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浪潮興起,能否擊破傳統教育的這三大痛點?

人工智能+教育浪潮興起,能否擊破傳統教育的這三大痛點?

導 語

全球創新界領袖人物之一、奇點大學創始人彼得·戴曼迪斯說:“幾十年後,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將由人工智能提供,‘那會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

正如前兩年“互聯網+”對人們日常生活出行的改變一樣,“人工智能+”也將會在真實的應用場景中對各個垂直行業起到顛覆作用。其中,教育正是一個急待被AI寵幸的行業。

01

傳統教育為何急需AI賦能,痛點何在?

一直以來,傳統教育都有著三大痛點,如同壓在傳統教育身上的五指山,而AI就是前來揭去山頂符咒的唐僧。

◎ 痛點一、充斥著大量的枯燥工作

傳統教育中充斥著許多枯燥的工作,比如批改卷子和答疑複習。而AI非常適合簡單、易標準化的工作

,它不帶情緒,也不會犯錯。運用圖像識別和語義分析,AI可以分分鐘批改好堆積如山的作業本,包辦傳統教育中的“髒活累活”,救老師於重複勞動的水火,讓老師可以專注於更有價值且創造性的教學研究中

人工智能+教育浪潮興起,能否擊破傳統教育的這三大痛點?

◎ 痛點二、千篇一律的教學體驗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堂課聽下來,你不理解的知識點老師偏偏講得飛快,而那些已經爛熟於心的知識點,他卻老調重彈

通過智能自適應學習,AI能為每個人量身打造個性化教學方案,實現“千人千面”。不僅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習效果,還能節省時間,提高效率。AI,讓因材施教成為可能。

◎ 痛點三、區域教育資源不均衡

教育極其依賴人力資源,儘管有成批的大學生赴山區支教,但我國教育資源區域性不平等,仍然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AI對教育的滲透,在根本上降低了對人力的依賴性。機器可以學習特級教師的教學範式,每個孩子將有機會突破時空界限,得到個性化的教育,從而解決區域教育資源不對等的困境,推動教育公平

人工智能+教育浪潮興起,能否擊破傳統教育的這三大痛點?

02

歷經浪潮,傳統教育正在被AI革新!

近些年,互聯網得以高速發展,教育與互聯網的結合也愈加密切。

從產品類型上看,互聯網教育主要經歷了從互聯網+到工具化、O2O模式、真人一對一,直至如今的人工智能+等浪潮。

◎ 互聯網+的浪潮

典型產品MOOC、滬江網、新東方在線、Coursera、Udacity、清華學堂在線等。互聯網+的形式可以拓寬學習場景,將線下課程和教學內容線上化。但本質上只是將傳統教學內容的線上化,還停留在“搬運工”階段,尚未對教研創造新的價值。

人工智能+教育浪潮興起,能否擊破傳統教育的這三大痛點?

◎ 工具化的浪潮

比如猿題庫、學霸君、一起作業、扇貝單詞、學科網(組卷)、英語流利說等近幾年較為火熱的APP。但是,這類產品的弊端是沒有接入到教學過程當中,教學過程才是王者。

◎ O2O模式的浪潮

當滴滴打車席捲全國後,教育領域也開始有人動起了O2O模式的主意,先後出現了91外教、老師來了、請他教、輕輕家教、跟誰學等。最初都立足打造中介和橋樑,讓教師和學生通過平臺實現對接,線上成交+線下轉化的模式來驅動。

然而,由於教學的高成本和師資質量的管控難題,現在只剩下輕輕家教和跟誰學等兩三家巨頭壟斷了過去的O2O家教市場,其他的二十多家機構都已經消失。

◎ 真人一對一的浪潮

內容承載形態經歷了:文字-語言-圖片-短視頻-直播,典型產品:51talk、tutorABC、VIPKID、噠噠英語等。在真人一對一階段,中國在線教育市場正式迎來黃金期,尤其是在線教育市場,每年複合增速達到 50% 以上,然而

規模不經濟的 "1 對 1" 模式備受質疑。(規模不經濟,指因生產規模擴大而導致單位產品成本提高的現象。)

人工智能+教育浪潮興起,能否擊破傳統教育的這三大痛點?

◎ 人工智能+的浪潮

這一波浪潮極有可能將對教育理念,產生更根本性的顛覆。

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技術將於教育融合,在供給側創新,將教學效果與規模化能力都達到更高的效果,帶來更個性化、實踐性、高效率和低邊際成本的解決方案。

如今國際上最著名的人工智能+教育企業,是來自美國的Knewton,而國內首家人工智能+教育的企業,是在天使輪就累計完成2.7億元人民幣融資的乂學教育。

03

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於教育?

今年4月在北京舉辦的“2018全球人工智能自適應教育峰會”上,乂學教育首席科學家崔煒博士和Knewton創始人Jose Ferreira同臺,共同探討智適應學習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智適應學習,即人工智能賦能於教育的主流形式。

人工智能+教育浪潮興起,能否擊破傳統教育的這三大痛點?

其中,崔博士指出,智適應學習的形式要在國內開展,要先滿足四大要素。

◎ 第一、本地化

我們知道智適應學習有很多美國學生、歐洲學生用,但是在中國目前還屬於早期階段,我們必須要開發出中國本地、本土的教材。但在中國,不同的省市,所用教科書都不一樣,存在的問題自然就各不相同。這些內容怎麼樣才能本地化?這就要說到第二大要素。

◎ 第二、內容

智適應學習和傳統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夠主動適應所有學生。這些內容首先也得要適應學生,要有不同類別的內容。怎麼樣來創造出這麼大體量的內容?乂學教育招募了很多具有數十年教學經驗的學科教師,可以開發出高質量且覆蓋到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

人工智能+教育浪潮興起,能否擊破傳統教育的這三大痛點?

◎ 第三、算法

算法是最為重要的,大家都知道,近幾年聞名國內外的 Alphago 只是用一種算法——蒙特卡羅的算法。在乂學教育的AI智適應系統中,用了很多種算法,包括了機器學習算法,以及分類數、邏輯法,還有基因的算法等。這些算法放在學習流程不同的組成部分,能夠將學習效率最大化,而且可以改進學習結果。

◎ 第四、數據

在乂學教育的智適應系統中,採集的不僅是學生的學習數據和行為數據,還採集了更大類型的數據,這樣就可以更好、有效地向學生提供建議,而且也把學習的體驗個性化了。

崔博士指出,只有把上述這四個因素整合在一起,智適應學習方能全面、深入地惠及中國各地區的學生,真正將人工智能賦能於教育。

在人工智能+教育中,我們希望以學習為中心,而不是以老師為中心,打造個性化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成就感,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今日話題】

你覺得“AI+教育”可以實現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嗎?歡迎在底部留言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