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孩子不會,都是家長代勞,幼兒園爲什麼還要布置這麼多手工作業?

小獸媽媽


道理很簡單,對於幼兒園的孩子而言,做作業目的本來就不是為了分數,成績在這個年齡階段並不是重要的,

最關鍵是通過一些簡單的手工作業,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陪伴關係。

看這個簡單的核桃帆船,是不是很有意思?


為什麼選擇手工作業呢?

首先,這是一個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處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多動手能充分開發大腦的發育,培養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孩子在嬰兒時候,喜歡吃自己的手指,其實也是一種手指和大腦之間互動信息的表現,很神奇吧?


其次,手工作業是一個共同協作完成的過程,父母的陪伴能給孩子建立良好的探索力思維。無論是學校佈置的作業,還是週末陪伴孩子出遊,很多父母都很注重和孩子一起共同去完成一樣任務。這是非常好的互動過程。

最後,得糾正一下家長的態度。雖然家庭手工需要家長花費比較多的功夫陪孩子去尋找材料來完成,而且不少創意型的手工作業還蠻考驗人,如果家長本身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差,確實是一種挑戰。但覺得自己把孩子交給學校後就完全與自己無關,從而對手工作業避而遠之的態度,就完全不對了。

看看不少家長的“吐槽”:


當然了,對於比較奇葩的作業,該吐槽的也得吐槽,比如最近廣東一個四年級的老師就佈置了一個作業,是家長陪孩子數一億米粒的新聞頻頻刷屏,引發全網的吐槽。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發力,家長能靜下心來陪孩子成長,會發現其實生命的喜悅是互動式的,孩子也會帶給我們很多新的感動。


超級爸爸


前兩天有個家長跟我吐槽,說她受夠了幼兒園的折騰,而且還總是對著鴨子折騰。

她告訴我,她家女兒從上上個星期就跟鴨子槓上了,一開始老師要求養鴨子, 要記錄養鴨過程,和鴨子合照,後來又要求吃鴨子,吃完鴨子後的作業是用廢舊物品做鴨子,最後用各種蔬菜水果組鴨子拼盤。

作為小學老師的她,現在一想起鴨子她就頭大,可是看看自己手頭的工作,她就理解了一切。

她的除了上課以外,要應付各種上級檢查,三天一小會,五天一大會,真正有意義的會議沒幾個,耗時間的倒不少。日常工作是做無窮無盡的表格,填寫各種問卷表,應付上級的審查。這些東西有意義嗎?有,因為可以把不好度量的教學質量變成可度量的;沒有,因為教學質量的好壞和各種不同的因素有關,簡單的表格、審核又怎麼能度量?

幼兒園也是一樣,不僅要裡子做好,面子也要做好,當外界“開展素質教育”的要求下來,除了把孩子“自己”做的手工作業展示出來贏得讚歎,還能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手工作業多收到吐槽的根本原因是它把本來自主的事情變成被動的事情。多數家長都會享受和孩子一起玩耍、做手工的時光,也都會主動為孩子抽出時間。可是當手工作業變成任務,不僅要完成還要評比,它就伴隨著壓力的出現。孩子的本性就是愛創造,他們享受自己動手的樂趣,只要是親手做的手工,都包含孩子最本真的想法,不同的想法會創造出不同的東西,有什麼好壞之說?次次評比都在對孩子的想法主觀又殘忍地去評高低,一定會受到家長的厭惡。

學校在統一作業的同時,忽略了不同家庭文化程度、空餘時間、經濟條件等之間的差異。家長面對不得不面對老師給的問題,妥協本屬於自己的時間和金錢,當然會不滿。忙碌了一天的家長,只想回家和孩子簡單的陪伴,想做手工就一起做,不想做可以做別的,而不是費勁腦汁去完成所謂的作業。

學校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製作更靈活的作業,彈性的時間和內容,開放性的評價體系,只有足夠自主的手工作業,才會受到家長的支持。


霍老爺


“幼兒園怎麼佈置那麼多作業,這個那個的?家長跟在後面忙死了!”身邊經常有聽到家長如此抱怨,迫於學校的壓力和孩子的無奈,即使心裡不樂意,很多家長還是像完成任務一般代勞著這些回家作業。有些人認為,這些任務是幼兒園上層領導佈置用於評優搞宣傳的;

有些人說是老師偷懶讓孩子回家完成;

還有人從較正面的角度來看,認為佈置作業的目的就是讓家長參與,共同體驗孩子的成長。

筆者比較認可最後的觀點,因為既然我們“被安排”了這些任務,不妨從正面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一來可以讓自己輕鬆快樂一點,二來可以有效地陪伴孩子,以共同完成“家庭作業”來促成良好的親自互動。

作業有好處嗎?

