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懂書法,《乙瑛碑》、《史晨碑》、《曹全》、《張遷》四大名碑單字各有什麼特點?

瀚墨無極


漢隸的用筆都是中鋒用筆,逆入平出,橫平豎直,突出主筆。但漢碑的結字特點及風格則是多樣的。

上圖為漢《乙瑛碑》局部

漢《乙瑛碑》的結字特點是:中收中放。都是中鋒用筆,逆入平出,橫平豎直,主筆突出。《乙瑛碑》是初學隸書者的首選碑帖。

上圖為漢《史晨碑》局部

漢《史晨碑》的結字特點是:中收中放,且點畫精道,有神采,有雅味。

上圖為漢《曹全碑》局部

漢《曹全碑》的結字特點是:體勢開張,內收外放,飄逸靈秀,正大氣象。

上圖為漢《張遷碑》局部

漢《張遷碑》的結字特別是:中收中放,拙樸厚重,雄渾大氣。其用筆特點如題中所述。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漢碑、魏碑和唐碑是書法史上三座碑刻高峰。漢碑是碑刻之發端,其中又以東漢碑刻居多,西漢碑刻較少,其原因在於東漢統治者崇揚儒學,提倡名節孝道,厚葬盛行。

隸書成熟於漢代,在漢武帝時已成為日常手寫體,故漢碑以隸書為主。

漢碑數量眾多,風格各異:

《乙瑛碑》

全稱《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辛史碑》。其用筆規範而多有變化,結字方整,字勢舒展,向背分明。

整體來看,《乙瑛碑》書風嚴謹,古樸渾厚,是漢隸中少有的逸品。

《史晨碑》

又稱《史晨前後碑》,此碑兩面刻,前碑稱《魯相史晨孔廟碑》,後碑稱《魯相史晨饗孔廟碑》。

此碑用筆嚴謹,結體方正,字體圓潤,中宮緊密,波折分明,溫文爾雅。它與《乙瑛碑》《禮器碑》合稱“廟堂三鉅製”。

《曹全碑》

全稱《漢邰陽令曹全碑》。其用筆平穩,體勢舒展,秀麗多姿。圓筆為主,方圓兼備,柔中有剛,精氣內含。波磔分明,蠶頭燕尾尤其突出。

《張遷碑》

全稱《漢故轂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又稱《張遷表頌》。

其用筆凝練,以方為主,稜角分明。結構謹嚴,字形方正但不失靈活變化,寓錯綜於端正之中。波折提按不明顯,看似稚拙但精巧有致。

學習者可在瞭解四碑特點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範本。

處事嚴謹者可選擇《乙瑛碑》《史晨碑》,追求完美者可選擇《曹全碑》,個性張揚者可選擇《張遷碑》。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張遷碑》是典型的漢隸代表作,皆為學漢隸首選字帖之一,深受大眾喜愛。

四碑風格體勢各異,結構及運筆各盡其妙。清代學者王澍說:“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

從總體風格而言:

《乙瑛碑》、《史晨碑》和《曹全碑》屬於秀逸健勁類;而《張遷碑》屬於方整古樸類。

從筆法而言:

《乙瑛碑》筆法方圓並用,筆力韌勁圓潤,筆法變化豐富。起筆、收筆講究運筆氣勢;

《史晨碑》筆法嚴謹、精準,標準的蠶頭燕尾, 起筆、收筆到位 ,被譽為“八分正宗”筆法。

《曹全碑》筆法平穩,以圓居多,秀麗中含骨力。

《張遷碑》的筆法比較特別,為典型的方筆,即逆鋒、落筆取勢極快,甚至是切鋒起筆,但行筆氣勢萬鈞,筆筆落實。收筆短、平、快。

從結體而言:

《乙瑛碑》字體方正,端莊中有跌宕起伏,雄渾古樸,凝練俊逸,清翁方綱譽為:“骨肉勻速,情文流暢”;

《史晨碑》字體更為舒展端莊,左右顧盼生輝,上下啟承得法。

《曹全碑》的結體開張而秀麗,靜氣內斂,柔中有剛。清萬經評此碑:“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

《張遷碑》的結體古樸而不失典雅,既傳承了古文字的奇趣,其中不乏章草之意,也具有方塊字的特徵,為楷書先河。

四碑雖風格迥異,但一脈相承。我們在明白了筆法和結體特點的同時,練習時也要把握好度。例如學 《乙瑛碑》時,要避免因筆勢的起伏跌宕而過於放縱,導致筆力軟弱、結體鬆散;在練習《史晨碑》時,要注意汲取《乙瑛碑》的優點,防止刻板;在練習《曹全碑》的,要注意防止筆力漂浮之病;在練習《張遷碑》時,要注意奇趣的過度誇張,尤其要防止筆力、筆勢不足而過於忸怩和變形,失去古雅之意。


如石書藝


《乙瑛碑》是漢隸中有數的逸品,字勢開展,古樸渾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別是後半段,採取筆桿倒向左側的逆向行筆,使每一點畫入木三分,扣的很緊,尤為高妙。《乙瑛碑》的結字看似規正,實則巧麗,字勢向左右拓展。書風謹嚴素樸,為學漢隸的範本之一。

