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它的起源和习俗你知道吗?

二月二龙抬头,它的起源和习俗你知道吗?

农历二月初二,也叫“龙抬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家可能好奇,为什么这天叫“龙抬头”呢?它的习俗又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这句民谚的由来,有两种解释。

一是中国民间认为龙是主管云和雨的祥瑞之物,而农历二月初,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许多地方开始进入雨季。春雨贵如油,这个时期的降雨对农业来说非常重要。虽然春季多雨是自然规律,在古人看来却是主管下雨的龙正在开启新一年的工作,所以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龙抬头,它的起源和习俗你知道吗?

二是在古时,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称二十八星宿。这二十八星宿又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

二月二龙抬头,它的起源和习俗你知道吗?

其中“东方苍龙”这一组,是由角宿、亢宿、氐宿等七组更小的星宿组成图案像条龙一样的星象,其中的角宿代表龙角。

二月二龙抬头,它的起源和习俗你知道吗?

在冬天的夜晚,天空是看不到“东方苍龙”的。到了春季,大约在惊蛰和春分之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出现在夜空,除此之外,这条“龙”的其他部位还隐藏在地平线下,要随着季节的推移才慢慢上升直至全部可见。所以,“龙角”出现的时间人们便称为“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一、剃龙头

最让人熟悉的习俗应该就是“剃龙头”了。小孩子理发叫做剃“喜头”,是借“龙抬头”的吉利名字,保佑孩子平安健康,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有“除旧迎新、迎来好运”的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它的起源和习俗你知道吗?

二、吃猪头肉

在过去,农夫们一般会在腊月杀猪,用来在新年期间改善伙食。这些猪肉在正月里一般都吃得差不多了,过了正月很多人家里只剩下一个猪头,所以在二月二拜祭龙王这天,大家都会用这个猪头来献贡给龙王,毕竟这是家里最好的食物了。

拜祭完龙王,家里人便一起享用猪头肉。这个习俗保留了下来,哪怕后来生活改善了,人们也会专门在二月二这天买猪头肉来吃。

二月二龙抬头,它的起源和习俗你知道吗?

三、炒豆子

炒豆子的习俗出自一个古代的传说。相传唐代武则天登基,但由于她是女人,玉皇大帝大为生气,命令龙王“除非金豆开花,否则人间三年不得降雨”。凡间的人得知后,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把黄豆晒干后用油爆炒,就成了“金豆开花”,终于免去了干旱的惩罚。所以,民间有二月二吃炒豆子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它的起源和习俗你知道吗?

四、奉祀土地神

二月二也是民间信仰中土地神的生日。土地神又称土地爷、土地公、福德正神,负责庇佑自己辖区内百姓的平安和昌盛。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都会在这天祭拜土地神。

而在临沂等北方地区,农户们还会凑钱举办“土地会”,给土地公过生日,大家一起到土地庙里烧香、敲锣打鼓、放鞭炮,以祈求今年有个好收成。

二月二龙抬头,它的起源和习俗你知道吗?

五、引钱龙

有不少地方,人们会在这天“引钱龙”,寓意请龙到家。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二是古时人们认为龙是“百虫之神”,掌管虫类。龙来了,各种昆虫就躲起来了,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的健康都有益。

二月二龙抬头,它的起源和习俗你知道吗?

“引钱龙”的做法,一般是在水壶里放几枚钱币,到家附近的水井或河、湖、江等地方打一壶水回家,一路上要洒下细细的水。到家之后,则把壶里剩余的水和硬币一起倒入家中的水缸,表示龙循着水迹来到家里;有的则是用煤灰或系着铜钱的红线为引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