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你瞭解多少?

灸,灼燒的意思。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醫學入門,針灸》載: “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說明灸法有其獨特的療效。

艾葉氣味芳香,辛溫味苦,容易燃燒,火力溫和,故為施灸佳料。《名醫別錄》載: "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選用乾燥的艾葉,搗制後除去雜質,即可製成純淨細軟的艾絨,曬乾貯藏,以備應用。


艾灸,你瞭解多少?


灸法的作用:

(一)溫經散寒

《素問·異法方宣論》記載: "髒寒生滿病,其治宜灸購。”可見灸法具有溫經散寒的功能。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痺阻所引起的寒溼痺痛、痛經、經閉、胃脘痛、寒茄腹痛、洩瀉、痢疾等。

(二)扶陽固脫

《扁鵲心書》記載:“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傷寒雜病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雲: “下利,手足逆冷,無脈者,灸之。”可見陽氣下陷或欲脫之危證,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虛脫之陽氣。臨床上多用於治療脫證和中氣不足、陽氣下陷而引起的遺尿、脫肛、陰挺、崩漏、帶下、久瀉、痰飲等。


艾灸,你瞭解多少?


(三)消散結

《靈樞·刺節真邪》記載: “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氣為血帥,血隨氣行,氣得溫則行,氣行則血亦行。灸能使氣機通暢,營衛調和,故瘀結自散。所以臨床常用於治療氣血凝滯之疾,如乳癰初起、擦癧、瘻痛等。

(四)防病保健

《諸病源侯論·小兒雜病諸疾》記載: “河洛間土地多寒,兒喜病驚。其俗生兒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以防嗪。” 《備急千金要方·針灸上》雲: “凡入吳蜀地遊宦,體上常須兩三處灸之,勿令瘡暫速,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也。”《醫說·針灸》也說:“若要安,三里莫要幹。”說明艾灸有防病保健作用,今人稱之為“保健灸”,也就是說無病施灸,可以激發人體的正氣,增強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長壽不衰。

灸法的種類多、量也不同,下期在說。


艾灸,你瞭解多少?


附保健治療穴一個:對於風寒初起,打噴嚏、鼻塞、流鼻涕的症狀、可艾灸大椎穴。

功效:可以起到疏風散寒、通陽解表的作用。


大椎穴,位於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古人稱它為“諸陽之會”,背部本就屬陽,所以大椎穴堪稱陽中之陽,《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


艾灸,你瞭解多少?


此文僅供參考,大家如有己見,可在評論中分享交流經驗。

持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