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可敬、可憐、可恨的曼璐,是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的影子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在民國時期的舊上海,女主顧曼楨和男主沈世鈞相愛,但受到了曼楨姐姐曼璐和姐夫祝鴻才的破壞,最終有緣無份,錯過了彼此。

小說中,曼楨是在姐姐曼璐的無私付出中平安長大的,但曼楨的悲劇又是由曼璐一手造成的。曼璐為了養活弟妹選擇了犧牲自己,但最終,她又將親手庇護長大的妹妹推到了龍潭虎穴。她是矛盾的,卻也是真實的,這種矛盾性正是複雜人性的體現。

《半生緣》:可敬、可憐、可恨的曼璐,是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的影子

可敬、可憐、可恨!這是曼璐一生的寫照,也是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的模樣。孩子小時候,你是他最愛戴的父母親,你為他犧牲了很多,到頭來,你卻成為了他最嫌棄的人;年輕時,你是伴侶心中最敬愛的人,你為他(她)付出很多,但最終你卻成為對方最厭煩的人……

你從一個可敬的人最終活成了一個可恨的人,到底經歷了什麼?從對曼璐一生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現實中很多人的影子。

可敬

曼璐17歲的時候,家裡的頂樑柱父親去世了,當時家裡一窮二白,上有祖母,下有弟妹,唯一可以依靠的母親也沒有賺錢能力。為了挑起養活家庭的重擔,曼璐被迫淪落風塵,從女學生成為了賣笑的舞女。

那時的她,已經和初戀張豫瑾訂婚了,他們感情很好,常常通信,也不時見面。當時她完全可以選擇嫁給他,也不會有人說她什麼,畢竟她已經訂婚,而且一個17歲的女孩子又如何負擔整個家庭呢?

但是她沒有逃避,她選擇成為了家裡的頂樑柱,不僅讓一家人吃飽了飯,還讓弟弟妹妹能繼續讀書。

可她知道,當她踏出第一步時,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為了不耽誤豫瑾,她親自斬斷了和他之間的情緣。

《半生緣》:可敬、可憐、可恨的曼璐,是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的影子

曼璐用自己的一生換來了弟妹的前途,換來了一家老小生存的機會。

這樣的曼璐,怎麼不讓人敬佩!而且她對數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沒有絲毫怨言,處處為家人考慮。

她知道自己的職業不光彩,所以和母親說希望妹妹曼楨能早點結婚,妹妹和她住在一起不太好,會有人說閒話。

在她年齡漸長不得不嫁人時,她更多考慮的還是家人,她選擇嫁的祝鴻才,她認為她可以拿得住他,並和他說好結婚後需負擔家人的開銷。

《半生緣》:可敬、可憐、可恨的曼璐,是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的影子

在她嫁人後,她也常常想著孃家人的生活,不時塞錢給母親。

在曼璐決心要犧牲自我的時候,她想過要回報嗎?沒有。如果她想要回報,那麼什麼能回報她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年華,什麼又能回報她失去愛人的悽苦?她付出之時,只是想著讓一家人活下來,讓弟妹有書讀。這是她的初衷。


可憐

曼璐是可敬的,但無疑也是可憐的。

原先清純可愛、愛好讀書的女學生已完全被時光湮滅,她變成了一個衰老滄桑、言談舉止粗俗不堪的中年女人。當祝鴻才將她少女時期的一張照片錯認為曼楨時,她很傷心,她不想去相信自己的變化這麼大,從前的影子一點都沒有留下。

可是不想相信又有什麼用呢?那些逝去的不僅是年華,還有她的青春。

面對逐漸增大的年紀,她不得不選擇嫁人,但此時可供她挑選的餘地已很小。她只能嫁給有妻有女,粗魯無知的祝鴻才。她原本覺得自己可以管得住他,但誰知道結婚後祝鴻才發了財,天天出去花天酒地,對她又打又罵。

《半生緣》:可敬、可憐、可恨的曼璐,是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的影子

且讓她格外傷心的是,她的丈夫看上了斯文有禮、青春年少的妹妹曼楨!她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曼楨是她親自庇護長大的,另一方面她與曼楨同是姊妹,但她是被犧牲掉的那個。所以她在保護曼楨的同時,內心深處又嫉妒著她。

使這種嫉妒完全爆發出來的導火線,是她曾經的戀人張豫瑾。

曼璐的祖母和母親在得知豫瑾這麼多年還沒有結婚時,想讓曼楨嫁給豫瑾,算作是曼璐當年不能嫁給他的補償。她們和曼璐大剌剌的講起,絲毫不顧忌她曾經愛過豫瑾最終又愛而不得的一顆心。似乎,豫瑾和她是沒有關係的。

豫瑾是曼璐心底最美麗的一個夢,她此生唯一深愛過的人。他怎麼能和自己沒有關係?他是她灰暗人生中僅有的一抹亮色啊。而且她自顧自地認為豫瑾是因為她而不結婚,如果他愛上了曼楨也是因為曼楨有她年輕時的影子。