《史晨碑》結體方正,給人以端莊典雅的美感,較其它幾碑的筆勢健勁遒逸,更多古樸敦厚的氣息。楊守敬《平碑記》雲:“碑下一層字嵌置跌眼,向來拓本難於句讀,自乾隆已酉(1789年)何夢華將跌眼鑿開,從此全文遂顯。昔人謂漢隸不皆佳,而一種古厚之氣自不可及,此種是也。”

《曹全碑》一、圓筆很多

曹全碑很多筆畫的起筆都是圓筆起筆,也是就是轉個圈然後行筆,比如橫畫的起筆,除了方向,長短的區別外,幾乎都是圓起。

曹全碑筆畫

二、中收外放

中宮的概念就是一個字,很多筆畫要往中間靠攏,只把幾個主要的筆畫伸展出去,從而做到字型不散,積聚力量。這一點上,曹全碑,禮器碑的雅緻一路的漢碑都是這個結字方法。

中收外放

三、外拓

內擫是相對於外拓的筆法來說的,這麼說吧,就好比一個括號,正括號就是外拓的筆法,反括號就是內擫的筆法,大家所熟知的顏真卿的書法,用了很多外拓的筆法,而歐陽詢用了很多內擫的筆法。

外拓與內擫

曹全碑的左右兩豎基本上都是外拓的筆法,兩豎成合抱之勢,這一點和顏體又共通之處。臨 的時候要多體會。

四、主筆突出

主筆突出

主筆是一個字的靈魂,曹全碑以誇張,舒展的主筆與其他隸書碑刻拉開了距離,成為了很有特色的美感。在學習中,一個字的主筆一定要寫精彩。

《張遷碑》結字巧中有拙,拙中寓巧,大巧若拙。在整體上雖扁方,整飭劃一,又因字立形,順其自然,險中求正,字體端莊朴茂,筆短意長,有些字突出主筆橫畫和捺畫,以盡其勢。全碑各字穩而不呆,動感強烈,動中求穩,穩中求變。

神采奕然的體態特徵在形體、筆畫的避讓、空間布白的處理、平正與險絕的錯落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看似簡單,實則妙趣橫生,有“險絕”後“復歸平正”之感。張遷碑出土較晚,保存完好。其書法以方筆為主,筆劃嚴謹豐腴不失於板刻,樸厚靈動,堪稱漢碑中的上品。

擴展資料:

後世影響:

《張遷碑》對清代隸書影響極大,在近代仍佔有獨特的地位。與東漢其它名勝古蹟相比,它是東漢桓陵時期流行的漢隸的一項創新,注重規範。它給紀念碑帶來了一種活潑的態度,並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石碑不僅是漢代的代表,也是魏晉的風格,對清代書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愛芳書畫


分別敘述如下:《乙瑛碑》(見圖一),開張寬博,結體端莊,骨肉勻停,意態爽駿,用筆方圓並施,撇畫收筆處逆出重按,捺畫波磔明顯,結體隨勢變化不拘一格。《史晨碑》(見圖二),遒勁凝鍊,古雅秀逸,以韻取勝,習時要領略其韻,但用筆不可過於遲澀或顫掣,應於遲重之中見爽快。《曹全碑》(見圖三),飄逸秀麗,內含筋骨,有篆書中鋒用筆之意。結體收放疏密對比強烈,因字變化,一任自然,縱逸中見團聚,多有情趣。《張遷碑》(見圖四),厚重古樸,內含靈秀之氣,方正之中揖讓錯落,拙中寓巧,外實中虛,線條輕重變化自然多姿,用筆以方主,方中寓圓,波磔含蓄,開北魏方峻一路書風。






歐爾閒


張遷碑比較硬朗、力度大些。

史晨前後碑和曹全碑比較柔和秀美些。

要先了解自己練習書法的目的,如果只是字好看,隸書可能意義不大。

如果你想通過書法修生養心或者通過毛筆更好的詮釋自己內心,其實練什麼碑帖都可以達到。

就隸書而言,建議順序是乙瑛碑、張遷碑、曹全碑、張猛龍碑。

有功底的可以按照書法風格抽象上的生克來練的。

如果沒有基礎,建議乙瑛碑、史晨碑、利器碑都可以。

先把平正做好,再去追求一些力度和技巧。


陳海良書法藝術


四大名碑怎麼沒有禮器碑?


德當先信為本


漢《乙瑛碑》厚重穩健。

漢《史晨碑》嚴整秀麗。

漢《曹全碑》奇巧俊朗。

漢《張遷碑》生動大氣。


醜書學


《乙瑛碑》書風頗嚴謹,富素樸之趣,是漢隸成熟時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後人學習隸書最佳範本之一。

清代萬經在《分隸偶存》中評論此碑稱:“字特雄偉,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

翁方綱評論此碑,“骨肉勻適,情文流暢。”

何紹基評論此碑,“樸翔捷出,開後來雋麗一門,然肅穆之氣自在。”

中文名

《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

年代

桓帝永興元年(153年)立

現存地點

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

風格特徵

字勢開展,古樸渾厚,俯仰有致。

書法價值

用筆結字規範,宜於初學。


奮鬥143208320


字型方正,用筆稜角分明,具有齊、直、方、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