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清末,7歲留學美國,23歲成博士,為中國醫學,她終身未婚

她是小腳時代的大腳女;

她是最早留學美國的四位女生之一;

她是首位獲得醫學博士的亞洲女性;

她還是把公共衛生輸入農村的第一人。

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白衣天使,

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了病人。

她,就是現代醫學先驅石美玉

生於清末,7歲留學美國,23歲成博士,為中國醫學,她終身未婚

石美玉

留學美國,醉心醫學

1873年,石美玉出生於江西九江一個基督教家庭。父母非常開明,在他們堅持下,石美玉不僅成為當地第一位不裹腳的女孩,還順利進入了教會學校讀書。

在學校,伶俐又好學的石美玉深得校長、美國衛理公會來華宣教士昊格珠的喜愛。在父親請求下,1880年,昊格珠帶著7歲的石美玉一同返美。

到美國後,石美玉潛心向學,十年時間裡,先後掌握了英、德、日等多國語言,中學時,她對諸多科目表現出濃厚興趣,優異的成績令昊格珠驚訝不已,連連讚歎自己發現了一塊"瑰寶"。

1892年,石美玉考入美國密歇根大學,她"瘋了一般"醉心醫學,四年後,成為密歇根大學首位獲得醫學博士的亞洲女性

畢業典禮上,她身穿粉色旗袍,優雅又自信,上臺演講時,獨特的東方氣質贏得了全場師生的掌聲。

學校拋出的橄欖枝,她毫不猶豫拒絕了,她的願望是:

回祖國去,創辦醫院救治同胞

去國多年,石美玉和昊格珠養女康愛德一同回到九江,迎接她們的,除了親友慶祝的鞭炮,還有一例急診病人——一位雙胞胎孕婦出現難產,當地中醫正束手無策。

多年苦學有了用武之地,石美玉的高超醫術讓孕婦和嬰兒最終脫離了危險。

生於清末,7歲留學美國,23歲成博士,為中國醫學,她終身未婚

石美玉在做手術

首戰告捷,她成功贏得了人們的信賴,在華傳教士們紛紛邀請她到美國教會醫院工作,但她堅持要開辦自己的診所:"如果我們那樣做,中國人會認為我們沒有學好自己的學業。"

小診所辦起來了,病人慕名而來,應接不暇,人力、設備、場地的不足常常令石美玉憂心如焚,她決心要開辦一所大醫院。

沒有資金,石美玉給美國的朋友們寫信,請求援助。

1901年,在芝加哥名醫但福德慷慨捐助下,但福德醫院建成並投入使用,石美玉出任院長。在手術室觀察過她的手術後,但福德由衷稱讚:"沒有一個芝加哥的外科醫生能比她做得更好!"

生於清末,7歲留學美國,23歲成博士,為中國醫學,她終身未婚

為了培養護理人員,石美玉又創辦了但福德護士學校,親自教學。沒有中文課本,她白天行醫、教學,晚上翻譯英文教科書、畫人體解剖圖,此外,還積極爭取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的資助機會,選派優異的護士出國留學。

嘔心瀝血換來社會的尊重,聲譽日隆,多家報紙高度讚揚,梁啟超特撰文讚譽:"女士無他志念,惟以中國之積弱,引為深恥……"

心懷慈悲,永不懈倦

工作繁重,石美玉分身乏術,但福德醫生建議從美國派人來華支持,被她婉拒。她堅信:"中國女性能夠做那些以前做夢也不敢做的事情。"

多年勞碌導致身體狀況頻出,1906年,因盲腸炎發作,她不得不赴美手術。

在美國,石美玉四處演講籌募資金,鼓勵中國留學生努力鑽研學術,日後回國服務。

靠著籌來的資金,醫院不斷擴大,現代醫療覆蓋城市後,石美玉又將目光伸向農村。她向偏遠農村派遣護士,定期巡迴救治;她舉辦公共衛生講座,親自授課培訓。

在她的感召下,婦女們踴躍參加,積極投身護理,石美玉由此成為"把現代醫療輸入農村的第一人"。

生於清末,7歲留學美國,23歲成博士,為中國醫學,她終身未婚

健康宣教

"要保持專業技術的發展,就必須更加努力學習最新的醫學知識。"醫療事業佔據了她的全部身心,她無暇他顧,年過不惑時仍選擇赴美進修。

1920年回國後,在上海一所長期"被鬼和老鼠佔據"的老房子裡,石美玉創辦了伯特利醫院、伯特利護士學校,

通過募捐培養人才,服務社會

石美玉的貢獻有目共睹,中華婦女節制聯誼會在上海成立時,她擔任了第一屆主席。聯誼會公開反對納妾、纏足、束胸,提出女性合理維權、經濟獨立、婚姻自由等多項主張,為女性健康成長搭建了平臺。

心懷慈悲,永不懈倦。1928年,山東大災荒,大量難民湧入上海,石美玉設立孤兒院,成立中、小學,為難民子女提供教育。教室外,她常常盯著學生們出神,眼神恬靜而安祥。

不幸的是,抗戰爆發後,伯特利醫院被日軍強佔,孤兒院被毀,古稀之年,她被迫遠走異國。

生於清末,7歲留學美國,23歲成博士,為中國醫學,她終身未婚

晚年石美玉

石美玉終身未婚,50年間,她創辦醫院、學校多達15所,遍及10個省市和地區,收養孤殘兒童近千人。動盪不安中,她一次次在廢墟上燃起希望之火,如日月之光永不湮滅。

"金玉有本質,焉能不堅強",石美玉人如其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