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五代十國是中國自唐朝滅亡至北宋統一北漢這段歷史時期的總體稱謂。五代和十國又分別指代著不同的概念。

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後梁建立)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期間,中原地區先後出現過的五個政權。五代這個專屬名稱出自北宋的《新五代史》。

十國是指公元907年(也可劃為902年南吳立國)到公元979年(北漢滅亡)期間,除去中原地區政權以外其他自立稱帝稱王的十多個政權的統稱。十國這個專屬名稱出自北宋路振和路綸爺孫兩人的《九國志》和《荊南志》,合稱十國。

五代的淵源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唐後期藩鎮形勢圖

安史之亂以後,強盛的大唐帝國逐漸走向衰敗,自763年平定安史之亂,一直到907年唐王朝滅亡,大權旁落的李唐王室已經沒有能力處理安史之亂以後遺留下來藩鎮割據問題,割據一方的藩鎮架空了大唐的權力,他們不聽大唐政府號令且各自為政,這給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局面埋下了伏筆。

1.後梁(907-923)

唐朝末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黃巢手下的朱溫在起義中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後來黃巢兵敗,朱溫投降唐王朝,被唐朝冊封為宣武軍節度使,鎮守汴州。

公元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王,史稱後梁。

朱溫其人殘暴荒淫無度,做了後梁皇帝以後殘殺無辜,以姦淫諸王公大臣的妻女為樂,甚至兒媳都不放過。害怕被謀害的朱友珪在得知朱溫要將自己貶官之後,聯合守衛誅殺朱溫,自立為王。後來朱友珪又被朱溫的四子朱友貞誅殺。

公元923年,李存勖建立後唐,並於同年攻破開封,誅殺朱友貞,滅亡後梁。

後梁共歷三帝,定都開封,又定西都洛陽,國祚16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後梁疆域圖

2.後唐(923-936)

公元909年,晉王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繼承晉王位,因為晉王一直奉李唐為正朔,這使後梁的朱溫極為不滿。後梁和晉王的戰爭一直在持續,一直到了朱友貞誅殺朱友珪自立為王以後,後梁朝廷內部出現了極大的問題。李存勖趁勢反攻,並一路勝利。

公元923年,還在衝鋒路上的李存勖在安陽稱帝,並定都洛陽,史稱後唐。

李存勖做皇帝以後,親近伶人,甚至出現了伶人干政。926年國內出現叛亂,平叛的李嗣源發動政變,自立為帝。

公元933年李嗣源去世,李從厚密不發喪,並昭告天下自己繼位。繼位以後的李從厚意欲除掉李從珂和石敬瑭。

公元934年,李從珂造反,被部下擁立為皇帝。

石敬瑭為了奪取政權,勾結契丹人出兵,於公元936年滅亡後唐。

後唐經歷兩世共四位皇帝,定都開封,國祚14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後唐疆域圖

3.後晉(936-947)

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本是後唐河東集團的勢力。李從厚繼位以後一直想要除掉李從珂和石敬瑭。

此時的石敬瑭是後唐的太原留守,兵鎮後唐北方。得知消息的石敬瑭為了自保,竟然認賊作父並承諾契丹人割讓燕雲十六州以換得契丹出兵幫自己造反。

936年,在部下的擁立和契丹的幫助下,石敬瑭在太原稱帝,隨後出兵攻擊後唐。937年石敬瑭率軍攻破洛陽,李從珂自盡,石敬瑭佔據了後唐的疆域。943年,內憂外困下的石敬瑭去世,石重貴繼位。944年,後晉將領杜威效法石敬瑭,取得契丹的支持,契丹出兵攻擊後晉,消滅了後晉的主力部隊,後晉於947年滅亡。

後晉經歷兩世兩帝,定都洛陽,後遷都開封,國祚11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後晉疆域圖

4.後漢(947-951)

後晉建立以後,中原各地對石敬瑭的屈辱國策都非常反對,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就是其中一支力量。後來契丹出兵滅亡後晉,契丹兵在中原地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更加激化了中原地區人民和後晉與契丹的矛盾。劉知遠趁勢起兵並在太原自立為王,建國後漢。

後漢是五代中時間最短的一個政權,948年劉知遠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劉承祐繼位以後大權旁落,為了集中權力,劉承祐開始誅殺權臣,這引發了權臣郭威的叛變。950年,郭威攻破開封並誅殺了劉承祐,並於第二年稱帝,後漢滅亡。

後漢共經歷兩世兩帝,定都開封,國祚4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後漢疆域圖

5.後周(951-960)

