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狠手辣的呂后為何不殺劉恆?

胡椒大神二號


呂雉的心狠手辣主要表現在把戚夫人做成人彘,還有就是殺劉邦和其他女人生的兒子,這點應該跟女人的妒忌心有關,其他方面卻沒有這些瘋狂,在治國理政上,後來漢武能夠有足夠的國力狂揍匈奴,倒是得益於呂后開始的與民休養生息的黃老之治。司馬遷也評價她施仁政不擾民天下井然,少動刑罰萬民安寧“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呂后的負面形象,來自於功臣的倒呂成功,諸呂受誅,為了使自己的行為看起來具有正義感,呂后被黑成負面人物。


劉邦有八個兒子,只有二子嫡長子劉盈是呂后所生,其他七人劉肥、劉如意、劉恆、劉恢、劉友、劉長、劉建是姬妾所出。呂后第一個殺的兒子是戚夫人所生的趙王劉如意,在劉邦兒子中行三。戚夫人在劉邦稱帝前後專寵後宮,還差點讓如意代替劉盈成為太子,呂后長期受屈辱,一朝當政即痛下殺手,殺死其母外,又召趙王來長安,擺脫劉盈的保護,賜毒酒賜死,對十歲的孩子下此毒手,確實心狠手辣。

而長子劉肥,本與呂后關係並不是很惡劣,畢竟是劉邦在未顯達時所生,劉邦與其母曹情婦在呂后嫁過來之前勾搭而成,呂后應該惡感沒有那麼大。壞就壞在劉肥是長子還不太懂禮節,一次朝見宴會,劉盈敬他是兄長請他上座,兄弟感情無間,劉肥便當仁不讓了,呂后一見大怒,當場就要賜毒酒解決了他,被劉盈阻止。劉肥過後得知也後怕,便主動獻出封地的城陽郡給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又尊魯元公主為王太后,才讓呂后息下殺機。


五子劉恢七子劉友都因對嫁過來的呂氏女不滿而被進讒,一自殺一餓死。只有第八子劉建,生母不明,呂后殺他的原因也不明。而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子,排在劉肥劉盈劉如意之後,母親薄姬,原是魏豹妾室,魏豹聽相士說薄氏能生大貴之子,便收了她以為會應運。被韓信打敗殺死,薄姬被劉邦收入後宮,也不見寵,因好友趙子兒等的幫助,薄姬與劉邦一夜有孕生下劉恆,過後劉邦對母子倆也不聞不問,好像忘記了他們,等到劉恆八歲時,朝廷依例把他封為代王。

劉恆當代王時,薄姬在宮中也不受寵也無甚地位,便自願與兒同赴代國。代地近匈奴,匈奴南侵經常光顧,兵連禍結,薄姬母子二人過得戰戰兢兢,對呂后一族也恪守本份,不敢託大,對呂后指定來代地嫁給劉恆的呂氏女也不敢怠慢,立為王后並生下四子,如此聽話懂事,母子又沒有競爭力,呂后才不會動手殺他,殺了代王出缺也很麻煩。只是萬萬沒想到劉恆後來竟然能當上皇帝。呂后直接殺害的有劉如意劉恢劉友劉建四人,與劉恆一樣沒有被呂后殺害的劉邦兒子還有劉長,一同活到誅諸呂時。


南方鵬


呂雉是一個心狠且果斷的女人,為了自己的兒子劉盈能登上皇帝大位,在劉邦死後,呂后把劉邦的幾個兒子都殺了,唯獨代王劉恆沒有被殺。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劉恆沒有碰觸呂后心中的底線,這個底線就是劉恆不會對自己的兒子劉盈的皇位構成威脅,劉恆七歲的時候就被劉邦封為代王,帶著自己的母親薄姬到封地去了。遠離了皇宮裡的明爭暗鬥。而且從那一方面來看,都輪不到她做太子,當皇帝。他也沒有那個勢力!

而被劉邦寵幸的戚夫人仗著有劉邦的愛護,總想讓劉邦廢除太子,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做太子,觸犯了呂后的利益。這就是劉邦死後為什麼呂后不但侮辱她還殺死了她和她兒子劉如意的原因。只要呂后覺得能威脅到她兒子皇位的都格殺勿論!

劉恆的母親薄姬為人低調,淳樸厚道,也沒有像戚夫人那樣討劉邦喜歡,和劉邦也沒有什麼感情,劉邦有了戚夫人,也很不待見她,和劉邦關係疏遠,這一點規呂后很清楚。她也早早的離開了皇宮。也沒有讓兒子爭太子的打算。陪兒子去了封地!

