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殖民世界80%以上的領土,為什麼過去的歐洲人這麼強悍?

01

在西方的殖民史上,有一個問題可能會對當時的人產生極大的困惑。

那就是為什麼西方殖民侵略者在入侵時,原住民的人數往往是西方部隊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原住民卻敗得那麼慘烈?

1532年,西班牙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帶著一支168人的隊伍登陸南美洲。

此時的西班牙正處於鼎盛時期。西班牙人在海外的殖民地不停地向本土輸送香料和黃金,使得西班牙王室成為當時最富裕的王室。

美洲盛產白銀和黃金,令貪婪的西班牙垂涎欲滴。

皮薩羅和他的手下首先擊敗了印加帝國多達5000人的護衛隊,生擒了國王阿塔瓦爾帕。印加帝國為了贖回國王,籌集了高達13噸白銀和6噸黃金的贖金。

一度殖民世界80%以上的領土,為什麼過去的歐洲人這麼強悍?


皮薩羅笑納了這些贖金後,毀約殺害了阿塔瓦爾帕。

國王被害後,印加人反抗西班牙的戰役真正打響。但是之後的戰爭,西班牙屢次僅靠幾十人到幾百人的規模,挫敗印加人數萬人的進攻。

1536年,190名西班牙人成功抵禦了十萬印加軍隊長達一年的圍攻。

印加人的抵抗被鎮壓。印加帝國走向了歷史的終點。

同樣,三百年後英國人發動鴉片戰爭時,投入的兵力是19000人,清朝投入的兵力前後高達20萬人。戰爭結束後,清廷慘敗。清軍傷亡人數高達23000人,而英國人數僅為500多人。

一度殖民世界80%以上的領土,為什麼過去的歐洲人這麼強悍?

這場戰爭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被寫進歷史教科書,成為每一箇中國人都無法忘記的痛苦。

清朝初期,從投降明軍手中獲得的先進大炮在他們攻打朝鮮和平定南方局勢上,讓清軍取得了巨大優勢。走到清朝末年,清朝的火器沒有任何進步,只剩下捱打的份了。

18世紀初,歐洲人已經控制了地球上超過35%的土地。他們利用先進的航海技術,牢牢地控制著海上交通。

在公元900年來看,亞洲尤其是中土地區,遠比歐洲富裕。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中國人依舊是一片富裕之地;但在軍事技術上,這個曾經的火藥先驅大國,已經剩下捱打的份。

02

這個困擾著當時的人的問題,也成為後人思索的答案。

西方人能夠輕易取得勝利,首要得益於他們先進的軍事技術。

從15世紀開始,歐洲人在軍事技術上,可能就走在了全球前列。隨著海外殖民的迅速擴張,這種技術差距不斷拉大,最終走到碾壓對手的級別。

當西方人帶著先進的火槍大炮不斷侵佔新的土地時,原住民使用的還是冷兵器時期的弓箭和大刀。這讓西方人以一敵百甚至以一敵千,成為現實。

技術改變了戰爭和權力格局。

那麼,我們就會問,為什麼西方人的軍事技術會如此突飛猛進呢?

為什麼不是中國、不是日本、不是奧斯曼帝國,也不是印度呢?

歐洲人在軍事技術上的投入到達了令後人吃驚的地步。

一度殖民世界80%以上的領土,為什麼過去的歐洲人這麼強悍?

18世紀末期,法國把國家收入的7%用到戰爭上;英國人的數據則是12%。這個數據放到現代,沒有一個國家會把如此高的預算用在戰爭上。

長期投入帶來的優勢在於,火槍等軍事武器在歐洲的獲得成本遠遠低於其他地區。比如,用同一單位的小麥做對比,火槍在英國的獲取成本為小麥價格的100倍,但在中國,則是小麥價格的500多倍。

這就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清朝後來更新軍事裝備的成本如此高昂。

03

那麼為什麼歐洲人如此熱衷於更新技術呢?

這三個解釋可能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解惑。

一是歐洲在此期間戰爭頻繁。

無論是內戰,比如英國的玫瑰戰爭,還是各個國家之間的戰爭,比如英法百年戰爭、三十年戰爭,歐洲在此期間各國混戰不斷,作戰頻率遠遠高於歐洲之外的地區。

與同期的中國相比,歐洲打仗的次數高多了。從元朝末年到清朝末年,中國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時期主要是改朝換代之際,其餘時間帝國統治基本趨向於穩定。零星的戰事主要發生在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交界線上。

二是歐洲投入了大量資源。

戰事如此頻繁,那麼為了保衛自己的利益,歐洲各個國家的統治者必須投入大量的資源提供軍事技術,提高統治的穩定性。

前面就提到,法國、英國、西班牙這些老牌殖民國家習慣投入大量資金在戰爭和相關技術提升上。歐洲國家之間開戰的目的是為了榮譽、宗教、領土和繼承權等。

在文化上,開戰可能是君主統治時期的特色。國王為了所謂的榮譽而戰,騎士和士兵為了國君而戰。戰爭是王室特色之一。同時,歐洲政治史上,各個國家都沒有辦法長期統治被征服的地區。戰勝國在取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締結合約後,就會撤兵離開。