後周政權是五代的最後一個政權,由郭威建立。

950年郭威起兵攻打後漢劉承佑,攻破開封誅殺了劉承祐,並於951年正月自立稱帝,史稱後周。

後周初期,郭威勵精圖治,廢除了大量苛捐雜稅,國力蒸蒸日上。可惜好景不長,954年,郭威就去世了,由於郭威沒有親生子女,所以他就把帝位傳給了養子柴榮。

柴榮在位期間同樣勵精圖治,內修政治,外御各國。959年,柴榮還帶領將領收復北方失地。此次出征歸來,柴榮一病不起,於是他冊立自己的兒子柴宗訓為梁王,準備繼位工作。不久,柴榮去世,柴宗訓繼位。

960年元旦,遼國犯邊,柴宗訓派趙匡胤率軍出征,結果趙匡胤在陳橋驛兵變,自立為帝,國號大宋,逼迫柴宗訓退位,後周滅亡。

後周共歷三帝,定都開封,國祚10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後周疆域圖

五代共53年時間,前後14個皇帝輪番執政,只有後周的兩任皇帝最為勵精圖治,最為親民。郭威和柴榮在任的10年,皇帝不嗜殺淫亂,不與民奪利,對國內力行輕徭薄賦,整頓吏治,對外則主張收復失地,主張把戰亂結束於國門之外,這十年,中原地區地區相對安定繁榮。

十國的淵源

十國是對當時由藩鎮演化而來的各個地方政權的統稱,其中有10個國家國祚較長,勢力較大,所以後世普遍稱之為十國。十國的起源要比五代稍微早一些,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902年楊行密被封吳王,南吳成為一個獨立的王國。

一、江蘇、安徽南部、江西地區

1.南吳(902-937,對應五代後梁後唐時期)

南吳的基本盤是淮南節度使的管轄範圍,902年楊行密從淮南節度使被唐王朝晉封為吳王,淮南節度使管轄的範圍就成了南吳國。905年,楊行密去世,楊渥繼位,由於楊渥不務正業,權力被手下大將張顥和徐溫架空。

楊渥在908年被誅殺,楊渥的弟弟楊隆演繼位,後來楊隆演在憂鬱中去世,其弟楊浦繼位吳王。

此時徐溫的勢力已經非常大,楊浦在937年禪讓于徐溫之子徐知誥,南吳滅國,南唐建立。

南吳歷四帝,定都江都,國祚36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南吳疆域圖

2.南唐(937-975,對應五代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時期)

南唐得國於南吳,整個南吳存在期間,其實際的權力都把持在南唐先祖徐溫手中。937年,吳王楊浦禪位於徐知誥,建立齊國,是為徐齊。

939年,徐知誥以自己是李唐後人為由,改名李昇,改國號齊為唐,史稱南唐。

943年,李昇去世,其子李璟繼位。李璟連年用兵,先後滅閔和南楚。但是由於連年用兵導致國力虛弱,後來兵敗於柴榮的討伐,並於961年去世,其子李煜繼位。

李煜繼位時,北宋已經建立,開始了對全國的統一戰爭,最終於975年,北宋軍攻破金陵,南唐滅亡。

南唐歷三帝,定都金陵,國祚39年。南唐最有名的是出了一位十分出色的詩詞皇帝李煜。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南唐疆域圖

二、四川、重慶、陝西南部地區

3.前蜀(907-925,對應五代後梁後唐時期)

前蜀的基本盤和南吳一樣,也是唐朝的節度使管轄範圍,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西川節度使王建趁機將自己的勢力範圍獨立建國,國號蜀,史稱前蜀。

918年,王建去世,王衍繼位。925年,後唐出兵征討蜀國,不久就攻破成都,前蜀滅國。

前蜀歷兩帝,定都成都,國祚19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前蜀疆域圖

4.後蜀(934-965,對應五代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

後蜀的基本盤和前蜀一樣,但是後蜀是從後唐獨立出來。前蜀被滅國以後成為後唐的地盤,到了934年,後唐國內大亂,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又趁機獨立,建國號仍為蜀,定都成都。

孟知祥只做了幾個月皇帝就去世了,孟昶繼位。965年,北宋軍隊攻擊四川,成都淪陷,後蜀滅國。

後蜀孟昶在位期間,大力發展農業,國家安定,人民富足。後蜀歷兩帝,定都成都,國祚32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後蜀疆域圖

5.南平(924-963,對應五代唐、晉、漢、周和北宋時期)

南平是十國中疆域面積最小的政權,最早是後梁的管轄範圍。高季興是朱溫冊封的荊南節度使,後梁被李存勖推翻以後,高季興向李存勖投降,並於924年冊封高季興為南平王。

由於南平地小人少,南平的對外策略以稱臣為主,凡是和南平國臨近的政權,南平統統稱臣。

963年,北宋軍隊征討南楚地區的軍閥,大軍從南平國路過,南平王高繼衝擔心北宋征討南楚結束後,回軍的路上攻擊南平,雖遂向北宋投降,南平滅國。

南平歷五帝,定都江陵(荊州),國祚40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南平國疆域圖

三、浙江、福建地區

6.吳越(907-978,對應五代梁、唐、晉、漢、周和北宋時期)

