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16世紀末的中國宛若懨懨欲睡的雄獅,安寧地雄踞於東方,周遭的一切都在它的掌控之下。縱然它已經久經滄桑,但它的力量完全使它能夠安享太平,與世無爭。然而遠在亞歐大陸彼端的一個名叫英國的島國,在一位名叫伊麗莎白的女皇的帶領下國力蒸蒸日上。這個國度正將它的爪牙開始伸向世界。

但女皇的眼光總是不自覺的凝視東方,因為她知道,國內貴族趨之若鶩的茶葉和絲綢都來自東方那個神秘而悠久的國度。在她的眼中,那裡遍地是寶藏。但對英國來說,中國的一切似乎都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為了能夠打開中國商貿的大門,她用竭盡虔誠的口吻給那個國度掌權的君王萬曆皇帝寫下了一封信。信的開頭寫道:"天命英格蘭諸國之女王伊麗莎白,致最偉大及不可戰勝之君王陛下。"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然而,這封信卻歷經四百年的輾轉,才落入中國人的手中。可是這封信件卻不禁引起了我們幽遠的遐思:"如果萬曆皇帝拒絕了後來英國人眼中偉大的伊麗莎白一世,那是否按照日不落帝國霸道的國格,他們是否會派兵征討呢?如果他們征討,那麼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是否又會失敗呢?"其實,我們無需做出過多揣測,因為17世紀初的荷蘭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一、風雲乍起

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環球航海拉開了世界航海時代的序幕。當時位於歐洲西部的荷蘭只是一個國土狹小的國度,甚至沒有自己的主權。但距離新航路開闢一個世紀之後,荷蘭成功的抓住了歷史的機遇,大力發展海上貿易。漸漸地,荷蘭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海上霸主的地位,擔任起了"海上馬車伕"。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後來,大海之上荷蘭船隻的身影隨處可見,荷蘭的生意已經遍佈世界各地,而這些生意中充滿了炮火和血腥。此時,遠在東方的中國縱然閉關鎖國,也難以逃脫航海時代的旋渦,最終被捲入了世界的爭端。畢竟,不管是之前的葡萄牙人,還是後來的荷蘭人,在它們眼中,中國就是寶藏和財富的代名詞。

當時中國已經到了崇禎年間,大明王朝遭受著內憂外患和天災人禍的襲擾,難以安寧,國內已經食不果腹,屍橫遍野。而荷蘭卻仍想著它的生意經,一直試圖打開中國貿易的大門。此時如果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而百姓的物資大量流出,雖然可以解除匱乏白銀的燃眉之急,但也會加劇經濟的動盪。但是為了荷蘭不再襲擾東南沿海,福建政府給荷蘭開了空頭支票。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二、一夫當關

此時的貿易主動權雖然被中國牢牢把控,但是荷蘭人貪婪的慾望令他們賊心不死,妄圖與當時海上霸主鄭芝龍進行政治交易,通過協助他擊敗海盜頭目,然後讓他嚮明政府邀功,而他則答應荷蘭人在沿海自由貿易。

說起鄭芝龍,這是一位頗具傳奇的人物。他出身在大明王朝的一個小官吏的家庭。但是家道中落,他幾經輾轉去往日本,結識貴人。最終貴人死後他借勢黏合貴人的勢力當上了當時的大海盜。然而他卻不殘害百姓,並時常將捕捉官兵放回,最終得到明朝招安。所以雖然他後來才擔任一個遊擊將軍的職務,但他卻是東南沿海的海上霸主,荷蘭也不得不看他臉色。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然而,此時大明王朝已經在風雨縹緲之中,崇禎皇帝為了證明皇權的威嚴,他對荷蘭的態度十分強硬。縱然鄭芝龍想要緩和和荷蘭的關係,卻也不敢觸動天子的逆鱗。說起來有點好笑,荷蘭就這樣被福建政府和鄭芝龍忽悠半天,賠了不少本,卻還啥好處都沒撈著。於是,盛怒之下,荷蘭與中國海島劉香狼狽為奸,發動了對中國的戰爭。

