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禁野令出台,1400万人恐面临失业?好消息:未“一刀切”

“最严”禁野令出台,1400万人恐面临失业?别怕,并未“一刀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农民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封锁在家中,为何时能出门打工赚钱而发愁时,又有农民恐怕将会因为一纸严令而失业,这纸严令就是“最严”禁野令。此前科技部发表言论称,蝙蝠是新冠肺炎最可能的源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一时野生动物成了众矢之的,“禁野”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可是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后,我们才意识到“禁野”对社会的重大影响。


“最严”禁野令出台,1400万人恐面临失业?好消息:未“一刀切”

据统计截至到2016年全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专兼职从业者有1409万多人,其中食用动物产业从业者有626万人,产值高达1250.54亿元。而随着这一纸严令的下达,现在所有的野生动物养殖从业者都面临失业的风险。可在失业之前摆在他们面前的更大问题是养殖的野生动物禁食后这些动物怎么办?

“最严”禁野令出台,1400万人恐面临失业?好消息:未“一刀切”

目前绝大多数被禁食的野生动物都已经被封控隔离了起来,四川王仕全黑斑蛙养殖基地目前有黑斑蛙几十万只,往年春节前后黑斑蛙的价格最高,但是受疫情影响计划被打乱,这些未能及时卖出去的黑斑蛙被封存在基地中不仅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更关键的时先在每天还需要上千元的养殖成本。还有的养殖户因为养殖的野生动物不能销售被隔离起来,下一步不知道怎么办,只能暂时放弃养殖工作而从事起了其它行业。

“最严”禁野令出台,1400万人恐面临失业?好消息:未“一刀切”

有人提议针对以后不能养殖但是此前有养殖的活动物可以采取“放”、“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放”就是选择合适的荒野、林区或者保护期进行分类分数量放生,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受损的野生群体,还解决了动物的去处问题。但是对于牛蛙、大蜗牛和福寿螺等外来物种需要仔细考虑对待方法。“补”指的是对于此前合法的养殖动物,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然后放生或者处理。

“最严”禁野令出台,1400万人恐面临失业?好消息:未“一刀切”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提出,中华鳖、乌龟被列入水生动物两栖爬行类动物名录中,意味着这两个此前被列出禁食名单的物种又被“踢出”了禁食目录。对于此前从事龟鳖养殖的养殖户来说这是个好消息,而对于整个野生动物产业来讲也是好消息,此次禁食并不是“一刀切”,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治理态度和法治思维,相信一些有争议物种比如野猪、蛇、野鸭、鳄鱼、林蛙等也都会很快确定下来,养殖户们可以再等等,密切关注国家的政策,等待最终的确定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