就像現行的“應試教育”,抨擊的人很多,但只要“指揮棒”不改,家長和孩子只有因難而上,這是對人意志力的磨練,也是考驗情商所在,即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環境如何去應對,併發揮事情好的一面積極地投入進去。

“手工作業”的興起,源於西方教育理念的成功引進。中國孩子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差,做個摺紙都覺得困難,外國小學生經常回家做個模型做個工具箱,信手拈來。既然在原生家庭中缺少足夠的手工環境,幼教階段著重培養和鍛鍊孩子的練、動手能力,這個初衷是好的。

從幼兒園開始,給孩子佈置手工作業,這是從小給孩子建立起 “做家庭作業”這個學習習慣,以便上小學後能夠馬上適應。

從中班開始建立,大班進行鞏固,到了小學入學孩子們就自然樹立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回家第一件事情:先完成家庭作業。

給各位家長的建議:

鼓勵孩子做他們喜歡的東西,而不是難度很高的東西,不要去攀比,從自身孩子的出發。對小孩的學習既不拔苗助長也不放任自流,家長們可以通過配合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從中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對孩子的期待。

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每次家庭作業做到完美優秀,但可以就孩子擅長的部分做一些要求,不擅長的部分適當幫些忙別讓孩子太受挫。

告訴ta:“你很棒!能夠完成這些手工作業,發揮自己的優勢,我真為你感到高興!”正面積極的教育,讓你的人生精進,也讓你孩子的人生精彩!


作者Synthia

從業15年的外語教育工作者,熱愛音樂,有個可愛男寶。相信“教育讓我們越走越近”。


蘇珊職場進化論


如果學校不佈置手工作業,佈置很多學科作業人們會怎麼說?還是會有人罵學校。這位微博大v就是想罵人而已,他根本沒用腦子想想手工作業真正的意義。我建議這位大v不用等清明節了,今晚就把你爺爺從墳裡刨除來,然後自己躺進去。

手工作業學生自己能否獨立完成,難道幼兒園老師對此心理沒個數嗎?知道孩子無法獨立完成,老師為啥還是要加入?

原因無外乎有兩種。

第一,這些任務不是老師想出來人的,而是上頭佈置、攤派下來的。老師只是個執行的以及背鍋的。如今幼兒園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有些為了評優、評示範,有些為了搞宣傳、打名氣,有些甚至可能為了個別人的“政績”。但是幼兒園沒有考試沒有升學,能搞花樣的只有活動。於是便有各類奇葩活動誕生。對此一線教師其實也是有苦說不出。

如果是這種形式主義的活動和作業,請大家儘管罵。但是第二種則不同了。

第二種任務就是故意佈置孩子不能獨立完成活動,其目的就是讓家長參與進來,讓家長指導、幫助孩子完成,或者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或者讓孩子看家長完成。這類活動的目的不是要得到一個作品、進行一次展示或評比,而是讓孩子體驗動手,體驗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

如今有多少家長自以為給孩子買了學區房,報了天價輔導班就是盡到家長的責任了?砸錢和陪伴,到底哪個隊孩子的成長幫助更大?

如今有多少家長逼著孩子刷題,自己卻在旁邊刷淘寶,還美其名曰監督學習?

如今有多少家長在孩子稍微遇到挑戰的時候就“自覺”擋在孩子身前,替代孩子做原本他們跳一跳可以克服的挑戰?、

當然,腦回路正常的家長應該還是佔大多數的。

孩子的成長不像拍電影,一個蒙太奇就能跳到十年後。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曲折、複雜、艱難、未知的過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需要不同類型的關注和幫助。如果你錯過了跟孩子做手工的階段,那就真的一輩子都錯過了。


非著名語文教師王振寧


這是對教師教育創新進行行政評價的結果,把家長作業視為幼兒作業作為“教學成果”。

很多人對幼兒園佈置難度較大的手工題目,感到不解,這不明明是佈置給孩子父母的嗎?難道老師們連這點常識都沒有——4、5歲的孩子,怎麼能獨立(或者相對獨立)完成這麼難度大的題目?

