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别被温水煮成了青蛙

金融业入门进阶必读笔记,超级干货:《金融行业干货汇总稿(370页笔记)》关注、转发、点赞文本,查看置顶头条文章,并添加好友免费领取(备注头条+资料名称)7天有效

在银行,别被温水煮成了青蛙

银行的日子真的是越来越苦了。这段时间我们几个在国有银行工作的同学小聚了一个,感觉还不错,毕竟大家都是难兄难弟,可以相互吐槽抱怨一下,有利于缓解内心的压力。我们其实最怕跟班上在市场上混的同学聚餐了,短短几年时间那真实物是人非、感慨万千啊。想当年大家在学校的时候怎么说也是一起谈笑风生的,如今啊,谈可以,笑真是笑不起来了。


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比较尴尬。一个是聊收入,大家一般会照顾一下我们这几个银行屌丝的感受,所以收入问题不会聊得太多,但同学聚餐嘛,除了市场、八卦,难免也聊到跳槽、收入上去,这个时候呢,确实就比较尴尬了,因为实在是跟人家差得太远了,所以桌子上踏踏实实吃饭的基本上都是在银行混的。当然,论收入,在一行两会的同学那更惨,但人家地位高啊,所以桌子上被大家轮流敬酒满面桃花的一般是监管部门的同学。


第二个是聊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有几个在行里金融市场部、资产管理部的同学交流没啥障碍,但对于我们这些在客户管理部门的人来说,真的是很容易懵逼,那个感觉不是特别好,显得自己很傻。其实我感觉自己也不算太傻,但是当大家都不傻的时候,你所处的环境和所做的事情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成长速度。我发现我们很多同学不管是做研究、还是投资,不管是做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这几年下来都成长得非常快,基本上能够开始独当一面了,身价也蹭蹭地往上涨;而我们几个在银行的同学,感觉才刚刚叩开了职业发展的大门,门太厚,一点一点挪真不容易。所以,在聊这些资本市场上的东西实难免会“诚惶诚恐”,回家后还会继续反思。当然啦,我也会经常安慰自己,我们走的是综合发展路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培养了自己的沟通、协调、办文、办会、扯皮、推诿等重要能力。这些能力,你们在市场上的人是不容易具备的。(开个玩笑)


我认为银行是一个“去能力”的地方。我的理解是,单个银行员工的个人能力对银行利润的贡献是非常小的。银行体系过于庞大,每个员工都是这个庞大系统中的一个小份子,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就是说,少你一个多你一个都没什么影响,银行照样能正常运转,而且你这个岗位很多人都能做。比如说信贷业务对专业性的要求是很高的,但现实中我们发现人力资源出来的可以管信贷、财会出来的可以管信贷、信息技术出来的也可以管信贷,所以在银行里面,专业性并不是一个重要壁垒。当在一个体系中,专业性无法成为屏蔽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时,大家就会逐渐放弃对专业的追求,或者说深度追求。与此同时,大家发现反倒是搞汇报、写材料、做宣传等这类事情能够提升你在体系中的竞争力,于是在这种环境中,大家开始逐渐朝这个所谓的“综合能力”去使劲了。久而久之,员工的专业能力就慢慢弱化了。


在银行,别被温水煮成了青蛙


而券商、基金、私募的人,个人的专业能力对公司的利润贡献显然就大得多了。比如,一个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是有可能撑起公司10%甚至更高利润贡献的;这些影响也都能够反映在公司的利润上。对这类公司的员工来说,你手中拿的是铁饭碗还是金饭碗,基本上取决于你的专业能力。但银行不同,你再优秀的员工也只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一点小小的力量。


所以很多银行员工从学校出来的时候,在市场上是很有竞争力的,但是经过银行若干年的浸淫,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随着银行业的整体下滑,保不齐哪天真的裁员裁到自己头上也不一定啊,到那时候就很被动了。不过,也不是说进了银行就完蛋了,没有这么夸张。虽然银行是个“去能力”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银行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给人很多正规的金融训练,当然,前提条件是我们不能早早地、不知不觉地就这样被“去能力”了。对此,我有两点心得和想法吧。


第一,要贪婪地利用和汲取银行体系内的资源和知识。我们说银行基本上靠制度就能保证良好的运转,因为银行体系已经有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体系内的很多规章制度、业务流程、风控措施等等,很可能都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加工和积累,交了无数学费才逐步完善的,所以千万不要认为银行的东西都太老太陈旧,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知识都是通过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如何汲取呢?我觉得,一是要对自己负责的业务进行深挖,要搞透这一块东西;同时呢,又不能局限于这一小块内容,特别是对于在总行、一级分行的员工,要学会跳出自己的小圈子,从更广的角度来学习和思考问题。


第二,要保持对资本市场的敏感性。对于前台以及部分中后台的员工来说,还有比较好的条件做到这一点,但是对于很多中后台协调部门来说,自己的日常工作可能涉及资本市场的东西较少,这就要求我们保持充分的主动性了。资本市场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是对我们来说,主要可以考虑两块东西。一是对宏观经济、金融走向保持一定的判断能力。比如,对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利率、宏观经济增速、货币政策等,有一个比较连贯的观察和分析,能对未来的走向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个其实是对一个金融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二是对于市场上的创新类产品有一定的敏感性。因为资本市场创新是非常快的,层出不穷的东西,如果跟不上步伐可能很容易就被各种花样的名字迷惑了。而如果能够对各类产品有一定的研究,能够看清楚背后的逻辑和本质,对于理解和参与资本市场是大有裨益的。


其实这两点我自己也做得不太好,但我经常提醒自己,在体制内要随时保持能够跳出体制的能力。这并不是让大家不好好干活,相反的,这种能力能够让自己更有勇气、更积极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也能够让自己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一番事情。


与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