三、命運多舛

公元1633年7月7日,荷蘭臺灣長官普特斯曼斯率領十三艘荷蘭戰艦,以突襲的方式對明朝的南澳發起了進攻,雖取得小勝,但荷蘭軍也有相當傷亡,不得不解圍後北上。7日,荷蘭軍已經抵達了廈門,但此時南澳的消息還未傳來,明軍毫無防範。因此,荷蘭艦隊成功偷襲並擊沉此處停泊的鄭芝龍的15艘大型戰艦,並封鎖了廈門口岸。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其實,自鄭和下西洋以後,大明朝閉關鎖國,造船業已經萎靡不振。後來倭寇滋事,大明後期戚繼光將軍應運而生,他對於海洋強國有一定的理解,並開始興造船隻。好景不長,戚繼光隨後被北調抗倭,造船一事被再度耽誤。所以到崇禎時期,大明海軍中充斥著沙船和哨船等小型船隻,官方海軍戰艦幾乎無力與西方船艦戰鬥。

然而,幸虧隨後出了個海盜鄭芝龍,他心中有著家國大義,願意被官府招安。由於當時大明海上不被官軍保護,所以他們往往依靠私人艦隊。作為私人艦隊的首領,鄭芝龍少不得與西方艦隊打交道,他以開放學習的胸襟認真採納了英國造船技術,將紅衣大炮和西方戰艦應用到自身戰艦中來。當時15艘被擊沉的戰艦便是鄭芝龍私人身家,更是大明海軍的依仗。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四、鋒芒乍現

在往後的日子,明軍暫時無力在海上抵抗荷蘭艦隊,一味採取守勢。荷蘭艦隊變本加厲,不僅扣押中國談判的商人,還不停襲擾東南邊境。此時海疆被荷蘭折騰得民不聊生。但是荷蘭也並非一味取勝,在荷蘭進攻廈門時,被明軍迎擊,並追擊在遠洋之外,長達二十餘日不敢靠岸。7月底,荷蘭軍隊通過讓利給海盜劉香,獲得其五十艘戰艦的支持,於是荷蘭艦隊正式對明朝宣戰。此戰目的是逼迫明朝開放通商口岸,並壟斷荷蘭對中國的外貿權。

當時荷蘭艦隊共計11艘主力戰列艦,另外還有一艘旗艦密德堡和中國的戎克船。荷蘭主力戰艦受到當時英國造船工藝影響,均是蓋倫船,這種船擁有多層甲板,能夠安置20-30門紅衣大炮,性能比英國戰艦更加優異。至於火炮,當時荷蘭艦載火炮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雖然當時中國火器工藝並未與西方火器有太大差距,但大明水軍艦船則相去甚遠。幸虧鄭芝龍彌補了海軍火力的空白。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8月到9月間,荷蘭艦隊屢屢對沿海一帶燒殺搶虐,期間大明軍官傷亡慘重。與此同時,傷亡一樣巨大的還有鄭芝龍的海軍,因為有不少官兵都是當初跟他一起歸順的綠林弟兄。為此,他勃然大怒。當時除了朝廷給的獎賞外,他自己也私下發出賞令,但凡參戰者每人給銀子二兩,若是戰事延長則每人多給五兩;另外,若是燒了敵軍船隻,則給銀子二百兩,一個荷蘭人人頭則給五十兩。當時的縣處級官員也不過白銀五兩左右,可見鄭芝龍獎賞的豐厚。

五、海上風雲

鄭芝龍的獎賞不禁令荷蘭人膽寒,當時荷蘭人最難對付的不是大明海軍官兵,而是海盜,因為這些海盜不受海疆政策的束縛,無所不用其極。鄭芝龍的懸賞令不禁調動了當時歸順朝廷的江湖人的貪婪,也喚起他們的兄弟義氣,士氣的點燃為後來的戰爭取得了決勝的關鍵性作用。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公元1633年10月22日,歷經數個月的準備,海軍實力逐漸恢復,料羅灣海戰正式爆發。當日凌晨,鄭芝龍的五十艘大炮艦和一百條明軍的小船共計一百五十艘戰船悄悄開到了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口。原來根據明軍獲悉,荷蘭和劉香的聯合艦隊全都停泊在此處。