這在背後也說明,歐洲人為什麼打了那麼多仗。

三是在“幹中學”,歐洲人不斷對軍事技術進行創新。

歐洲各個國家之間,都沒有辦法完全碾壓敵手。每一場對決任何國家都很難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因此,每個國家都必須在實戰中提升自己的軍事技術。

英法百年戰爭中(1337年到1453年),法國軍隊使用了一種效果更好的炮技術,打敗了英國人。百年戰爭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人們發明出了不少新的戰術和武器。

這些都是實幹經驗的積累。

在七年戰爭(1756年到1763年)中,法國人對火炮進行了改進,使得該武器更加輕便靈活,效率大為提升。

同時,與戰爭有關的後勤和圍攻上,也不斷進行改良。他們的組織方法,在科學性和效率上,是別的地方完全沒有辦法相比的。

當歐洲人帶著這樣組織嚴密高效、武器優良、戰術科學的隊伍入侵非洲、美洲和亞洲時,他們的優勢就更加突出。原住民碰見這樣的歐洲人,彷彿是地球人見到了外星人。

04

歐洲長期以來的狀態都是分裂。

歐洲再也無法恢復到羅馬帝國的統一狀態,除了地緣因素外,還在於複雜的宗教問題。

西方的宗教發展到後來,教派林立,爭鬥不休。教會成為君權系統之外,另外一個更加強而有力的權力系統。教會政治和資源都是獨立的。

這種組織的存在,起碼暗地裡是不希望各個王國因結合而強大。所以,有西方史學家認為,教會的存在凝聚和統一了精神世界,卻加劇了政治分裂。

政治局面使得歐洲君王們不斷提升軍事及其技術。與中國傳統社會環境中重農抑商的文化不同,歐洲商人在社會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那麼,技術成果就很容易轉到私人手中。

歐洲國家的人口和規模,使得各個國家都沒有辦法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運送武器、人員和物資,這時,商人的力量就會趁機補上缺口,然後和統治者共擔風險,共享利益。

古老的戰爭是為了爭奪土地、人口、資源和財富。商人的逐利性更強,政治風險性更低,這種合作方式就會顯得更加有利。

一度殖民世界80%以上的領土,為什麼過去的歐洲人這麼強悍?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期間,支持海盜,合作條款之一就是可以分得財富。西班牙早期的探險活動,背後都有王室支持和贊助的身影。

這種操盤模式在當時很常見。

當先驅者以侵略流血為代價,帶回大量的意外之財,更加讓歐洲人相信,征服歐洲之外的世界,獲利更豐厚。他們在外爭奪地盤的競賽開始了。

05

到了19世紀,歐洲大陸上連續了幾個世紀的戰爭消失了。與此同時發生的是,歐洲人在這個世紀末,海外殖民地的規模達到了全球領土面積的80%以上。

歐洲內部的戰爭近乎消失,外部的戰爭卻打得如火如荼。歐洲各國發動戰爭的動機從榮譽和繼承權變成了更加實際的利益。

他們都憑藉著先進的軍事技術和相關管理組織方法,四處建立殖民地,掠奪資源,攫取當地統治者的權力,倚強凌弱獲取各種貿易特權。

噹噹地人不能滿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歐洲各國就亮出武器,直到所得填飽他們貪得無厭的胃口。

西方殖民歷史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在反殖民主義的浪潮下退出歷史舞臺。各個被殖民者入侵的地方,都付出了沉重的歷史代價。就有文獻表示,今天非洲的分裂和貧窮,就是西方侵略者在當年造下的孽。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就給非洲的剛果帶去了前所未有的災難,人口銳減了一半,將近一千萬人。

西方殖民者留下的創傷,今天還未痊癒。

那麼,歐洲人為什麼能夠在後來居上的情況下,征服整個世界呢?

在15世紀,中國、土耳其、日本等地的文明程度並不弱於歐洲,甚至遠遠高於歐洲。

一度殖民世界80%以上的領土,為什麼過去的歐洲人這麼強悍?

一半的答案是先進的軍事技術。

另外一半的答案是西方的政治史。

中國在明代和清朝,出現過好幾次技術暫時回到世界水平的時刻。嘉靖皇帝曾經命令朝臣研究西方人的技術;清朝初年為了平定各地的反抗,在軍事裝備上一度注重吸收別家所長。但是當局勢穩定下來,國家體量足以威懾潛在敵手時,又步入“承平日久軍備廢弛”的循環。

特殊的政治環境,使得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一家獨大,為了所謂的繼承權、榮譽、宗教信仰等,打來打去。

與其他地區中各個小勢力的頻繁衝突不同,歐洲各個國家願意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創新,這種創新沒有中止,一直延續下來。因為一旦中止,對手立馬就趕上了。

西方人為什麼可以征服世界?主要的原因應該是軍事力量、政治現狀的共同作用,使得他們一度走到這樣的地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