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這是「喜美」系列連載的第三篇文章。


前兩篇的傳送門:

「喜美(一):命運幫我置辦了一輛本田“大眼雞”」

「喜美(二):讓一輛二十歲的老本田恢復健康,需要花費多少錢?」


--------


這輛車上存在的所有問題目前已經悉數修復完畢了。


之前會有偶發性劇烈異響的鼓風機已經被原廠的拆車鼓風機取代了,原來的那個鼓風機聲音大的真的是要人命。鼓風機異響的原因基本上就一個,就是中間的軸承磨損了。如果是輕微的吱吱吱,那就是還能湊合用,但如果是像這輛車一樣劇烈的異響,不用說肯定是軸承碎了。這玩意也沒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直接換就是了。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鼓風機這東西挺難買的,陳田商家問了一圈才終於找到一個,花了一百二十塊錢。EK3的原裝鼓風機是日本電裝的,這是日本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絕對大佬,質量極其穩定可靠。至於這個壞掉的鼓風機...看在陳田都沒什麼人在賣的份上,我估計是趕上小概率事件了吧。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後車門的缺失的限位器也已經就位了,某寶上六十五塊錢買的,臺灣貨。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在安裝限位器的過程中還出了一點小插曲:限位器裝不上,原因是它的位置和電動窗馬達的位置有衝突。拆開看了另一側的車門才知道,原來這一側的升窗器馬達是誤用了另外一側的,而兩側馬達的朝向是相反的。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而這個車門限位器肯定不是“缺失”了,而是被前任車主遇到的黑心修車店故意拿掉了。黑心修車店裝錯了馬達,索性將錯就錯把礙事的限位器拆了。這算是黑心修車攤的日常操作了,多發生在這種看起來就不值錢的老車上,已經見怪不怪了。


能怎麼辦,換馬達唄。在我這裡可不存在什麼“湊合用”。

於是又從陳田淘了個馬達回來,這顆馬達是97年的,比車老了兩歲。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圖片上能夠看出來,兩個馬達的外形正好是對稱的。


新的馬達上車之後,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注意新馬達裝上之後的位置,電機本體是朝後的,而之前的那個是向前的,才影響了限位器的安裝。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旁邊的工位上,一個花臂小哥在給他的十代思域更換前臉上的碳纖維外觀件。跨越二十年的兩輛思域並排停在一起,還真有點兒穿越的感覺。


但我還是更喜歡我的這輛。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這輛車上最後的一點毛病也解決完畢了,現在它已經是一輛100%健康的素車了。但是素車EK3不論再怎麼新也是一副屌絲買菜車的樣兒,所以我肯定要適當的對它進行一些改動。


在著手準備之前我自己先確立好了折騰這輛車的目標:


- 目標一:好看。不得不承認,這輛二十歲的思域在某些地方已經顯現出明顯過時的時代特徵,我要在不影響它原有風格的基礎上把看起來過時的細節調節成符合現代審美的樣子。


雖然都是些細節工作,但其實很容易用力過度,一用力過度立馬就會顯得殺馬特,拿捏尺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花裡胡哨不是我的風格,更不是這輛車應該有的樣子。看看它的哥哥EK9,全車都是白的,看起來特別素,但為什麼就會有一種特別的味道?這裡面一定是有秘密的;


- 目標二:好開。這輛車我一方面想把它修繕完美之後作為收藏之用,另一方面收藏也並不代表單純的放在家吃灰。我計劃把這輛車作為我的工作日代步車,畢竟這輛車省油而且又是自動擋,不會在工作日給我帶來額外的負擔。所以車子的舒適性和實用性也要納入考慮範圍之內。


這也就意味著我不打算對它的動力總成大動干戈(或者說只是暫時不動,我真怕我以後控制不住),而且出於我想要長期收藏的考慮,我也要在改裝的同時多顧及可能會對車子帶來的負面影響。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對於這輛車的改裝,我也給自己確立了兩條準則:


- 準則一:不追求名牌改件、不交智商稅,甚至在能夠保證安全性的基礎上不排斥使用“祖國版”(也就是國產山寨版)零件。或許我可以用實際行動證明給大家看,玩車真的不用花很多錢。改裝的總成本,我打算控制在兩萬之內;


- 準則二:這是一輛特別稀有的後期版喜美,也就意味著它的車身防鏽性能要比前期版好得多,也更適合收藏保存。所以我一定要保護好它,一定不能毀了它,一定不要做任何帶有破壞性的、或可能會駕駛感受、車身壽命等等帶來負面影響的改裝。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順便也回答一下很多網友看過前兩篇之後的問題:為什麼你要選這麼個“破爛”來修復來改裝?