然而就是這個沒有被呂后殺死的代王劉恆,開創了大漢王朝的文景之治。他就是漢文帝!





草堂夜語


劉恆,公元前203年由薄姬生於河南宮內成皋臺,八歲就被劉邦封為代王,其任代王期間保持低調待人平和。

公元前180年諸大臣協同滅呂后迎劉恆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那麼為什麼殘殺諸多劉氏子弟的呂后,沒有殺掉這個未來在呂氏被滅後撿了個便宜登上皇位的劉恆呢?

上圖為劉恆畫像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一下劉恆的母親薄姬,薄姬原是魏王,魏豹的妾室。

這個魏豹真是可笑至極,聽信相面、算卦之言認為自己的妾室薄姬所生的孩子必為皇帝,他是皇帝的父親也應該是皇帝,隨起兵反漢,沒成想被韓信以雷霆之勢圍困安邑,不得已獻城降漢,舉家被俘。在劉邦查看俘虜時看到薄姬頗有幾分姿色,隨納入後宮。

那個相面的倒是也沒騙他,只不過薄姬的兒子未必是他魏豹的孩子啊!

上圖為白珊扮演的薄姬

薄姬雖然有幸被劉邦納入後宮,卻只有一次被劉邦寵幸的記錄,其餘時間甚至和劉邦都沒見上幾次面,但那一次寵幸就使得薄姬懷上了劉恆。

待得劉邦身死呂后掌權之時,因為薄姬性淡泊平和不被劉邦所喜又沒有拉攏權貴大臣,忙著爭權奪利鞏固自己統治的呂后自然不把她放在心上,甚至准許薄姬出宮前往劉恆的封地生活。

這讓薄姬得以免遭呂后的迫害,在薄姬前往劉恆封地後,其平和的性子也深深影響了劉恆,使得劉恆待人平和寬容,不問政治。

在劉恆十六歲之時,呂后唯一的孩子劉盈因為受不了母親殘忍的把戚夫人製成人彘,整日借酒消愁終成宿疾最後憂鬱而死。

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史記·呂太后本紀》

翻譯為: 惠帝(劉盈)從此每天飲酒作樂,放縱無度,不問朝政,所以一直患病。

劉盈死後,呂后因為沒有了劉盈這個可以讓她名正言順掌權的棋子,大封呂氏子弟為王試圖穩固自己的統治。

所以這個時候的呂后就更不會對沒有任何稱帝心思並且遠在代地為王的劉恆下手了,也幸得呂后沒有除掉她們母子,不然就沒有後來的“文景之治”了。

可以說是劉恆的性格和天下大勢讓他免遭呂后的迫害。

那麼,閱讀完本篇文章的讀者您好,請問您覺得如果呂后再穿越回去的話會不會第一個就把劉恆殺死呢?

關注前史今說,帶您領略歷史趣味性的同時不失歷史真實性!


前史今談


呂后心狠手辣卻不會無緣無故下手。漢高祖劉邦駕崩以後,呂后對於之前受寵妃嬪與諸子下了狠手,而薄姬母子卻因為無寵逃過一劫。

呂后放過薄姬與劉恆的理由很簡單:

第一,當時劉恆年幼還不到十歲,根本啥都不懂;

第二,薄姬並不受寵而且母族寒微,沒惹到呂后而且也沒有威脅。薄姬原本也是貴族之後卻家道中落,當年因為相士的一句“極貴,當生天子”而成為了魏王豹的侍妾。結果,魏王豹死了薄姬也沒生育就進入了劉邦的後宮。

原本,薄姬因為無寵而被其他妃嬪恥笑,劉邦只不過偶然路過心有不忍所以臨幸了薄姬,這才生下了劉恆。而從那以後,劉邦甚至都沒見過薄姬。而薄姬本人呢,雖然生了皇子卻也沒有母憑子貴,在後宮裡興風作浪,只是安安分分帶著兒子平靜度日。

眾所周知,呂后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毒殺趙王如意,不僅僅是因為嫉妒,更因為戚夫人的不安分——戚夫人得寵後時常給劉邦吹枕邊風,希望廢掉呂后的兒子,這是所有女人都不能夠忍受的。