吳越基本盤的前身是鎮東和鎮海節度使的地盤,大致在今天的浙江一帶。

907年,朱溫建立後梁,為了拉攏和穩定國內各方勢力,於是他冊封錢鏐為吳越王,吳越正式建國。

978年,已經滅亡南唐的北宋,開始向浙江一帶用兵,錢弘俶迫於北宋的軍事壓力,開城投降,吳越滅國。

吳越國曆五帝,定都杭州,國祚72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吳越國疆域圖

7.閩國(909-945,對應五代後梁,後唐、後晉)

閩國基本盤是原唐朝武威軍節度使控制的地區,大致在今天福建一帶。

909年,後梁冊立擁兵自重的武威軍節度使王審知為閩王,閩國正式建立。

閩國政治鬥爭一直極其激烈。925年王審知去世後,傳位於長子王延翰,一年以後,王延鈞誅殺王延翰自立為閩王。935年,王繼鵬誅殺王延鈞奪位。939年,王繼鵬又被兵變殺害,大臣擁立王延曦為閩王。943年,大臣兵變刺殺王延曦,朱文進篡位閩王,不久又被刺殺。

此時南唐趁閩國內亂,出兵攻擊閩國,閩國滅國。

閩國曆六帝,定都福州後遷都建甌,國祚36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閩國疆域圖

四、海南、兩廣、湖南地區

8.南漢(917-971,對應五代梁、唐、晉、漢、周和北宋)

南漢基本盤是唐朝清海節度使控制的範圍。917年,劉巖稱帝,國號漢,史稱南漢。

南漢建立以後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國內,對北方的局勢顯得不是特別關心。但是由於君主貪圖享樂,國內局勢一直都不穩定,後來又發生了劉晟篡位,開始向南楚作戰。雖然奪得了南楚的一些土地,但是國內局勢卻日益動盪。971年,北宋向南漢用兵,眾叛親離的劉鋹開城投降,南漢滅國。

南漢歷四帝,定都廣州,國祚54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南漢疆域圖

9.南楚(907-951-963,對應五代唐、晉、漢、周和北宋時期)

南楚前身是唐朝武安軍節度使控制的範圍。907年,馬殷向後梁稱臣,後梁冊封馬殷為楚王,出國實行獨立統治。927年馬殷被後唐正式冊封為楚國王,南楚建立。

947年,楚王馬希範去世,因為爭奪王位,出國爆發內亂。南唐趁機進攻南楚,並於951年滅亡南楚。

隨後,南楚舊將反攻南唐,逐漸穩定局勢,繼續了維持著對南楚故地的統治,直到963年,北宋軍隊徹底擊敗南楚地區的軍事力量,南楚徹底消失。

南楚歷楚國六帝和三個軍閥,定都長沙,國祚45年,另有軍閥統治12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南楚疆域圖

五、山西地區

10.北漢(951-979年,對應五代後周和北宋時期)

北漢是十國中唯一一個北方的政權,也是十國中建立最晚的一個政權,同時也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政權。

951年郭威建立後周,原本任後漢河東節度使的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崇,擁河東地區自立為帝,仍稱國號漢,仍用後漢年號乾祐,史稱北漢。

由於力量弱小,又處於後周和契丹的夾縫中,出於政治需要,劉崇選擇倒向契丹,以借契丹的力量對抗後周。

後來北宋建立,趙匡胤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策略,在平定南方以後,開始向北漢用兵。

979年,趙匡義親率大軍討伐北漢,由於力量懸殊太大,宋軍又擊破遼國的援軍,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北漢滅國。至此,五代十國時期正式結束。

北漢歷四帝,定都太原,國祚29年。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北漢疆域圖

綜述

五代十國曆史簡述

▲五代十國時間譜

安史之亂以後各個割據的藩鎮,成為了影響中國隨後200年曆史的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朱溫篡位令唐王朝倒臺,使得原本就割據自大的藩鎮像出籠的鳥群一樣,失去了最後的束縛。

於是,中華大地風雷激盪、遍地狼煙,整整動亂了73年時間,這73年間由於戰亂頻發導致人口大量減少,經濟和農業生產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中國大地上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五代十國時期是魏晉南北朝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動亂大分裂的時代。

等到北宋建立,北方形成了一個穩定統一的政權,十國也就走到了歷史的盡頭,動亂了70多年以後,中國終於再次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