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0年前,你錯過了互聯網,那現在就不要錯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不斷輸入,不斷進化。

如果10年前,你錯過了互聯網,那現在就不要錯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新冠疫情讓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種迷茫:原來一旦既定流程被打破,我居然連一個備用方案也沒有。


生活的一個巨浪,掀翻所有人的偽裝。誰能在逆境中生存,誰才是有真本事。


縱觀這次疫情期間,表現突出的是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


我們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間,好大夫、丁香醫生和春雨醫生等互聯網醫療平臺,開設了線上新冠門診,既是對緊缺的醫療資源一個有力支持,又是對自己業務線一個很好的補充。


同樣活躍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還有智能機器人。


如果10年前,你錯過了互聯網,那現在就不要錯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北京獵戶星座、達閥科技向武漢火神山捐贈了服務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能承擔清潔、消毒與送藥等大量基礎工作,既可以分擔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又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更是證明了醫療機器人不是偽需求。


大數據更是大顯神通。


阿里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推出了個人“健康碼”,上面有用戶身體和出行情況,包括體溫、症狀與外出狀態等信息。


尤其是機場與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場景,健康碼可以快速篩查出疑似患者,避免疫情擴散,減少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疫情證明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潛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也為更多的產業應用帶來了驚喜。

如果10年前,你錯過了互聯網,那現在就不要錯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已經在悄悄改變世界,你還茫然無知?


你也許無法想象,量子計算僅僅用200秒,就可以完成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一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量。


這種新的計算生態和門檻,將顛覆大量的傳統IT公司。


你也許無法想象,亞馬遜藉助計算機視覺操控無人機,可以自動躲避障礙物,僅僅30分鐘就實現過去1個多小時才能交付的包裹,一旦大規模商用,物流企業和快遞員將面臨失業。


你也許更無法想象,人類已經研製出4納米的機器人,可以在人體內直接對染色體“做手術”,從而治療癌症,大量的醫生被效率更高、更加精準安全的機器人替代。


以前和人們搶飯碗的是同行,以後還多了個更強大的競爭對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當六級地震來臨的時候,絕大多數人會積極求生。當八級地震來臨的時候,有一部分人會閉上眼睛。但是,當真正毀滅級的,無差別的災難來臨的時候,所有人都會放棄抵抗。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不是災難,但它的威力確實是毀滅級且無差別的。這使得我們必須思考: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現在的工作可替代性有多強?哪些是未來需要的能力?


如果10年前,你錯過了互聯網,那現在就不要錯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被譽為大數據之父的知名學者舍恩伯格,在他們最新的著作《數據資本時代》中推斷:未來將出現大量的“一個人公司”,在大數據與區塊鏈構建的網絡上進行無縫協作。


這背後,其實是人作為一個個體的個性化、想象力與創造力,將在數智時代得到了巨大的解放。


而這種解放,我們可以定義為,在輸入端的獲取知識,以及在輸出端的發揮價值,人類個體將不再畫地為牢,不再受到地域、語言、時間與組織等種種限制。

人類學家尤瓦爾·赫拉利也在《未來簡史》上說,人類有99%的決定,包括關於配偶、事業和生活的重要抉擇,都是由各種進化而成的算法來處理,我們把這些算法稱為感覺、情感和慾望。


如果10年前,你錯過了互聯網,那現在就不要錯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由此,我們至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輸入端與輸出端之間,算法的不同,本質上決定了機器不可能完全取代人,機器只是取代了諸如拍照、前臺、會計和保潔等工作,而一部分人因為具備了掌控機器的能力,則將成為更高級的人。

如果10年前,你錯過了互聯網,那現在就不要錯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但事實上,我們這一代已經親身經歷了信息革命。


比如,接線員消失了,傳統媒體大批死掉,實體店小商販在電子商務的衝擊下苦苦支撐。


人類歷史演進規律告訴我們,生產力與生產資料的變化,必然帶來生產關係的變化。面對眼花繚亂的一系列新技術,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認知體系。


比如,一個傳統制造企業,如何裝上智慧大腦,轉型智能製造?


比如,智慧城市在全球範圍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應用?又比如,我們已經通過深度學習讓機器越來越像人,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用工業化的教育模式,把我們的下一代教育得越來越像機器?


為此,信風智庫聯合“大數據之父”舍恩伯格、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王國胤、優勢資本董事長吳克忠和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等專家,誠意打造了數智時代系列課程50講。


課上,信風智庫特邀央視播音員陳楊,通過語音和圖文的形式,每天為你講解8分鐘的內容,讓你50天就能輕鬆讀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目前,已經有上萬人報名學習課程,其中包括政府工作人員、大企業高管、中小企業主,以及想提升認知、終身學習的精英們。


數智時代系列課程50講不是就技術講技術,內容風格通俗易懂,乾貨滿滿,傳遞的都是數智時代的實戰方法、典型案例與前言思考。


就像古代阿拉伯傳說,宰相的女兒給國王講天方夜譚的故事,阿拉丁與神燈、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航海家辛巴達……一個個神奇的故事,講了一千零一夜。

這門課能為你帶去什麼?

答案是:觸摸未來的脈搏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將改變世界,這幾乎是全世界有識之士的公式。它們註定會像互聯網一樣,影響所有人的生活。


試想如果10年前,哪怕5年前,你有機會系統學習了互聯網技術,理解互聯網思維,認識了一群互聯網業內專家,你現在的生活,現在的事業,會不會不一樣呢?


如果已經錯過了上個技術改革週期,就不要錯過現在這個了。


不被淘汰的唯一辦法是拼盡全力擁抱新世界。

這一次,不要再猶豫。

1.5杯星巴克中杯咖啡,就能參與到大時代的鉅變中,何樂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