丹,全國高級康復理療師,艾灸師

使用艾條艾灸的20條鐵規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一個穴位艾灸完畢,要輕輕拍打或按揉穴位及周邊位置,這叫封穴!封穴完畢後,要用衣物遮蓋住艾灸部位。

4艾灸後如果想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除了風溼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外,一般人可在灸後30分鐘觸碰常溫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5兒童、體弱者、功能減退之疾患:灸量一定要小,慢慢增加艾灸時間。

6體壯者、感覺遲鈍者、功能充進之疾患:適當加大灸量。

7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陽氣欲脫,必須大炷多壯;可大可多。

8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風寒感冒、癰疽痺痛灸量不宜過度。宜小宜少。

9艾灸後,休息一會兒就可以同房!那些艾灸後不能同房--因為會影響精子著床的說法,無異於刻舟求劍!因為血液是循環的,血液一循環,人體的溫度灸達到平衡了。

10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11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艾灸時候生氣,會氣賭經絡,艾灸就不會起作用,反之會加重氣血的瘀阻。

12兒童艾灸、面部艾灸、直接灸,一定要極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絡,不燥,比較柔和。

13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依次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顛倒亂灸,如果不講次序,後灸頭面,往往有面熱、咽乾、口燥的後遺症或不舒服之感覺。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這也和針刺取穴一樣,次序不亂,不會遺忘。

14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吃完飯還要休息一段時間才能艾灸,往往艾灸完都10點多了。這樣行不行?我還是不建議晚上艾灸超過10點,偶爾幾次無所謂,但是長期這樣的話會傷陰,畢竟晚上10點後百脈要休養,呈收斂狀態,而艾灸主生髮,所以太晚艾灸不適宜。

15還是有很多人問,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雖然很多書上說艾灸後半小時可洗熱水澡,但我一般建議灸後2小時再洗澡,即使熱水也不要很快去洗,因為熱水有溼氣,容易進入穴道和經絡。


16艾灸後若出現上火,可艾灸足三里、湧泉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溫開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減少灸量,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17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麼性質的?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於胃氣也是一個挑戰。有胃腸疾病的人千萬不要這麼做。

18雖然大家都知道艾灸時不要吹空調、電扇,但是艾灸後呢?艾灸後你的毛孔也還是打開的,不能受寒受風。你可以這樣做,開另外一個房間的空調,緩緩降低整個房屋的溫度,你在沒有空調的房間艾灸,躲避直接吹,這樣既不會太熱而且沒那麼寒涼。

19艾灸治療幾天後,有的人會大汗淋漓,一動就出汗,怎麼辦?一般來說,多出汗是好事,在排毒。但是如果你覺得身體很虛、有氣無力的,那就要注意了,要艾灸足三里這個滋陰的穴位,同時要注意休息,要養好氣血,多喝山藥紅棗小米粥比較好。嚴重的話需要中醫面診再辨證調理。

20女性月經期到底能否艾灸?這個要根據個人體質來定。經期艾灸有些時候會有很好的效果,藉著經期排血量,可以幫助體內排出寒溼、瘀血等,特別適合那些痛經、經量少的女性。有些人月經量比較大,那麼此時艾灸,一般會導致經量更大,造成自己恐慌和疑慮。如果超出正常月經量,又不懂得怎樣止血,就真得會有損身體,所以沒有婦科問題、月經問題的月經期間可以不灸。月經量少的可以艾灸。而超出正常月經量的女性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艾灸。


艾灸的3大養生穴位

30歲前灸“肺俞”

年輕人戶外活動較多,出汗後常常不注意保暖,有的冬天還喜食冷飲,所以很容易感冒。固護肺氣對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健意義。肺俞穴是肺臟之氣出於背部之所,還是主宰全身在表之衛氣,固護人體之正氣不受邪氣侵犯。

使用艾條艾灸的20條鐵規


肺俞穴的位置: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二指寬)處。

具體灸法有如下幾種:施灸頻率不拘時灸,即感到身體不適或即將感冒時,或進食冷飲後施;隨年壯灸,即在農曆生日當天灸,小兒可灸5分鐘左右,青年灸15分鐘左右。此外,轉季灸,即每月灸兩次,分別在轉節氣的前1~2天施灸。

30~50歲灸“足三里”

步入中年,生活穩定,應酬繁多,思慮過度,運動不足,最傷脾胃。因脾胃損傷,不能充分運化水谷精微,水溼聚於中焦,大腹便便就出現了。灸“足三里”能調整消化系統使之功能旺盛,吸收營養增加能源,對全身各系統都有強壯作用。

使用艾條艾灸的20條鐵規


足三里穴的位置: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中指)處。

艾灸方法同肺俞穴,頻率可不拘時灸。

50歲後灸“關元”

步入老年,腎氣漸疲,元氣漸虧,會出現腰膝痠痛、夜尿頻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勞、視力減退、聽力衰減、脫髮白髮等症狀。《醫經理解》記載:“關元,在臍下3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人生之關要,真元之所存也。”該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


關元穴的位置:位於腹部,身體前正中線,臍中下3寸。也就是從人體肚臍中間下三寸(四指併攏,從臍中起,以中指橫紋為標準,橫向的距離),腹部的正中線上。

艾灸方法同肺俞穴,最佳頻率為1日1次,亦可不拘時灸。


⊙特別申明: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本平臺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提醒:本平臺分享出來的方劑、配穴建議、養生方案等僅供同道參考和交流,並非適合所有人群,建議患者就醫辯證診治,網絡推斷不會太精確。

閱讀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點贊是一種動力。精彩給您的朋友,幫助並影響更多的朋友,讓更多朋友受益!閱後請朋友們關注我的文章,希望和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