《半生緣》:可敬、可憐、可恨的曼璐,是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的影子

曼璐的現狀又是那樣糟糕,人在痛苦時最容易回憶從前的溫情時刻,所以她決定見瑾瑜一面,勸他不要對自己這麼痴心。但她究竟對瑾瑜還有沒有別的希望?她自己也說不清。

她穿著少女時最喜歡的紫衣,因他當時稱呼她"紫衣的姊姊",這是他們的小秘密。她抱著一顆懷舊的心,去見他時,他驚住了,或者說,是被嚇住了。他看著不倫不類的她,傷心、失望、甚至喘不過氣。面對她的矯揉造作,他只能回她:

"人總要變的,我也變了。我現在脾氣也跟從前兩樣了,也不知是年紀的關係,想想從前的事,非常幼稚可笑。"

幼稚可笑四個字,徹底將曼璐推向了深淵,她一生中最美麗的一個夢碎了。她這一生,還剩下什麼呢?連夢都沒了。

可恨

她的可敬並沒有讓生命對她手下留情,生命的磨難讓她活得很可憐,而這樣的不對等最終讓她變得可恨起來。

夢的破碎讓她徹底嫉妒起了自己的妹妹,她認為妹妹在有男朋友的情況下又去豫瑾面前賣弄風情,為的就是展現自己的魅力,讓男朋友吃醋。她還年輕,而她已經老了。她還有美好的前途,而她僅有的一個夢也因為她而碎了。

《半生緣》:可敬、可憐、可恨的曼璐,是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的影子

自己曾付出的一切得到的回報就是這樣,曼璐認為自己好傻,她自問對家人夠好,但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對她?她將自己悲慘生活的原因歸咎於妹妹曼楨身上。

她的心理開始嚴重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最終讓她變得面目可憎起來。

她合夥與丈夫祝鴻才將妹妹騙到了家中,囚禁起來,任由丈夫將妹妹強姦,希望妹妹能替沒有生育能力的她生一個小孩,姐妹共事一夫,將丈夫籠絡住。

曼璐微笑道:"還能關她一輩子?哪天她養了孩子了,你放心,你趕她走她也不肯走了,她還得告你遺棄呢!"

曼璐道:"……我這樣病歪歪的,哪兒還能出去應酬,我想以後有什麼事全讓她出面,讓外頭人就知道她是祝鴻才太太,我只要在家裡吃碗閒飯,好在我們是自己姊妹,還怕她待虧我嗎?"

《半生緣》:可敬、可憐、可恨的曼璐,是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的影子

當曼楨不服從她的時候,她對曾經自我犧牲的怨言統統發洩了出來,她說如果自己那時也是個烈女,一家人就都餓死了。她質問她憑什麼一樣的姊妹兩個,自己就這樣賤,而她就如此尊貴。

此時的她,似乎只有讓自己的妹妹繼續成為悲劇,才能平衡她已經成為悲劇的事實。她將一手帶大的妹妹當作了她悲劇人生的補償。

就這樣,她從一個最初飽受男權壓迫的受害者,最終變成了一個可恨的男權劊子手。

《半生緣》:可敬、可憐、可恨的曼璐,是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的影子

在繁重的生活面前,很多人就像曼璐一樣,犧牲了自我,無私付出一生,庇護弟妹,撫養子女,照顧家庭。隨著年華的逝去,當她為之付出的人有了不同於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當生命並沒有因為她的付出而優待於她,當她過得無趣而蒼白時,她便開始對曾經的付出耿耿於懷,於是這種介懷就轉化成了對付出之人的埋怨,憤恨,甚至與之結成仇恨。

許多人在付出的開始,雖然並沒有想過回報,但也不會認為自己為之付出的人會辜負於他。這裡的“不會”和“辜負”是兩個關鍵詞。你應知道,你所認為的“不會”是否等同於“不能”。當你認為他不會辜負你時,你對他是滿滿的信任,但當你認為他不能辜負你時,你對他就是控制慾。

這種控制,又會讓你曲解“辜負”的含義,什麼叫“辜負”?沒有按照你說的、你希望的去做,是不是就是辜負呢?你的生活過得糟糕無力,而他沒有去改變,是不是就是辜負呢?如果這樣,你在開始,應想到他會“辜負”於你,因為,你為之付出的任何人,都是不屬於你的,他最終會成長為獨立的個體,你不能對他負責,他當然也不能對你負責。

曼璐在可敬、可憐、可恨的一生中,已然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只是盼望弟妹能吃飽飯,有個好前程。而你呢?當你撫養孩子,為家庭付出的時候,你的初衷不是盼望孩子們能平安長大,家庭和和美美嗎?後來多餘出來的那些要求與希望,又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