荷蘭艦隊發現明軍來襲之際,他們展開隊列,以荷蘭威力巨大的炮艦居中,而海盜的船隻則四散開來,在外圍擔任警戒部隊,圍繞著荷蘭主力艦隊。與此同時,鄭芝龍指揮的明軍主力戰艦按照順風方向在東南展開隊列吸引敵軍的注意。然後,他派遣二十艘大型戰艦組成分艦隊,從左翼迂迴到敵軍後側,警惕他們順風而逃。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此戰中,鄭芝龍採用的是黑虎掏心的戰法,即不理外圍的劉香海盜船,通過火攻的方式直取荷蘭艦隊。而擔任此戰重要角色的便是那一百艘明軍小艦,這些艦艇不會直接與敵艦進行炮轟,畢竟它們的噸位註定它們只能無用犧牲。所以鄭芝龍決定放棄這些無用的小艦,以繁勝寡的方,將這些小船全部點燃,化為火船,去點著荷蘭的戰艦。

雖然荷蘭在歐洲也算火船應用的一流行家,但他們卻並未見識過如此鋪天蓋地的火船蜂擁而至的場面,無疑這種戰術令荷蘭疲於應對。因為縱然他們火力十分強大,但奈何火船數量太多。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剛開戰不久,兩艘大型戰艦便被明軍火船點燃,最終在大火中焚燬。而鄭芝龍此時也未閒著,他率領炮艦與敵艦正面應敵,使得敵軍兩艘炮艦被擊沉,一艘被俘虜,其餘的全部被重創逃走,而劉香的海盜船全軍覆沒。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六、一戰定乾坤

料羅灣一役,據福建巡撫鄒維璉奏報的戰績:"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馘斬夷級二十顆,焚夷夾版鉅艦五隻,奪夷夾版鉅艦一隻,擊破夷賊小舟五十餘隻,奪盔甲、刀劍、羅經、海圖等物皆有籍存。而前後銃死夷屍被夷拖去,未能割級者,累累難數,亦不敢敘。"

此戰以後,鄭芝龍徹底把控了明朝的海權,官府也要給三分薄面。但幸運的是,鄭芝龍骨子中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忠君體國,所以大明的海上貿易在他的帶領下蒸蒸日上,而他對臺灣省的開發以及他兒子鄭成功奪回臺灣省的貢獻,都令歷史不能將他忘卻。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然而,賊心不死的荷蘭人在1639年後再度捲土重來,這次仍是被鄭芝龍用盛滿火藥的竹筒泅水火攻的方式重新教做人。直到此時,環中國海都在鄭芝龍的庇護之下,鄭芝龍牢牢把控中國製海權,成為毋庸置疑的海上霸主,荷蘭也不得不看他臉色過日子。

當時但凡舉著鄭氏旗幟的船隻可以在海上暢通無阻,安全無虞,搞得臺灣省的荷蘭人也不得不通過日本整來幾面令旗。另外,荷蘭每年都要向鄭芝龍進貢1000萬法郎,才能在太平洋上得以航行。荷蘭人也時不時擔心鄭芝龍率領他的大型船隊遠征尼德蘭(荷蘭舊稱)。雖然後來荷蘭人趁著明末奪取了臺灣省,但鄭芝龍卻也為鄭成功收復臺灣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顧炎武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鄭芝龍雖然海盜出生,其出生的時代和階級也決定了其思想侷限,但是他卻始終心懷天下,禦敵於國門之外,並未同劉香那般與異族同流合汙,令人欽佩至極。正是因為鄭芝龍和鄭成功父子的努力,才讓中國哪怕在明朝末期也不被外敵欺辱,還保證了臺灣的迴歸和祖國的統一。

所以英雄不論出處,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的身份而用異樣眼光質疑他人的愛國之情。一個國家需要有英雄,也需要有對英雄的信仰,因為這樣才能讓國家湧現出更多的英雄,讓保家衛國的不屈傲骨熔鑄於民族的精神。但同樣地,我們也要銘記過往的恥辱,砥礪前行,不再閉門造車,以開放的心態去包容世界,博採眾長,為中華之振興而奮鬥。

《明史》

《鄭氏史料初編》

《鄭成功傳》 黃宗羲

《鄭芝龍航海圖》考——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藏《雪爾登中國地圖》名實辯 林梅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