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在战疫:王菊和那些往湖北送卫生巾的女孩

“一个女生只是想做自己,不是牺牲、奉献、无私,就只是轻松快乐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本刊记者 邱苑婷 实习记者 刘睿睿

编辑 | 杨静茹 [email protected]

全文约5922,细读大约需要13分钟

“她”们在战疫:王菊和那些往湖北送卫生巾的女孩

王菊工作室捐赠的安心裤和卫生巾送达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一场疫情,让当时远在美国求学的艺人王菊和上海姑娘梁钰扯上了联系。

事情要从一则新闻和一条微博说起。2月6日晚,在武汉封城两周多后,上海一名24岁的姑娘梁钰发了一条微博:“前线医护人员的卫生巾和考拉裤还够吗?这么多的女性医护人员如何解决她们月经期问题啊?……”

而大洋彼岸,正在美国上表演课的王菊某天偶然看到了这样的消息:驰援湖北的某地医疗队女性医护人员,被剪掉长发、剃光头出征,视频截图里,女性医护人员眼中蓄泪。王菊觉得心疼,“挺难受的,连男性医护人员都没有把头发剃光,为什么女性医护人员需要剃光头,到这种地步,还被拍照片?”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王菊也一直在想自己能做点什么,但总找不到可行的方式。在防护物资紧缺的当口,她想过在国外采购口罩支援国内,但在美国跑了几家店,得到的答复都是口罩已全部卖光。捐钱也不是她认为靠谱的方式,她希望能把实际需要的东西给到一线医护人员手上,直接让他们受益。

直到梁钰发起的“姐妹战疫安心行动”公益活动被王菊和经纪团队看到。

发出那条微博后,梁钰了解到的状况是,一线女性医护们“穿着带血的防护服走”,每天穿防护服8到10小时,因穿脱防护服不方便,生理期只能一片卫生巾用一整天,血和尿混在一起,甚至孕妇医护人员也要上一线……

一线女性医护人员的状况一度让她想哭。

但梁钰没想到一条几百字的微博能激起这么大的波澜:就在发完那条微博的当晚,梁钰收到了好些来自疫区医院护士的求助私信,也有不少人在她微博下表达了捐款意愿;她开始上淘宝搜索湖北省内的女性生理用品商家,一家家问是否能送货到疫区的医院;湖北当地卫生巾品牌洁婷得知她自费购买捐赠物资后,执意把钱款退还……

从一人孤军奋战,到招募志愿者成立团队,到挂靠灵山慈善基金会并组织募捐,一念而起的善意落地成有组织的公益行动,这一切发生在短短三四天之内。“姐妹战疫安心行动”由此而生,专门在疫情期间为一线女性医护捐赠安心裤、卫生巾、一次性内裤等物资。

很快,王菊通过经纪人联系上了梁钰的团队。在不同的地域,命运似乎迥然不同的女性,各自为女性发声的女性,因为疫情,她们的轨迹开始相交。

“她”们在战疫:王菊和那些往湖北送卫生巾的女孩

收到安心裤的一线女性医护与物资合影

关于这个故事的更多细节,我们会将之写在《南方人物周刊》新一期即将面世的纸刊中。而在这个疫情中度过的“三八妇女节”里,我们想为你带来一些与纸刊故事不同的访谈新声——

在此之前,王菊和梁钰,都曾在自己的圈子里为女性发声。在我们的采访中,她们再次谈到女性如何找到自我,如何建立自信,何为健康的两性关系,以及她们对于女性的独立、力量、自我主张、女权主义等种种议题的看法。

它们未必适合出现在正文故事中,却特别适合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发出。无论你是女性或者男性,无论你正踌躇满志或是迷茫失意,希望这些对话的字句能对你有所启发。

“她”们在战疫:王菊和那些往湖北送卫生巾的女孩

王菊✖️《南方人物周刊》

“女孩子反正就是要搞清楚自己,你人生到底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现在已经做到什么地步了?你要对自己了解,然后扬长避短。”

“她”们在战疫:王菊和那些往湖北送卫生巾的女孩

王菊 图 / 王菊工作室

人物周刊:“姐妹战疫安心行动”的整个合作过程,会让你对疫情中女性的处境有哪些更深的认识或者观察?