其實,不是老師不懂,而是很多人沒看懂,老師佈置這些題目,並非想真正鍛鍊學生,而是想借此展示“教學成果”,試想,在老師的引導下,4、5歲的孩子會交上完成得那麼漂亮的手工作品,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教育創新”。故而,這背後的教育評價導向,很值得反思。

近年來,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弄虛作假,媒體早有報道,但是,形式主義和弄虛作假之風,還是屢禁不止。比如,有的幼兒園公開課,老師教學生學唱歌,課堂上有專家來觀摩教學活動,一首歌老師一教,孩子們很快就會唱。專家們問孩子,這是第一次學嗎?孩子們認真回答,這是剛學的。於是專家對老師的教學給予高度評價:有辦法、有效果。但真實情況是什麼呢?老師已經在學校教過孩子們多次了,還要求家長回家也教,並告訴孩子,某天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來看你們學唱歌,一定要說是第一學,這樣你們會得一朵小紅花。

這就是目前教育評價的弊端,行政評價與功利勾連,並沒有堅守教育規則。需要追問的是,那些評價的專家難道看不出這是弄虛作假嗎?同樣,現在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各幼兒園通過設計一些活動、遊戲,來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這當然很好,但是,不能通過把作業佈置給家長的方式,來營造出所謂的教育效果來。幼兒園之所以樂於這麼做,是因為考核、評價的專家,也裝著看到的“作品”都是孩子自己做的。改革這樣的評價模式,推行專業評價,勢在必然。

幼兒園老師可以佈置給孩子一些手工作業,也可以告訴家長可以適當參與作業,做孩子的指導和幫手,但是,手工作業,應該以孩子為主體完成,不能由家長越俎代庖,包辦代替。為此,在佈置作業時,應該結合孩子的身心特點,要是孩子基本能獨立完成的,如果作業超出了孩子的認知範疇,那就不是給孩子佈置作業,而是給家長佈置作業了。

幼兒園的教學要創新,對學生布置手工作業,也是創新,但創新不能隨心所欲,而應該有科學的論證,老師在佈置作業時,要多思考這樣的作業,學生能否獨立完成;需要家長配合,要考慮家長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經濟條件;完成這樣的作業,可以培養孩子那些方面的能力?等等。對教師們佈置的作業,教師們可以進行同行評價,分析作業的優點、不足,以便在進一步教學中完善。


熊丙奇看教育


有很多人從「學校也不容易」「老師也沒辦法」「上面有規定」等角度進行了解釋。我覺得這樣的解釋並不能幫助家長們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質。

很多家長會覺得,讓孩子吃飽,是我的責任,讓孩子變聰明,是老師的責任。很殘忍的真相是,凡是這樣想的家長,最後他們的孩子不僅不會變聰明,很可能長大了連飯都吃不到飽。

因為孩子的教育,從來就不是孩子自己一個人的事。


還是要引用那個非常非常經典的社會學研究:

1980年,美國司法部和芝加哥教育委員會決定攜手促進芝加哥學校的種族融合,規定入學新生可以申請學區內的幾乎任何一所高中,從而實現讓黑人和白人可以在同一所學校裡上學的目的。

芝加哥教育系統提供了大量可以被選擇的,白人學生比較多的高中,讓那些在黑人學校上學的學生有機會轉到白人學校。於是,很多黑人家庭都申請了,也有一些並沒有申請。對於那些申請了轉學的家庭,研究者們隨機抽取了一部分最終成功轉學的學生,和一部分最終沒能成功轉學的學生來做對比研究。這個時候,研究者面臨的樣本就有3種家庭和3種孩子,分別是:
  • A. 申請轉校,並且成功轉入白人學校的黑人家庭孩子
  • B. 申請轉校,但沒有成功轉入,還留在了黑人學校的黑人家庭孩子
  • C. 從一開始就根本沒有申請轉校的黑人家庭孩子
你們猜一下ABC哪一種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更好呢?
一般我們都會覺得,那肯定是轉到白人學校的黑人孩子成績更好,也就是A組一定是比C組好。確實是這樣,A租的成績就是要比C組好。但讓人意外的是,A組的學習成績並沒有比B組的更好。
也就是說,一個孩子,如果他的家庭申請了向白人學校轉學,不管最後是轉學成功還是不成功,他的學習成績都要比那些一開始就沒有申請轉學的孩子要好。這說明什麼?