而薄姬不一樣,首先薄姬本身就不得寵,按道理來說,除了庶長子劉肥、嫡出的太子劉盈、戚夫人所生的趙王如意,就是薄姬所生的代王劉恆最尊貴了,可是薄姬母子從來都老實安分,這讓呂后很放心——呂后畢竟也是閨秀出身,也並非無端做惡的妒婦。

劉邦駕崩的時候劉恆還不到十歲,就是個孩子,而他的母親也向來柔弱本分。對於呂后來說,嫉妒不存在,痛恨談不上,甚至連威脅都沒有,自然不會對薄姬劉恆下手。

而事實證明呂后也並沒有看走眼。多年以後劉恆登基,薄姬成為皇太后,有大臣上奏讓薄太后以皇帝生母身份與高祖合葬,卻被薄太后拒絕。薄太后認為劉邦的正妻只有呂后,那份尊榮也永遠是呂后的,她最終葬在了兒子文帝的陵旁。

可以說,劉恆逃過一劫,可以說是造化弄人,可以說是禍兮福所倚,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有個好母親。


澹奕


呂后不是不殺劉恆,是劉恆的母親薄姬的經歷,劉恆的巧言拒絕和平時軟弱的表現讓呂后,放鬆了對劉恆的警惕,也收了殺心!這事應從劉恆的姥娘說起,他姥娘在薄姬小的時候就給薄姬算了一命,說是此女當生天子,後來劉恆的姥娘就把薄姬送給了魏豹,以圖富貴!後來薄姬就把她當生天子的事說給了魏豹,魏豹一聽大為高興,心想他的老婆生天子,那他就是老天子,於是毅然決然的背叛劉邦,自己幹,心想有天他能當皇帝。可惜後來魏豹被劉邦滅了,劉邦就自然而然的把魏豹的後宮收編了,薄姬也在其中,在劉邦的後宮做個洗衣服的,劉邦的後宮美女太多了,根本就不記得還有薄姬這個人,有一天劉邦聽後宮兩個女子談薄姬,說她們三個是發小,從小就發誓以後富貴不相忘,現在他們兩個被劉邦寵幸了,薄姬卻還在洗衣服。劉邦聽了挺可憐薄姬,於是就召見了薄姬,並讓她侍寢也是唯一一次,就這一次薄姬懷孕了,生了個兒子叫劉恆。薄姬不被劉邦喜歡,更不像戚夫人那樣與呂后爭寵,與劉盈爭太子!薄姬被劉邦的冷落,她的悲哀救了不僅是她自己的命,還救了劉恆的命,這個時候呂后的專注點在戚夫人哪裡!劉恆做了代王之後,安安分分,一直稱呂后為嫡母,在呂后害死了三位趙王之後,呂后讓劉恆去做第四任趙王,劉恆知道沒有好下場,所以她給呂后說,自己才疏學淺,願為嫡母在代國戍邊,呂后一聽很高興,就答應了他!劉恆才得以活命!劉邦八個兒子,呂后間接或直接的害死了六個,其中有一個還是他自己的親生兒子漢惠帝,呂后讓漢惠帝看戚夫人的人彘,看完後沒幾年嚇死了。劉邦還有一個兒子劉長是呂后養大的,所以沒殺!劉恆能夠活下來,真是薄姬不被寵幸的悲哀,和劉恆表面唯唯諾諾,換來以後的母子平安


柔情風


首先糾正一下題主的說法,呂后不是心狠手辣的人,而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殺不殺劉恆取決於劉恆是否對自己或者漢惠帝劉盈的統治構成了威脅。

苦寒之地,自安其命

那麼劉恆是否對呂后的統治構成了威脅呢?答案是否定的。劉恆被封在代地,這個地方可不是什麼地方,位於邊陲多戰亂與匈奴人臨近,在這裡統治隨時都有掉腦袋的危險。逆境往往能磨練人的意志,讓人更早的成熟,劉恆就是典型的在逆境中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人。

站在劉恆背後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的母親薄姬,就是那個不爭不怨、自安其命的女人。劉邦去世之後,她選擇了離開長安,和自己的兒子劉恆到邊陲之地代地安身。呂后並不是放過劉恆和薄姬,而是因為劉邦在世時,薄姬和劉恆就一直是邊緣人物,既然不入劉邦的法眼,自然也不會引起呂后的矚目。

不爭無求,殺之無名

對於劉恆而言,能夠繼位登基並不在他的計劃之中,平定諸呂之亂的功臣們最初也沒有想到代王劉恆,他們的目光一直放在齊王劉襄的身上,畢竟在平定諸呂之亂的過程中,出力最多的是齊王劉襄和他的兄弟朱虛侯劉章以及劉興居三人。