王菊:更深的认识和观察?这个问题,听起来好像以前的阅读理解题……我觉得很正常,因为我自己也是个女性,所以更多地关注女性的处境,我觉得不是一件需要特别去做的事情。那时候看一些文章,新闻都这样呈现在你面前了,这个感受是很直观的,但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看到了,大家都看到了。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我出道才将近两年,我自己也算小,有那么一点点丢丢的成就,我觉得这个时候肯定就是要回馈、帮助别人。那我有什么?我除了可以捐一些钱、换得一些女性可能会需要的东西——而且是别人需要、可是还没有被提及那么多的东西——也没什么了。所以会觉得这整个行动的逻辑是很简单的,其实没有那么多(大道理)。对吧?

人物周刊:外界看来,会感觉你似乎从小就是很独立、无畏的性格。大家会说你有遗传家里的某一位女性长辈,之类的说法吗?

王菊:没有,我除了长得跟我妈挺像之外,其他好像也没有。会有性格相似的地方,但也没有很像谁。而且没有谁天生就是什么样子的。有时候能做到足够的无所谓,要不就是你心眼太大了,要不就是你底气够足了。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是哪一种?还是两者皆有?

王菊:我觉得一定是对自己的认知越来越清晰了,对自己的能力也越来越了解了。可能就是所谓的“底气”,这个底气不是说自大,是知道自己有能力完成什么东西。对,那时候就可以做到适当地对一些事情不太在意了。

人物周刊:那你对自己认知的探索过程是?比如说之前也有很迷茫、不太知道应该穿怎样的衣服、走怎样的风格的时候。

王菊:对。从迷茫的阶段,慢慢去探索,这次做完知道自己不喜欢,就换,不喜欢,再换。我几乎什么风格都尝试过,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试过,慢慢最后现在形成对自己的认知。

人物周刊:那个自我认知是什么?你觉得现在自己适合的风格或者适合的定位具体是?

王菊:我知道自己。如果说作为艺人出通告的话,我知道自己适合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但如果是生活中的话,看我想穿什么。其实生活中跟舞台上还是会有不一样的部分在,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

人物周刊:比如说“欧美范”这个词,大家都喜欢用在你身上,你自己会觉得舞台上这确实也是比较适合你的一个形象风格吗?

王菊:我可能是有,着装、打扮、化妆很多都会,因为我喜欢很多欧美明星,肯定会受影响。但是,我觉得我的状态不能单纯用“欧美范”“欧美风”这个词去概括,我追求的是一种自信,然后了解自己的这样一个状态。

独立自信的状态,这样的女性不是只在欧美才会有。每个国家都会有自信的女生和自卑的女生,都会有外貌姣好和外貌一般的女生,都会有瘦子,都会有胖的,没有哪一个地域的人一定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在中国同样做自己、穿自己喜欢穿的衣服、打扮自己,就一定会被定义成“欧美范儿”的,怎么没人说“中国范儿”?

人物周刊:所以你其实更强调的是自信。这个自信是怎么摸索树立起来的?在上《创造101》之前,你就已经是一个非常自信的状态了。看你最近做的一个视频访谈,说做模特经纪人的时候,可能看了非常多漂亮的女生,对自己的认知反而逐渐会更清晰,就觉得其实不那么在意外表了。

王菊:也不是因为看了模特好看,才觉得自己不太在意,逻辑不是这个样子的。是看过很多好看的人,同时也接触了很多,比如有的是客户,有的是品牌,有的是公关公司的人等等,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人,你会有个权衡,会更倾向于跟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以及为什么。你在心里一定是有答案的,以及你比较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后来我发现不是只有外表好看的才是我最想要成为的人。我的衣着穿戴包括发型、妆容,这都可以自己调整,但内在的东西,不是说我今天花200块钱买个什么东西就可以立刻填补上了。

人物周刊:

但娱乐圈本质上是观看跟打量女性跟男性的外貌,它确实是这样一个江湖。在这样的江湖里你会不会有感到矛盾或是无力的时候?