說明影響孩子成績的關鍵因素,並不是擁有更高教學質量的學校,而在於這個孩子所處的家庭,到底是不是一個重視孩子教育質量的家庭。一個根本不在乎孩子的受教育質量,因此也不去申請轉學的家庭,孩子的成績就很難很好了。


沒錯,學校給孩子們安排的各種手工作業、課外練習、社會實踐,幾乎都不是一個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因為它們當初被設計出來,本來就不是為了讓孩子自己完成啊,就是「親子教育」啊。

不考慮是不是有的學校太過分、有的老師太腦殘、有的規定太扯淡,大的方向上,多陪孩子去完成一些需要努力才能通過的挑戰,有百利而無一害。

家長們會覺得,我很忙啊。是啊,你忙得都顧不上自己親生的孩子了,老師們不過是拿一份固定工資而已,憑什麼對你的基因那麼上心?你是誰啊?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吧?而且你有什麼資格跟老師賭氣?最後吃虧的是老師,還是你的親生孩子?

我不是老師,我也和家長沒什麼仇。僅僅是從一個智人的角度,我建議所有家長都記住這句話:
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好,和父母的關係要遠遠大於和學校的關係。


科學家種太陽


幼兒園佈置的是親子手工作業,重在親子陪伴這個的過程。

0-6歲是幼兒最需要父母陪伴的階段,再好的幼兒園都無法替代家庭的影響,人一生的安全感、智力和性格基礎,都源於這個時期。

親子手工作業不僅促進家長帶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多元能力的培養也是很有益處的。

1.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

幼兒的專注時間比較短,但是做親子手工作業可以有效延長孩子的專注時間,一點點的剪、貼、畫,一步步的去實現自己的構想,遇到困難時要開動腦筋想解決的辦法,做錯的地方可能需要重頭再來,這個過程其實是需要很專注,很有耐心的。

2.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老師佈置的手工作業一般會圍繞日常生活的主題展開,這就能培養孩子對日常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觀察能力,如果孩子觀察入微,在作品的細節上就會有所體現。

我家孩子是很喜歡做手工的,尤其喜歡捏泥人,雖然捏的沒有章法,但是讓人一看就知道捏的是什麼:小雞的嘴是尖尖的,小鴨的腳是扁扁的,熊貓的眼睛是有黑眼圈的,這些並不用我們去教,而是他注意觀察了,能抓住事物的顯著特徵。

3.培養孩子的毅力和自信心

當寶寶和爸爸媽媽一起手腦並用完成一件作品時,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孩子也會提出很多問題,如果能堅持做完,無論結果如何,都是一種有毅力的表現,會帶給孩子成就感。如果完成得很出色,獲得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肯定,那就更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記得孩子上中班的時候,老師讓畫復活節雞蛋,那時候孩子正迷戀聽《凱叔西遊記》,我就帶著他一起在雞蛋上畫了個孫悟空的臉,他歡喜得不得了,帶到幼兒園去也是引來一片讚歎,孩子就興奮的給大家講西遊記的故事,被同學們奉為故事大王。

有兩點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1.家長不要以消極、抱怨的心態對待親子作業

對於親子手工作業,家長應該積極參與,用良好的心態帶領孩子一起完成,認真的查閱資料,構思、設計、製作,完全的享受一段親子時光。如果家長一邊抱怨一邊製作,或者是敷衍了事,這樣不僅無法做出好的作品,還帶給孩子不良影響:他們會認為學校佈置的作業是負擔,不需要很認真的對待,或者會認為父母並不想跟自己待在一起。這樣的話就得不償失了。

2.幼兒園佈置親子作業的頻率不宜過高,內容不宜繁雜

親子手工雖然很好,但也不宜佈置得太頻繁,家長們畢竟不都是學藝術或者是搞學前教育的,完成手工作業對大多數家長來說還是很有挑戰性的。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勞累了一天回到家還要花大量精力在做手工上,確實是很辛苦,所以確實不宜佈置的太頻繁,或者內容太繁雜。


嗨~大家好!我是西米媽媽,專注孕產營養、嬰幼兒營養,致力於月子食譜、備孕食譜和嬰幼兒營養食譜的研發。期待與您的交流,歡迎互粉,點贊,有粉必回哦。


西米媽媽母嬰


幼兒園為什麼要佈置手工課?家長為什麼代勞?

最近,我訪問了一個在淘寶賣兒童手工製作材料的老闆,他告訴我這種材料賣的很火,幼兒園老師每天都佈置手工作業,有些材料在當地根本買不倒,所以都上網上來買。

有此可見,幼兒園佈置手工作業不是局部城市、局部地區的事,而是全國性的,那麼,大量的佈置手工作業有什麼意義嗎?



