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龍袍一覽,秦始皇最霸氣,明朝最莊重,清朝最奢華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鞏固統治,建立了各項制度,其中就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廢周代六冕之制,只著“玄衣纁裳”,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綬。

劉邦建立漢朝後,其實主要服飾還是承襲秦朝,規定皇帝冕冠為十二旒(即十二排為玉製。冕冠的顏色,以黑色主。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髮髻栓結。並在笄的兩側繫上絲帶,在頜下繫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還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硃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除此之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

隋文帝建立隋朝後,根據將南北朝冕服十二章紋飾中的日、月、星辰三章放到旗幟上,改成九章。隋煬帝時期又將它們放回到冕服上,也改成九章。將日、月分列兩肩,星辰列於後背,從此“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也就成為歷代皇帝冕服的既定款式。


唐朝因隋改制,規定天子的14種服裝分別為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緇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幘、白紗帽、平巾幘、白恰。不同服飾出入不同場合,同時唐朝還規定除天子明黃、太子淡黃,其他人使用黃色就是謀反。

宋朝皇帝服飾一般為絳紗袍、蔽膝、方心曲領穿戴展示圖及通天冠、黑舄圖。這種服裝是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是皇帝面見百官的常服。如果穿紗袍用絳色,襯裡就要用紅色,領、袖、襟、裾均緣黑邊。下著紗裙及蔽膝也用絳色。頸項下垂白羅方心曲領一個,腰束金玉大帶,足穿白襪黑舄,另掛佩綬。

《元史 輿服志》有記載:袞冕,制以漆紗,上覆曰綖,青表朱裡。綖之四周,匝以雲龍。冠之口圍,縈以珍珠。綖之前後,旒各十二,以珍珠為之。綖之左右,系黈纊二,系以玄紞,承以玉瑱,纊色黃,絡以珠。冠之周圍,珠雲龍網結,通翠柳調珠。可以看出與前幾朝服飾相差不多隻是加入了蒙古元素。


明朝初期龍袍為盤領窄袖袍,其後袍身與兩袖逐漸寬大,又因其領式與所飾紋樣而被稱為“圓領”或“袞龍袍”。明朝皇帝的常服圓領為黃色(後期也有其他顏色),領部右側釘紐襻扣一對、大襟釘繫帶兩對用以繫結固定。在前胸、後背、左肩與右肩處飾有團龍紋樣,前期以金織為主,後期多用彩織或彩繡。明英宗時在兩肩團龍之上又加飾日、月二章紋,日紋在左、月紋在右。早期兩袖往袖口處逐漸收窄,後變為寬袖。

清代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據文獻記載,清朝皇帝的龍袍,繡有九條龍。龍袍的下襬,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