王菊:肯定都会有挣扎,做任何一个行业都会这样,有你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无非就是说,你对这个行业的热爱足不足以盖过这个行业对你一些不好的影响、你不喜欢的部分。对我来说做艺人肯定是值得的。限制肯定是会有,但也因为有限制,才会知道什么时候是自由的。所以在框架内尽可能地做自己。

人物周刊:比如《创造101》刚出来时,有很多不那么友善的言论去评价一个人的外貌、身材。你现在会逐渐地去找到平衡吗?那时候你是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很巧妙地转化了这些力量。

王菊:在节目里我是真的没有手机,我真的不知道别人说什么,还是人家讲给我听的,我也不知道网上被骂那么惨。但你作为公众人物,不好的声音肯定永远都会有,有人说你好,就一定有人说你不好,我觉得我没有太把这件事情放心上。

而且是不是做艺人才会面对暴力?不是,生活中到处都是。生活中总会有人突然跑出来说,你是不是胖了?我觉得你有点胖,你是不是要减肥?你长得挺好看的,有点胖了。就类似于这种,普通人生活中也都有这种情况。所以公众人物应该有一个更强大的心脏。

“她”们在战疫:王菊和那些往湖北送卫生巾的女孩

王菊 图 / 王菊工作室

人物周刊:会有什么建议或者经验提供给所有这些女孩?

王菊:我觉得女孩子反正就是要搞清楚自己,你人生到底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现在已经做到什么地步了?你要对自己了解,然后扬长避短。

就打个比方,有的女生从来只相信美颜相机里的自己。我不觉得女生用软件美化自己是个错误,但是她们不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我觉得其实不太ok。

我有时候也会用滤镜、也会用很好玩的那种框,可是我知道我本人并不是长那个样子,我接受自己本来的长相,我知道我不化妆或者说平时那样子有多糟糕,但是我同样也知道我可以把它打理得多好。非常清晰的自我认知也是慢慢形成的,但我觉得所有女孩子都可以做到,只是看大家愿不愿意了。

人物周刊:在摸索过程中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道理都知道,怎样去做到呢?

王菊:我也很难做对比,因为我以前觉得大家都跟我不一样,就我想了那么多,很敏感,但是后来我发现其实所有人都跟我一样,都很敏感。

因为我以前很敏感,会更在意别人的眼光,但是慢慢,比如说经历一些挫折了,或者同样的话听了很多遍,就会反思,我需要得到别人这样的评价吗?我需要像他们说的去做吗?然后再思考。

我觉得变自信变强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慢慢形成和累积。我现在不是一个强大的人,但是我是一个逐渐变强大的人。这个过程我不认为到某个程度就已经足够好、足够强大、足够优秀、足够自信了。这一定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人物周刊:现在有哪些方面让你觉得自己还不够那么强大?

王菊:比方说我觉得我的表演还可以再精进,还有很多东西,在镜头里的这些(表现力)还需要再加强一点,包括表情等等。不自信这个阶段我已经过去了,但是也花了很多年,慢慢变成大家所谓说好像很强大很无畏的状态。而且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现在有人当着我的面说我不好,我还是会觉得受伤。

人物周刊:理想中的两性角色和关系是怎样的?

王菊:理想的两性关系,互相了解、互相成长、互相进步啊,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之上,会因为对方的成就而真心地为对方感到高兴。

人物周刊:自出道起就是一个非常独立、有力量、有主张的女性形象,你会觉得自己有责任或是义务去作为代言人,尽量为女性发声吗?还是并不想特意强调女性这个身份?

王菊:我会在我认为需要做的时候做事情,可是我不会把它……怎么说,女权是很大的一面旗帜,我不会一个人扛着它,而且我也不认为我一个人能够扛起它。但是我愿意,搭把手跟大家一起去做事。我会尽我的能力,在我能力范围内。

“她”们在战疫:王菊和那些往湖北送卫生巾的女孩

梁钰✖️《南方人物周刊》

“牺牲,奉献,无私,没有的,我只是想做我自己。可能是因为一个女生想做自己,她只要做自己、说自己的情绪、说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家就会认为她是女权主义者,认为她要为女生发声。”

“她”们在战疫:王菊和那些往湖北送卫生巾的女孩

“姐妹战疫安心行动”发起人梁钰 图 / 受访者提供

人物周刊:过去的四五年里,社交网络上,你经常在一些女性议题上发声,比如职场中的男女不平等,也鼓励女性独立、自信、创造价值。最开始这么做是什么契机?