-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是「頭文字D」迷。這是一輛「頭文字D」中出現過的EK9 Type-R的三廂弟弟。雖然沒有B16B,但它有和EK9幾近相同的車架和懸掛結構;


- 第二點,正是因為上一條的緣故,所以這輛EK3雖然沒有非常強勁的動力,但在駕駛的操控性方面卻是同級別、同價位罕有的。開著這輛車上街是一種非常非常美好的體驗。


簡單來說,恰好算得上經典、並且又符合我個人的情懷,又是超級好開、超級有改裝潛力並且我可以輕易負擔得起的車。恰好碰上了一輛年份最好、成色很棒的,有不買的理由嗎?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從完全素車的狀態開始去改裝一輛車,相信80%的人都會從輪轂、避震入手。而選擇從輪轂、避震開始動手的理由也往往都是驚人的相似:原廠避震太高了、原廠輪轂也是千篇一律的相似。


這輛喜美,原廠輪轂真的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醜。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汽車的車輪是不斷地在變大的。過去普桑捷達的輪轂都是14寸,現在的帕薩特速騰都是16、17寸;二十年前雅閣的輪轂只有15寸,而這輛喜美的輪轂居然只有13寸。再看現在,思域的標準配置都是16、17寸了,改裝輪圈換用18寸都不奇怪。小輪圈真的太有年代感了。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對於輪轂的改裝,在尺寸方面我向來是比較保守的。雖然近年來的趨勢是輪轂越來越大,但輪轂也不是一味越大越好看的。輪轂的“好看”,往往是多個參數都恰到好處的結果。但參數怎麼樣才算是“恰到好處”,又是反覆試驗多套輪圈之後用人民幣砸出來的結果。


但除了砸錢之外,在尺寸方面的參考也是有一點捷徑可走的:比如查數據。既然EK9的原廠數據又好看又好開,不如就參照一下EK9的數據吧。


這是EK3的原裝輪轂數據: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這是EK9的原裝輪轂數據: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正好藉著這兩張圖,可以簡單說兩句關於輪轂參數的事情。


選一套輪轂需要參考以下幾個參數,一個都不能落下:


- 直徑

- 寬度

- ET

- 螺絲孔距

- 中心孔


我用最簡單的語言一個一個說。


直徑,就是13、14、15、16寸這些,不用解釋。很多人喜歡把輪轂的尺寸改大,但增大尺寸這件事切不可盲目。一定要牢記:改大輪轂可以,但不能讓車輪整體的外徑變大。也就是說,我們換了更大的輪轂,就要配合更扁的輪胎,要讓車輪的直徑維持不變。關於這個東西網上有很多計算器,一查便知。


寬度,俗稱“J值”。每一個“J值”有對應的建議胎寬,比如5.5J可以使用175-195mm的輪胎,6J可以使用185-205mm寬度的輪胎...等等。關於輪轂寬度有一個對照表,輪轂太寬或者太窄都可能會發生危險。


有些玩hellaflush的會用特別窄的胎配合特別寬的圈,營造出一種“爆龜”效果,那樣玩對車子本身沒有任何好處,那麼搞的人多多少少都缺點智商。想好好開車就別學那一套。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ET,這個是會最直接影響操控手感,但卻會被很多人忽略掉的一個數值。ET值的中文名字大概應該叫做“偏距”?


