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戰略轟炸機之間的角逐:B-52PK圖-160孰優孰劣

美國的B-52戰略轟炸機由於服役年代比較長,屬於典型的常規轟炸機;俄羅斯的圖-160則不同,它是美俄兩國在戰略轟炸機發展上理念差異誕生的一種戰略轟炸機,兩者相比,確切的說應該是存在一個代差關係,從突防角度來看更為清晰。

美俄戰略轟炸機之間的角逐:B-52PK圖-160孰優孰劣

二戰結束後,美國就展開新一代洲際轟炸機的預研工作,相對此前的轟炸機,預研中的新一代轟炸機比較注重航程,從而擺脫轟炸機對前線基地以及轉場基地的依賴性,實現洲際作戰能力。這個項目催生了B-52轟炸機,該型機採用了傳統轟炸機氣動佈局,是一種八發戰略轟炸機;於1948年提出設計方案,1952年首飛,1955年交付部隊,先後發展出A、B、C、D、E、F、G和H八種型號,至今依舊有76架在美軍服役,計劃服役至2050年左右,整個服役週期將達到史無前例的90年。

美俄戰略轟炸機之間的角逐:B-52PK圖-160孰優孰劣

在美國戰後戰略轟炸機發展史上,將B-52轟炸機劃設為第一代戰略轟炸機,那麼後續的B-1戰略轟炸機可看作是第二代,至於B-2自然也就是第三代了。這三款戰略轟炸機如此劃分的依據是,B-52採用常規佈局設計,實現了洲際飛行能力,這是一個基礎;到了B-1系列則在保持航程的基礎上,新增了可變後掠翼技術,實現了有B-52傳統的亞音速飛行到超音速高空突防的作戰理念轉變;到了B-2系列,則是由隱身技術替換了B-1的超音速突防,在技術上進入低可探測時代。

美俄戰略轟炸機之間的角逐:B-52PK圖-160孰優孰劣

再反過來看俄羅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圖-160戰略轟炸機最大的技術特點就在於其可變後掠翼技術帶來的超音速飛行能力,在12200米的高空最大飛行速度可達到2.05馬赫,其速度優勢相當明顯,比美國的同類產品B-1B型的高空1.25馬赫高出了很多;在去年曾經上演過一起圖-160三次戲耍美製F-35A型隱形戰機的戲碼,在當時引起一陣轟動,這個實例充分說明了圖-160戰略轟炸機的性能優勢。

美俄戰略轟炸機之間的角逐:B-52PK圖-160孰優孰劣

戰後,美蘇兩國在經歷了傳統常規轟炸機發展之後,隨著航空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是戰鬥機進入到噴氣時代後,傳統轟炸機的生存面臨嚴峻的挑戰。美蘇兩國開始圍繞戰略轟炸機突防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可變後掠翼技術的成熟使得超音速突防成為可能,這也成為當時研究探索後的一種思路,美國開發了B-1,蘇俄發展出了圖-160;同步誕生了另一種思路就是防區外打擊,即通過加掛新型遠程空射彈藥在敵方防空區外進行打擊。這一思路的出現,對於B-52的改進升級產生深遠影響,也可以看作是B-52高齡服役至今恩寵不減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俄戰略轟炸機之間的角逐:B-52PK圖-160孰優孰劣

其實在發展超音速突防轟炸機時期,美俄之間的發展理念就已經出現了分離,蘇俄專注於提升超音速突防,更強調速度突防,催生了圖-22、圖-160超音速轟炸機;美國在發展超音速轟炸機的同時開始引入隱形技術,通過前期對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的發展,美國在B-1發展中使用了一部分隱形技術;在後來直接邁向隱形技術時代,發展出當前最先進的B-2戰略轟炸機。

美俄戰略轟炸機之間的角逐:B-52PK圖-160孰優孰劣

從這個發展脈絡來看,俄羅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在美國屬於二代+的技術水平,在技術上要比美國的B-52要領先一代。即使B-52在後期的改進升級中引入了防區外打擊理念,可以攜帶發射空射巡航導彈,未來美國還計劃為其配備高超聲速空射彈藥;俄羅斯也在不斷的對圖-160進行升級改進,同樣可以攜帶X-55/555/101/102型空射巡航導彈,僅超音速突防這一項指標就是B-52所比不上的。

美俄戰略轟炸機之間的角逐:B-52PK圖-160孰優孰劣

當前美軍在高超聲速武器發展領域起了個大早卻遺憾的是趕了個晚集,俄羅斯去年展出多款高超聲速武器,在時間節點上,俄羅斯已經取得先機,著名的匕首高超聲速空射導彈已經掛載到米格-31戰機上,不排除未來也會在圖-160的改進升級中引入高超聲速導彈。

美俄戰略轟炸機之間的角逐:B-52PK圖-160孰優孰劣

因此,B-52儘管是一款很不錯的戰略轟炸機,經過不斷現代化升級改進,至今依舊在美軍中效勞,也經常出現在美軍的各種軍事行動中;但是從技術角度來分析,俄羅斯的圖-160綜合性能指標要比美製的B-52和B-1B都要略好一些,尤其是在超音速突防領域更有造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