我問過一個幼兒老師,她告訴我是為了讓孩子和家長多做互動,是親子活動的一種,家長所要做的是陪伴,並沒有要求家長代替完成,如果孩子不會做可以在家長指導下完成,還說了有幾點好處:

1.增加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讓他們的關係更親密。

2.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更樂於表現自己,釋放自己的童真。

3.鍛鍊動手能力,開發大腦提高智力。



幼教老師說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家長的反應也是很強烈的,歸納起來有幾點:

1.有的材料難買或者根本買不到。

2.孩子不會做,幾乎都是家長做的,對孩子沒起到開發智力的作用。

3.耽誤了工作和休息,常常累的精疲力盡,影響正常生活。

4.增加了額外開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我們看看美國是怎麼做的。美國的幼兒園手工課佔很大比重,他們很重視孩子的動手能力每天都有手工課,孩子們自己畫畫,使用剪刀剪紙,然後粘到自己的畫上,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己完成的。他們認為手工課是遊戲的一種

,遊戲對孩子是很有趣的,所以,這樣的手工課他們都很喜歡。

相比於美國,我們把孩子自己應完成的課程也好、任務也好、還是美國人認為的遊戲也好,都由家長全替代或半替代完成,這就不免失去兒童手工課的意義,它的意義僅限於親子和陪伴範圍內,對鍛鍊手腳增加智力作用不大。



所以,我們的幼教老師,能不能轉換這種做法,讓兒童手工課起到真正的作用,而親子和陪伴有好多種方式,這些事情值得教育工作者好好研究並走出一條正確的路來。



六一育兒


這個問題估計很多寶媽都體會過了,作為兩孩子的媽,雖然沒有親身體會,但是也聽過不少,我想幼兒園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有以下兩原因。


1️⃣為了提高父母和孩子互動率,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當今社會競爭壓力大,很多父母都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更多父母因為沒有更多精力照顧孩子,過早的把孩子送上幼兒園,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甚少,這個時候,幼兒園適當的手工作業給了父母機會,讓她們擠出時間陪孩子,拉進了和孩子的距離。

2️⃣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其實幼兒園的手工製作基本都是父母代勞的,這個很多家長,幼兒園老師都心知肚明,但是把作業交給孩子,孩子會想辦法纏著父母完成,這個過程孩子越糾纏,越體現孩子重視老師的作業,這也是一種責任心體現。

這裡插播一個故事:同事婷姐孩子上幼兒園,老師佈置用舊衣服做一套草裙舞演出服,這種作業大人都不一定能完成,更何況3-6歲的孩子,無非都是父母代勞,但是父母會為了孩子去努力,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教育,一種榜樣的力量,父母以身傳教了。

幼兒園是孩子啟蒙教育場所,家長們不能覺得終於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解脫完事了”,可以不用管孩子的教育,其實不然,最好的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最好的老師終歸是父母。幼兒園的老師們,因為學習了相關專業,所以給我們和孩子製造機會,我們更應該把握才是,不是嗎?

我是黃媽,感悟baby成長的作者,一名兩個孩子的媽,同時也是一名醫生,育兒路上就是父母的一場修行,我們共同成長,歡迎關注感悟baby成長!

嫂嫂育兒


關於目前幼兒園給孩子留的作業的多少和複雜程度,很多家長都頗有微詞。第一是因為很多作業的難度是3-6歲小朋友無法掌握的,所以作業留著到最後,其實就成了家長的責任。同時,現在很多家長工作都非常忙碌,甚至照顧孩子都需要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來幫忙,更別是做幼兒園的作業了,更成為了家長除了工作以外多一份的負擔。所以家長們對於這件事非常不耐煩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從另外一方面看,幼兒園也有自己的一些安排,在孩子3-6歲左右,動手和動腦能力是需要很長時間及很全面的持續不斷的訓練。很多幼兒園也會因此設定不同的課程幫助孩子來實現這樣的鍛鍊。

對於有系統的、全面的幫助孩子成長這件事,首先家長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接收這個漫長的過程,其次,家長可以把和孩子一起完成作業這件事,當成一個特別好的、和孩子進行親子互動的時間。尤其是幼兒園的作業還不像小學之後的學業,並沒有太大的壓力,反而趣味性和互動性會更強。家長可以藉此機會和孩子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另外,這對各位爸爸媽媽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舒緩心情和狀態的機會,每天花一點時間,放下手頭的工作,換換腦子,並且在互動中讓你的孩子和你更親密,何樂不為呢?

我們是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