出力不討好這句古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呂后在世時,為了遏制勢力最大的諸侯,就曾經企圖毒殺齊王劉肥。但漢惠帝劉盈仁慈,不想手足相殘,因此就放過了劉肥。不過如果不是劉肥知趣示弱,將自己的封地送給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恐怕還是難逃被殺的厄運。在這方面劉恆就高明的多,在整個平定諸呂之亂的過程中,劉恆一直採取中立的態度,在勝負未料的情況下,不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在諸呂之亂平定,諸侯們都爭著想做皇帝的時候,劉恆也並沒有表現得十分渴望。
在功臣勇將們看來,這樣的人才是最適合的帝王之選,陳平、周勃等人認為,代王劉恆最大的優點在於不爭。這個特點也是呂后不殺劉恆的根本原因所在。

隱忍不言,厚積薄發

在呂后眼裡,劉恆無權、無勢、無能、無心,這樣的人殺之不義,反而會留下罵名。但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大多都能隱忍不言、厚積薄發,劉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當他踏入京城的大門,正式成為皇帝之後,便開始了自己控制權力的行動。

呂后看錯了劉恆,功臣勇將們也沒有看到劉恆的能力,這就是劉恆能在這亂世之中明哲保身後來居上的原因。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根本原因還是權力制恆的結果吧。劉恆在劉邦的幾個兒子中不顯山不露水,為人低調,又早早去代地就藩,遠離權力旋渦。尤其是其母薄一夫人,本身出身不高,劉邦對她也無可無不可,她本人非常擺得正位置,事呂后甚恭,所以呂后最終認為她們母子不具威脅。事實上,劉恆和薄夫人也壓根沒有什麼權力慾望,只想平安享富貴。呂氏要當權,可也不能殺光劉邦的兒子吧,總得有點高姿態。而呂后死後,群臣立新帝,肯定要找一個看上去容易操控,年齡還要成年(否則會再出一個薄後),最重要的,他在中央不能有勢力,現有政治團伙都和他沒什麼交集,以此推斷,劉恆是最好的皇帝人選。所以說,做人一定要低調,能裝孫子就不要當大爺



在呂后眼裡,劉恆實力太弱了,弱到呂后都不會關注他。

1.劉恆的母親出身卑微,不受皇帝寵幸。2.排行中間,怎麼排名也輪不到他。3.七歲就和他母親被封到偏僻、荒涼的地方,遠離政治中心。沒有任何政治經濟基礎,根本威脅不到呂后的位置。

就是因為他看起來太弱,呂后死後,太尉周勃、丞相陳平才迎立他入京為帝雍正十二美人圖




歷史中的豪哥


答案呼之欲出,僅需修改題目。呂后為何懶得殺劉恆?

呂后最後死時,劉邦的八個兒子只剩下了劉恆和劉長兩棵苗苗~o( =∩ω∩= )o。薄姬母子從來都是給人一種人畜無害的印象,而監獄出生的劉長,豈一慘字了得,劉邦對他們母子是充滿愧疚的,而呂后接手養育此子的時候,恐怕也是對劉長有些憐憫的(當然,再憐憫也不能和自己的親兒子比),更何況呂后親手帶大的這隻白眼狼,一直在她手裡死死攥著,沒有任何撲騰的機會。由此可見,劉恆能活,我們能表達的也惟有嘆言~幸甚幸甚,劉恆的出生是偶然的,但是劉恆的“幸運”卻絕不是偶然的。

(劉邦&呂雉)

首先,劉恆的母親薄姬,屬於那種放人堆裡就挑不出來的人,太普通,最初入宮的那一年多時間,薄姬連劉邦的面都沒有見過。而劉邦的寵妃——大美女戚夫人,曾隨劉邦征戰四年,她也是西漢初年的歌舞名家,她擅跳“翹袖折腰”之舞,從出土的漢畫石像看來,其舞姿優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當的技巧,且花樣繁複。所以,薄姬和戚妃是沒有可比性的。

呂后就是再閒在,也沒工夫惦記上薄姬。

沒地位,出身低下,薄姬原是項羽部將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韓信擊敗後,薄姬失去了自己的愛人、土地和權勢,成為了一個官家奴隸,以前不談,至少入宮前她的身份是奴隸。

(劉邦&呂雉)