梁钰:这个事情很简单,那时候我才多大?20出头。只不过因为我2015、2016年开始玩互联网,以前不玩。其实我从小就喜欢写东西,就只是写个人的想法。

之所以大家觉得我是鼓励女性独立鼓励什么的,真的都是外界非要给我贴的价值观、标签,其实很简单,我讲的所有东西都是我当时所想,我当时的感悟感受,我把它记录下来。可能过了很久之后我再看这个东西,我觉得我在跟自己对话,我就感受了自己的成长。只是影响了更多的人,这是一个附带的价值。

刚好我是个女的,所以人家就会觉得说我是在呼吁女性独立。男生看到我写的东西没有代入感那是我自己水平不够,代入不了男生的代入感,对吧?只能说是我能力有限。

从我自己出发,我只是想做我自己而已。但是可能很多人认为我不应该做我自己,因为我应该牺牲,奉献,无私,没有的,我只是想做我自己。可能是因为一个女生想做自己,她只要做自己、说自己的情绪、说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家就会认为她是女权主义者,认为她要为女生发声。我认为这件事情就让我、让我们很不能轻松快乐地做自己,一定非要给我上一个套?我们就不能轻松快乐地做自己吗?

“她”们在战疫:王菊和那些往湖北送卫生巾的女孩

志愿者车队在雪天将物资送到了疫区医院一线女性医护手上

后记:她们只是想做自己

“她”们在战疫:王菊和那些往湖北送卫生巾的女孩

“因为这件事情,我第一次得以与这么多女性共同工作。一线女性医护工作者,女性志愿者,女司机,女性工作人员……她们真的太棒了!能力超强、抗压能力超强,并且团结一心,为了共同的愿望而各自努力着。我感受到每一个人的专业,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力量,同时也看到她们身上闪耀出来的、无法被忽视的光芒——真的太美了。”

在给菊姐的实名表扬信里,梁钰写了这样一段话。

“看见女性劳动者”,这是她反复在微博里提到的话题。过去的四五年里,社交网络上,梁钰经常在一些女性议题上发声,比如职场中的男女不平等,也鼓励女性独立、自信、创造价值。王菊亦是——打从两年前《创造101》中一句“重新定义中国女团的权力”起,外貌条件并不出众的她靠独立和自信的女性主张赢得了自己的主场。

但她们不希望镁光灯只打在自己身上。王菊告诉梁钰,自己在这件事上希望尽可能低调,只不过如果自己“小小的一点影响力”能让这个声音传给更多人,那么她也愿意站出来。梁钰不断配合媒体采访,是为了寻求帮助,也是为了那些更大、更重要的主张被更多人听见和看到。

梁钰有许多“希望”。比如希望媒体对女性的报道更深入地关注她们的专业能力本身,而不是反复在女性的外貌、家庭事业平衡中做表面文章;比如提高女性医护人员的待遇——“希望疫情结束后,她们平安回来时,她们能够得到应有的真金白银升职加薪,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天地”;比如呼吁职场上的男女平等——“也希望此次女战士们已经足够证明了女性职业者的素养,请接下来高校以及单位招生招聘时,以同样录取标准对待每一个人。”

所有这些被她表达出来的希望,总像被注入了沸腾着的炽热和诚挚。但她并不自我标榜为“女权主义者”,至少目前为止无意“被标签”。

梁钰是个普通的24岁女孩,爱美爱打扮,爱穿漂亮的裙子拍照,也会为了和喜欢的明星主持人同框想尽办法,当初一念想到关心一线女性医护的生理期问题,不过是推己及人。

王菊其实也是个普通女孩,无论《创造101》出道成为艺人之前或之后。

她们眼中的一线女性医护人员,亦是普通而可爱的:有两位护士送痊愈病人出院后,穿着防护服在门口跳芭蕾舞《小天鹅》;有年轻的小护士随身带着横幅,有人送物资立马主动掏出横幅拉开合影……

不是“无私奉献”,也没有太多“舍己为人”;但也许正是轻松快乐的态度,正是热爱本身,给了梁钰、王菊和无数其他女性淋漓尽致做自己的勇气和能力。

三八节快乐,也愿你轻松快乐做自己。

“她”们在战疫:王菊和那些往湖北送卫生巾的女孩“她”们在战疫:王菊和那些往湖北送卫生巾的女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