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書人,看歷史上的人文、功業、著作、思想,應該關注什麼?

快樂要永恆生命須怒放


人文是人類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即先進的人生觀和規範。體現了重視人,尊重人,關懷人,愛護人。人文又是個動態概念,隨時而變。人文還是不同時期的文化現象,廣義可認為是文化,狹義講指哲學,特別是美學範疇。人文可細分為文化,藝術,美學,教育,哲學,國學,歷史,法律。

我們通過讀書,瞭解歷史是為了學習先進的人生觀和規範,少走彎路,吸收精華,無論功業多麼高低,思想必須要先進,才能不至於摔跤。先輩的歷史就是於錯誤鬥爭史,歷史上有的是經驗,所以讀書是為了明事理,不斷提升自我優化自身。


貨貝研究


盡信書不如無書。

拿紂王來說,史書上對紂王的描寫,都說他是千古不遇的暴君,很少見到有人替紂王抱不平。

但是事實上,紂王那些所謂的暴行,有好多都是後世文人附加上去的。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很多文人為了充實自己的理論依據,把紂王的暴虐往極端化方向超常發揮。

比如紂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惡行,周朝初期的文獻上也從來沒有過,春秋時代也沒有,是到了戰國末期的韓非子首次描繪出來的。

孔子的學生、河南浚縣人端木賜(子貢),早就意識到了商紂王的悲哀,他本人也有點看不過去,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意思是,紂王雖不好,但不至於如此之壞。所以君子最怕處於紂那樣的不利地位,什麼壞事都堆到他一人的頭上,就像地勢低下的汙水池,什麼髒水都朝那兒潑。

戰國思想家、儒家“亞聖”孟軻,還從正面肯定,商紂王有善政,並且不相信武王伐紂的情節。他說:商紂王離開武丁年代時間並不長,武丁流傳下來的好風俗、好政治,都還存在。“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對於武王伐紂一事,只信它兩三分,其他都不相信,既然周軍所向無敵,那怎麼會戰爭中流的血能將石臼中的椎杵漂起來呢?

所以說,我們讀書,尤其是讀歷史書,要有自己的思考,要多方考證,相互比較,不能盲從,要有懷疑的態度和能力。要站在上帝的角度去看,不要站在勝利者的角度,也不要站在失敗者的角度,這是讀史的基本涵養。



Genswell


不喜歡長篇大論,首先,讀書人,也分為很多種看歷史,看文獻,看著作,很多都是,外部的刺激才會去看,比如,初高中,要看四大名著,讀孔子四書五經,

一,前者基本也是為了考試,因為這些著作都列入了,高考題目

二,也是讓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中國教育機制,讓這些初高中的學生去明白,其實是很難的,所以我想說,該關注什麼?

每個階段,都有需要關注的理由,這個真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所以作為一個讀書人,應該是帶著問題去,閱讀一本書,這才是你最關注的



小小曾老師


這個問題,可能是涉及到人為什麼讀歷史的問題。

個人覺得,我們讀歷史,首先是瞭解基本史實,就是不用太糾結與歷史真相到底是怎麼回事,因為寫出再多文字來,也都是根據史書記載去猜測,基本沒有定論。

其次,關注寫歷史的人的史評,然後慢慢的形成自己的史觀。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思想。

思想肯定就屬於文化範疇,所以看歷史,要關注文化的發展和變化,比如文字的發展,用詞的變化,從古文到白話文,還有衍生的文化現象,書法了繪畫了音樂了什麼的。

然後要關注社會形態的變化,比如上古時期人們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夏商時期奴隸制到底是什麼樣,周的政治體制(宗法制為核心的封建制),然後到大一統的國家社會形態,這樣看到整個的脈絡,像黃仁宇寫“中國大歷史\

繽紛歷史清清講


人文、著作之類!!

不單單看其當時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對後世的影響! 因為文化 書籍 只有對後世有足夠的影響 才值得甚至需要在歷史上留存! 而我們的關注點理所當然的應該在這!

當然 , 論證是讀史尤其是文史的必要操作! 所以涉獵一定要廣泛 !

而 功業 ! !

最主要的是看當時以及其當世的功績和作用,

因為時代是進步的 王朝會更迭的!

漢武帝大敗匈奴 使得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

這算的上大功業了!

然而 唐太宗採用開明的民族政策 以仁治國 恩威並施 ,以開明友善的懷柔政策 收服了邊境各族!

唐太宗更是說過這種話:“漢武窮兵三十餘載,疲弊中國 所就無幾,豈如今日綏之以德,使窮髮之地盡為邊戶乎!”

漢武大帝的偉大功業在唐太宗看來確實不值一提 所以 功業重在當代 !

更所以 ! 功業需要結合當時的 時代背景,民族關係,甚至是人民需求等等來看待!不能一概而論!

然後 思 想!

思想似乎是最有可能傳於後世 並影響萬代的!但

社會的變革與進步是無法預料的!

傳承近三千年的孔孟儒家思想 ,卻不一定適用於當代!

所以 思想最主要是看其歷史背景下的成就與適用性! 更重要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費率特


人文方面:生活,樂趣,文章等給我們帶來什麼!正確對待他們當時的價值觀,吸取精華,提高自己!

功業方面:他們建功立業的事例能激勵我們,絕大多數是勵志的典,對正能量的傳播起很大作用!

思想方面:用歷史唯物主義看待他們的結晶,有對的一面,先進的一面,但也有為統治階級服務一面,屬正常現象,社會本身處於對立的統一之中!


狐羊樹


歷史對今天的啟示,不要重複過去不好的歷史,只要是有利於民族國家的人文著作都應繼承,儒釋道法兵,沒有一個是沒用的,只不過,用在當用之時,當然也不會排除外國思想,自由競爭,強調個人價值,這和修身齊家平天下不矛盾,個人體現價值的觀念各有不同,做企業是有價值的,做公務員也一樣,當科學家,和工人勞動者也一樣,關鍵在於經濟社會地位的平等,不否認公務員,企業家,科學家的價值和地位,但是,工人,農民的經濟地位,也應該加強,農村政府機構的效率和廉潔,一直農民的詬病,至於農民工,只要按時發工資款,沒有怨言


浩天正法


應該關注你讀的是什麼書。書不好,邪路就在你面前展開了。不是所有的書都是好書,現在的壞書太多了。另外,“人文、功業、著作、思想”這四個詞彙都不能擺在一起說,它們完全不是一回事。


尋找青島記憶


歷史真假誰也不知道,神化,統治者,美化,吹捧,順情說好話。統治者高大尚,沒有不懂不會得事,比天大比海深。比算卦都靈,有時間看看文藝復興的作品我覺得好點。


見聞79


當然都應該關注,不過思想應該更主要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