劉恆的出生基本上可以歸類為-偶然-意外-沒想到等等,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薄姬並非因寵獲孕,因為她只被寵幸一次,是的,您沒看錯,就一次。薄姬年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交好,約定三人之中不管誰先富貴,都不要忘了其他二人。後來管夫人、趙子兒先後受到劉邦寵幸。兩個美人侍候劉邦時,相見笑說與薄姬初時的約定。劉邦問起當中因由,兩人俱以事實相告。劉邦心悽然而憐惜薄姬,當晚召見寵幸她。之後,薄姬即有身孕,生下劉恆。


(漢文帝劉恆)

自薄姬有子後,劉邦鮮有和薄姬相見。薄姬老實善良,在宮裡不爭寵,安分守己,呂后對她有憐惜和同病相憐的感覺(如果稱之為“病”的話,恐怕薄姬的病情要比呂后嚴重的多),當然,最重要的是她從薄姬身上看不出一絲威脅,所以她扣押了其他諸侯王的母親在京城,卻唯獨放歸了薄姬。

最最重要的一點——劉恆與劉邦關係比較疏遠,不像劉如意是劉邦最喜歡的兒子。總體來說,劉恆沒有惹起呂后的注意,也沒有讓呂后感到威脅和嫉妒。

所以,劉恆有了充足的時間休養生息,“被動”接受“賢君培養實習計劃”——在他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間,與民休息,發展生產,恭儉作則,代地由是大安。另一方面漢初複雜的政治環境養成了他謹慎、沉靜的性格。更重要的是這為他即位後成功應對功臣問題與施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古今通史


這是一個典型的從結果倒退原因式的思維,似乎是劉恆導致了呂氏滅門,其實劉恆對呂氏一點威脅都沒有,那麼呂后再狠毒,她有什麼理由殺劉恆呢?呂后對劉邦的兒子們,並不是普遍認為的那樣必須都趕盡殺絕,她是區別對待的,只是很不幸,結果太相似了,所以才造成人們的誤解。

呂后對待庶子們的策略:

第一種:趕盡殺絕,目標劉如意、劉肥

理由很簡單,對劉如意就是洩憤報復,對劉肥就是奪取利益。對劉如意,就是出於極度壓抑下的心理變態,對劉肥,就是長遠利益的理性訴求。

對劉如意,她是勢在必得,沒有折中方案,所以劉如意必須死!對劉肥,可以討價還價,相互妥協,所以劉肥可以拿利益換性命。

這一條,呂后做得很成功,達到了目的。

第二種:儘量籠絡,目標劉友、劉恢

通過劉呂聯姻,籠絡劉家子孫。可惜的是劉友和劉恢不上道,不能理解呂后的“苦心”,為了愛情不要政治。應該說呂后的出發點是好的,至少沒那麼惡毒,只是劉家年輕人,被“愛情衝昏了頭腦”,把呂后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呂后當然不慣他們,悲劇由此而成,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想讓他們做第二個劉如意。

這一條,呂后是好心辦壞事。

第三種:自生自滅,目標劉建

可能是平時太不惹眼,呂后根本沒重視他們,勢力太小,不會對呂家有多大幫助,也不會對呂家有什麼危害。比如劉建一死,立刻削除封國。

這一條無所謂好無所謂壞。

還有兩個,一個是親兒子,還有一個親自養大的劉長,相當於親兒子,不在討論範圍。

劉恆屬於呂后心目中的哪一類呢?

第一類肯定不屬於,他與呂后沒有宿怨,他的代國既窮又險,說不定哪天就被匈奴人砍了頭,呂后不稀罕。當年呂后想讓劉恆轉任趙王,劉恆一眼看出,到了趙國,他就成了大哥劉肥,所以堅決不去,還弄了句“為母守邊”的豪言壯語感動一下呂后。

第二種呢有嫌疑,有人猜測,漢文帝登基後,給他生下四個兒子的王后,以及她的四個兒子,都離奇地生病死了,很懷疑,這個王后可能就是呂家人,被滅口了!假如真是這樣的話,劉恆就比劉友和劉恢聰明多了,你拉攏我,我就成全你,也成全了自己,生存第一!

第三種呢?也有可能,以劉恆不顯山不露水的平庸勁,確實是個自生自滅的主。這確實是劉恆所希望的結果。

那我們就得出結論了,呂后對劉恆的態度就是,你犯不著我殺,不值得我殺,或者你就是我拉攏的對象,只要你乖乖聽話,就不會殺你。也就是說,無論從哪個角度,呂后對劉恆都是隻有不殺的理由,沒有必殺的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