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微信“看一看”

或許很多人已經把微信“看一看”給忘了。

微信在過去的四個月裡並沒有做太多的更新舉動,除了上週的公眾號改版,“看一看”算一個。

張小龍:“看一看”不應該做成第二個今日頭條

去年十月,因為一張不甚清晰的截圖,一場關於“公眾號要變信息流”的討論尤為激烈。在打開率日益下降的不解難題前,似乎沒有人喜歡這樣的改版。

進擊的微信“看一看”

這個討論最後也算有了答案。微信張小龍在今年年初的微信公開課上說明了,訂閱號不做信息流。他表示有過一些想法,改善用戶對訂閱號的效率,讓大家更容易找到它、瀏覽它。所謂的信息流,可以用“看一看”功能,微信只會去改善閱讀效率。

在前兩週流出的一個張小龍在內部分享的視頻中,他第二次提到了“看一看”。他說,“看一看不應該做成另一個今日頭條,過去的一年是打基礎的階段,18年才是真正面臨壓力的時候,看一看的產品開發和迭代的節奏會加快。“

2017年5月18日,微信推出了實驗室功能,“看一看”也一同上線了。主打內容推薦的“看一看”,一度被寄予釋放公眾號流量、拯救打開率的厚望。

不過目前來看,圖文“看一看”的流量似乎並不是那麼理想。

今年2月1日開始,公眾號後臺閱讀來源的“看一看”“搜一搜”開始從“其他”來源裡單獨拆分開來。據一些公眾號運營者反映,他們後臺的總閱讀量中,來自“看一看”的閱讀並不算多,有的一個月只有60閱讀,有的近2500。

進擊的微信“看一看”

▲一公眾號在4月3日這天來自“看一看”的閱讀量為351,這是目前最高的一次

“看一看”信息流與閱讀效率的改善

“看一看”暫時只有微信「發現欄」這一個入口,但其實它已經悄悄做了很多細節的更新,基於熟人生態以及用戶興趣等因素,現在的“看一看”羽翼已漸漸豐滿。

據觀察,“看一看”的內容類型主要包括:

熱門話題:公眾號裡討論最多的熱點話題;

朋友都在看、朋友圈熱點:基於熟人圈子的內容推薦;

要聞、24小時新聞:內容多來自騰訊新聞APP;

產品經理在讀、互聯網精英在看:按照興趣分類的話題;

本地資訊:基於地域分類的推薦,有利於給本地號導流;

附近的人都在看:基於地理位置推薦;

除了一般的圖文內容,“看一看”也悄悄加入了視頻板塊。在2017年8月31日第二屆騰訊創業節上,騰訊內容平臺部副總經理陳鵬曾表示,微信看一看將來會在短視頻領域做開放,把優秀企鵝號短視頻內容接入,比如區域類、美食類、遊戲類等內容。

據觀察,“看一看”的視頻中大多數來自騰訊視頻,內容提供方為各大視頻公眾號,像“粵知一二”“陳翔六點半”“軟軟其實不太硬”等,播放次數在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進擊的微信“看一看”

值得注意的是,“看一看”中視頻也有來自微視的。抖音火了後,曾被放棄的微視也重新復活,成為騰訊佈局短視頻的重要棋子。

進擊的微信“看一看”

騰訊表示,會給予微視內容和流量方面的支持,目前微視的優質內容會輸送到QQ空間。“看一看”作為微信上比較適合微視生長的流量地,將來想必也會有越來越多微視的內容進入。

不得不說,把內容按這樣分標籤讓用戶選擇,閱讀效率會相對提高。

說到“閱讀效率”,不得不提一下上週公眾號的改版。在編輯公眾號素材時,運營者可直接新建視頻、音頻、圖片消息(不用插入圖文消息內),用這些形式推送後,可以看到封面圖上分別有視頻和音頻的標誌。

進擊的微信“看一看”

對於用戶來說,能比較直觀地分辨內容形式,有效提高閱讀效率。而這,或許就是張小龍想要的,讓大家更容易瀏覽訂閱號。

回到“看一看”,張小龍在內部分享會時,還提到了“關係鏈”,“看一看”正是疊加了好友屬性和公眾號屬性去給你推送內容。“看一看”作為微信信息流的代表,今年又會怎麼發展呢?答案或許早已在張小龍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