在獨立懸掛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叫做主銷。主銷是車輪在轉向過程中旋轉的中心,在麥弗遜懸掛中基本可以看作是避震器的中心線,在雙叉臂懸掛中是上下球節的連接線。主銷這條線和地面的連接點,就是“主銷偏距”。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主銷偏距是會影響轉向的手感的,主銷偏距越大,則轉向就會越重;主銷偏距越小,則轉向就會越輕盈。而這個數據是可以通過更換輪轂改變的,這個數據體現在輪轂上,就是:ET。


ET如果是正數,那麼數值越大,輪轂就會越“往裡縮”;

ET數值越小,輪轂就會越“往外凸”,直到變成越野車那種“負值輪轂”。

“負值輪轂”,意思就是ET已經是負數了。


對於原廠車而言,其實最好的輪轂改裝就是不要改動ET值,因為原廠是最好的設定,一旦破壞了就很難找回原廠的平衡。但如果你同時也改了懸掛嘛...算了,破罐子破摔吧,注意車輪別蹭翼子板就行了。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接下來的兩個數據很簡單了,螺絲孔距也就是PCD,你如果是5*100的那就買5*100的輪轂,如果是5*114.3那就買5*114.3的。這個數字如果錯了是裝不了車的,因為螺絲插不進去。在這裡面只有一種情況特殊:那就是5*112和5*114.3可以通過使用偏心螺絲的方式來解決孔位之間細小的偏差,其他的都不行。日本車基本上都是4*100或者5*114.3,只有斯巴魯例外,是5*100。


最後一個數字,中心孔。買輪轂的時候只要注意你買的輪轂的中心孔大於或等於你車子軸頭的中心孔就行了,否則套不上。如果中心孔剛剛合適那最好,如果不合適的話請務必要套一個變徑環,否則你的車輪裝上會是不同心的,開起來會一跳一跳的。


說了這麼多,最後我換了...一套性價比賊高,數據賊完美的輪轂。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飛度的原廠鐵圈...


我其實暫時還沒想好換什麼輪轂,所以我弄了四個飛度的鐵圈,這樣最起碼能讓我新買的四條15寸輪胎上車。從五金店買了幾罐自噴漆,把原本黑色的輪轂噴成了銀色,還買了四個勺子牌輪轂蓋。


看上去好像也還湊合。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飛度的原廠圈賊便宜,閒魚上一堆賣的。其實我完全可以把家裡那臺飛度的圈拆下來拿到這輛車上用,但是一想那輛車在海南,而海南到黑龍江的運費...算了算了,物流大爺惹不起。


最後在閒魚上花了200塊,就買到了四隻全新的飛度鐵圈。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噴罐,走你!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不考慮外觀的話,這套圈的數據配合這輛車簡直完美。


飛度和思域畢竟是親兄弟,一樣的4*100,中心孔一樣的56.1,就連螺絲都是一樣的M12*1.5。這套圈的ET是50,比EK9的原廠尺寸往裡縮了一點點,但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一般認為ET值的變動如果是在6個單位以內就是可以接受的(劃重點,請優先考慮翼子板的感受)。


可能絕大多數剛改完輪轂的同學都會有一種感受:為什麼我換了輪轂之後車子看上去完全不和諧,好像比以前看上去還要蠢!


喜美(三):據說這世界上80%的改裝都是從換輪轂開始的?


因為,你沒改避震。


改避震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


- 從理性的角度來講,改避震是會對原廠的懸掛幾何造成一定的破壞的,勢必要對原廠的懸掛參數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 從美學的角度來講,改了輪轂不改避震真是太他媽醜了,真的令人無法接受。


事實上哪怕你不換輪轂,什麼都不動,就只是單純的把底盤降低兩公分,都可以讓整車的質感有一個質的提升(當然,我說的是轎車,如果是越野車就反過來,車子升高幾公分才會提升氣質)。


所以關於避震的事兒,我賊糾結。


不知不覺已經寫了四千字了,那這篇就這樣吧。下週,寫EK3改裝日記的同時,也給大家聊聊避震改裝的那些事兒。


--------


新浪微博、知乎專欄、Bilibili、懂車帝、汽車之家同步更新

合作聯繫微信:lotustrials


分享到:


相關文章: