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大荔羌白有座“冢疙瘩”

在羌白鎮石碑村附近有座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祁國公王仁皎墓,當地人稱“冢疙瘩”。這座墓冢高大雄偉,規格之高,受到世人的敬仰,其中有著一定的原因和故事。

歷史故事:大荔羌白有座“冢疙瘩”

王仁皎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一個皇后王陵的父親。王菱,古同州下邽人,李隆基為來臨淄王時聘王菱為妃。舊《唐書》稱:臨淄王時,納為后妃,上將起事,頗預密謀,贊成大業。一個“頗”字使王皇后在政治事件中的作用躍然紙上。在和韋后、太平公主的政治較量中,王皇后親自參與策劃。李隆基登上帝位後,王菱理所當然被冊封為皇后。遺憾的是王皇后入主後宮後一直沒有生子,給她後來的悲劇埋下了隱患。王仁皎也因擁戴李隆基有功封為祁國公,開府儀同三司。王仁皎的兒子王守一也封駙馬都尉,王家可謂權重朝野。

王仁皎貴為國丈,他避職不事、頤養天年,於開元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在長安壽終正寢。王仁皎的葬禮驚動了整個京城,六部公卿、文武大臣競相弔唁,一霎時王府車馬人流填街塞巷。出殯之日,李隆基登上禁苑的望春樓眼望東北遙寄哀思。

圍繞王仁皎墓冢的建造,在當時還鬧了一場不小的風波。按照唐朝的禮儀法令規定,一品官員墳墓的封土高出地面一丈九尺,如果經過皇帝恩准陪葬皇陵的一品官員墳墓的封土可以增至三丈。王仁皎的兒子。駙馬都尉王守一請求按照竇孝堪死後的墳制修築自己父親的墳墓。竇孝堪時李隆基生母昭成竇皇后的父親,他的墳墓封土特批高達五丈一尺。唐玄宗同意了王守一的請求,但這個決定遭到了大臣宋璟和蘇頲的反對,他們上奏認為,竇孝堪的墳制並不是正常的禮式,二是竇皇后 被迫害致死給予的一種特殊補償,這種特殊的照顧不應該成為一種定製,王仁皎的墳墓應該遵循一品大臣的定製,為一丈九尺。在雙雙爭執不下的時候,焦急的王皇后向李隆基哭訴:“難道陛下不念當年未登大寶時,我爹王仁皎你寧願脫下自己身上的紫色的袍子,露出臂膀換來一斗麵粉,為你做湯餅之事嗎?”據舊《唐書》記載,李隆基一家被武則天幽禁時行動不自由,經濟極為拮据。又一年李隆基過生日想吃湯餅,可是一點麵粉都沒有。多虧了王仁皎脫下自己身上嶄新的紫色坎肩,換回一斗麵粉,才勉強為自己的女婿過了一個寒酸的生日。看到皇后哭的梨花帶雨,想起落魄時王仁皎的情分,照顧到大臣的意見,李隆基按照一品官員陪葬皇陵的禮制,准許王仁皎的墓葬封土為三丈以上四丈以下,同時親自用隸書書寫了碑文,碑文由玄宗朝名相、文筆大手張說撰就。因李隆基的字、張說的文。王仁皎的名為世人所敬仰,所以該碑文被後世稱為“三絕碑”。這種皇帝親自給大臣書寫碑文的寵舉,恐怕還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王仁皎可以說時幸運的。後來武則天的後人武惠妃進宮得寵,開元十二年秋王皇后被廢,王守一被賜死,王家從此一蹶不振,只留下了高大的墓冢任人評說。 (來源:渭南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