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兩廣總督戰敗,被英國人抓到印度,後來怎麼樣了?

要麼說晚清是一個屈辱的時期,除了常見的割地賠款,作為清朝的封疆大吏,有一個兩廣總督戰敗被英國拉到印度去了。

清朝奇才葉名琛

總督在清朝是個大官,它比縣令和巡撫等官員都大,總督管轄的範圍一般都是跨越多個省,轄地很大,而且總管轄地內一切軍政要務,疆域廣大的清朝也總共不過九個總督。

清朝兩廣總督戰敗,被英國人抓到印度,後來怎麼樣了?

總督在清朝朝是個大官,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歷史上這些地方的官員並不瞭解,談論各朝代史人們往往知道那些名臣、名將和帝王,但是提起某郡某縣的地方長官就知道的人不多了,大家瞭解這些地方大員往往是因為他們出現在了某個典故之中,或是做過什麼大事,再或者就是他們以畫家、書法家、詩人的身份存在。比如本篇的主角葉名琛,他是清末時期的兩廣總督,很多聽都沒聽過,但是他確實是個很有特點的人。

清朝兩廣總督戰敗,被英國人抓到印度,後來怎麼樣了?

葉名琛能做到兩廣總督說明這個人還是頗有才能,此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受家庭薰陶再加上個人天賦,年紀輕輕就很有才華,在詩文方面名噪一時,十八歲未滿考貢生,二十六歲考進士,競爭那麼激烈他能年紀輕輕便能考取進士實在難得。三十八歲被提拔為廣東巡撫。

古代考試競爭有多激烈我們都略有耳聞,有些人年過半百可能都沒考出個什麼名堂來,葉名琛三十八歲已經是從二品的地方大員了,既然頗有才能必然會有所作為。

“六不”總督葉名琛

葉名琛的一生具有兩面性,他這一生經歷過輝煌,前面已經說了年輕有為,歲數不大就為一方大員,但是人生的後半程卻過得並不舒服,他這一生做過一些讓人佩服、值得稱道的事情,但是卻也遭到不少批判。

葉名琛一生不長,剛過半百沒兩年就去世了,但是自三十八歲任廣東巡撫開始多年時間他穩坐廣東巡撫和兩廣總督的位置,頗受皇帝的重新。可以說他比別人做得更穩主要是源於在鎮壓叛亂時的心狠手辣有關。

清朝兩廣總督戰敗,被英國人抓到印度,後來怎麼樣了?

清朝末年出現了很多起義叛亂,身為鎮守一方的重臣他不斷地對起義叛亂者進行殘酷鎮壓,那些起義者的鮮血成了葉名琛的戰績,這些戰績不斷地呈送給皇帝,幫助他穩定了位置。而這種做法也成為了後世批評他的原因之一,在鎮壓的過程中葉名琛的殘酷充分地體現了出來。

清朝兩廣總督戰敗,被英國人抓到印度,後來怎麼樣了?

後來西方列強打了進來,葉名琛的六不開始表現了出來,即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什麼都不,用現在的話說這個人很佛系。戰爭開始不久英國人的幾艘軍艦就打到了廣州東郊,葉名琛這個人異常淡定地在看武鄉試,在對抗英國人的戰鬥中他其實也做過一些作戰準備,在對列強的防禦中也起到了一些小國,他還廣泛呼籲積極抵抗。

被擄異鄉,頗有氣節

後來葉名琛兵敗被英國人所俘獲了,作為侵略者英國人可以說是壞事做了不少,侵略者的醜惡嘴臉暴露無遺,但是俘獲了這麼一個清朝高官,本應該是抓到就羞辱折磨他,因為它是清朝的忠臣,在兩國交戰中他就代表清朝,而且前不久他還在積極準備與英國交戰呢。出乎意料的是,英國人把他俘虜到了軍艦上並沒有折磨他,反倒是對他有些禮節。

清朝兩廣總督戰敗,被英國人抓到印度,後來怎麼樣了?

一個多月以後他就被送往了印度的加爾各答,那個時候印度還在英國人的佔領之下,英國人主要是想把他送得遠一點,因為他曾在廣東地區為官多年,也是頗有影響力的,如果有很多人營救葉名琛可能會給英國人帶來巨大的麻煩。

送往加爾各答以後葉名琛的一生就在這裡結束了,可以說被俘獲的葉名琛挺悲慘的但是也很有氣節,咸豐皇帝得知葉名琛被俘以後害怕英國人以葉名琛要寫朝廷,就下令免去了其一切官職,貶為庶人,還知會了英國人葉聲。

清朝兩廣總督戰敗,被英國人抓到印度,後來怎麼樣了?

葉名琛在印度其間始終不忘關心著英國與清王朝的戰事,說明他還是心繫國家的,最後葉名琛吃完了所有從國家帶出來的糧食,不想吃異國他鄉的一粒米而餓死的,後來英國人把他的遺體送回到了廣東。

葉名琛,可以算得上歷史上一個很著名的人了,無論是才能還是一生的行事,一些人認為他鎮壓叛亂時如同一個劊子手,應該憎恨,但是也因為葉名琛的氣節而對他倍加讚賞,他和一些大奸大惡之人或者是屈膝賣國之人還是有所區別的,在侵略者面前他沒有丟掉大國之臣的尊嚴,他曾自稱“海上蘇武”,也在努力地效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